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从动画角度看艺术之美,动画这门艺术形式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很重要的一部分,如今的动画具有巨大的市场和广袤的发展,但是有机遇就有挑战,中国动画艺术发展至今天有许多问题也暴露了出来,本文试从动画的造物艺术的基本理论切入,来从动画角度看当代艺术之美.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论述华夏先民的三大审美追求:一,追求形式美与抽象美的结合.华夏先民在石器打造中产生形式美的追求,而后又将此种追求与从写实美发展而来的对抽象美的追求相融合.二,追求写实美与神秘美的结合.华夏先民在劳动、生活中产生对写实美的追求,而后这种写实艺术又被宗教巫术所利用,因而形成对写实美与神秘美相融合的新的审美追求.如人兽合一、人鸟合一的神之形象的创造.三,追求审美与实际功用的结合.原始人没有单纯的审美追求,所有的审美追求都是与实际功用的追求结合在一起的,如华夏先民的文身,既是为了保护自身,也是为了美的装饰.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了解艺术家基弗的生平及艺术创作特色,学习用综合材料的方法表现当代艺术之美。2.方法与过程:通过欣赏了解艺术家创作方式、特色,尝试使用身边废旧材料,运用点、线、面、肌理、节奏、视觉中心等艺术语言进行主题创作,表达情感。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中国五体书法的分析,认为五体书法的和谐之美包括篆书纯净简约与圆转浑厚的契合之美、隶书雄阔严整与舒展灵动的互补之美、楷书厚朴持重与创新多变的交融之美、草书奔逸流荡与收放有度的顾盼之美,以及行书法度整然与神采飞扬的兼容之美等。它在很大程度上充分体现出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和中国书法的艺术精髓。  相似文献   

5.
浓郁的东方情调是《一千零一夜》的艺术魅力所在,具体表现在丰赡之美,跌宕之美,神秘之美,淳朴之美,音韵之美。  相似文献   

6.
我们针对番禺大石特有的灯芯草艺术文化进行研 究,发现灯芯草之美,对灯芯草艺术形式进行深度开挖和利用,让本土艺术文化走入美术课堂,提高灯芯草文化的影响力度和 广度,更进一步地传承和发展本土文化。本文从灯芯草的历史 文化之美、手艺之美、传承之美、创新之美等方面发现灯芯草的 美,从而更好地把本土文化融入我们的美术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7.
孔子虽然没有专门谈论美学的专著,涉及到艺术的论述也比较分散,但是他的美学思想却极其丰富。其关学思想集中表现在“中和之美”、“美与善的统一”、“仁学之美”等方面。应深入研究孔子的美学思想对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完善人格和提高人文修养有着启发借鉴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彩陶艺术所追求的意蕴之美,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劳动生产中对人生厂家的反映。中国彩陶艺术的意蕴之美体现在:来自劳动生活中的意境美、飘逸洒脱的豪放美、乘法单纯的造型美。  相似文献   

9.
宗白华先生是历史上第一个论及中国园林建筑美学的人.从园林建筑的飞动之美和空间布局的节奏之美两个角度分析宗白华先生对中国园林建筑美学的认识,以及对中国园林建筑艺术的远见卓识.  相似文献   

10.
张载是关中理学的创始者,其美学思想既具有传统儒家美善合一的伦理美学观念,又将内心修养的趋于完美与亲身实践美政理想相结合,主要体现在天理之美、人性之美和名行之美三个方面。天理之美广布周遍而清湛明净,是宇宙间的至美;人性之美具有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两个层面,天地之性作为气的普遍本质构成人与天地万物的本性,而气质之性则体现出人作为个体的特殊气质;名行之美是天理之美和人性之美的实践表现,在内完成持中敦厚的自我完美,在外实现匡时济世的“四为”理想。  相似文献   

11.
罗丹,著名的法国雕塑家。有人说:"罗丹一生攀登,并登上米开朗基罗之后的又一高峰。"虽然拥有如此高的评价,但是这位大师的艺术道路却不是一帆风顺。他始终处在丑与美的边缘,在外界批判与赞美声中找寻艺术的道路,最后通过自己的精神与作品给艺术增添了一层新的含义。  相似文献   

12.
凡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的美术作品,能激发人们热爱生活,推动社会健康发展。凡疏离以“人”为本的,极度丑化人,狂怪病态,危害人们审美的,是不美的美术,是丑术。不美的美术严重损害了人类知识健康、审美健康,误导了人们的认识。美术美术,不搞真善美,尽搞假恶丑,那还叫什么美术?真善美当立,恶之花当败。时代呼唤表达真理、讲究道德伦理、弘扬时代精神的关术。  相似文献   

13.
由于中国漆艺本身独特的材质美、丰富的形式美以及独特的表现手段,在适应现代室内环境方面有诸多的优势,能取得协调空间的视觉效果,并且在体现中国的民族特色方面尤为突出。由于漆的防潮、耐热、耐光照、抗腐蚀、绝缘等特性,它又是很好的室内装饰材料。从漆艺在环境中的肌理美、层次美、意境美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文学已成为一个摆在台面上不容忽视的问题。网络文学有自己的特质,它对传统文学有新的突破,具有了作者非职业化、文本开放性及阅读交互性等特点。我们应以科学的态度面对这一蓬勃发展的文学新宠,以促使其尽快地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5.
视觉艺术教育的核心就是审美教育,审美教育对培养青少年良好的道德与情感、想象与创造有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王洛宾在传播西北少数民歌方面作出卓越的贡献,我们关注他歌词层面的文学性艺术成就,但是他音乐文学的旋律美同样值得关注。本文试图从旋律美的角度进行探讨,以此更加全面地认识王洛宾音乐文学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7.
叶弥的《成长如蜕》通过父子、爱情、友谊三大矛盾冲突,展现了“弟弟”精神人格从幼稚、纯真、幻想到成熟、入世、实际的动态蜕变过程,揭示了社会转型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大学语文》在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方面的特殊功能,以便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担负重大使命。  相似文献   

19.
道家的美学思想中老子、庄子关于文艺否定论思想一直受后人关注。这种观点基于道家“道”的观点。道家主张“道”是宇宙世界的本真,它是看不见和摸不着的。人们认识的只不过是它的虚幻的现象而已,从而推出人的感官对它是无能为力的。道家从否定人开始提出了文艺否定论的观点。文艺否定论主张反对文化学术、言辞辩说以及一切审美活动。但是道家也不是一概否定美,他们只是否定感性的具体现实美,也就是用来刺激人的感官的世俗艺术。他们主张的是自然之美,也就是道之美。道家的美学思想对后代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王安石曾在<钟山即事>中将王籍的名句"鸟鸣山更幽"点化成"一鸟不鸣山更幽",为此,从古到今,不断有人讽其"点金成铁".这里,涉及到一条重要的艺术原则.其实,作诗不是为了写景而写景,而是借景以传情怀,所以不论写出"鸟鸣山更幽"的清静优雅的美景,还是写出"一鸟不鸣山更幽"的死寒冷凄的丑景,只要能传达出相应的情怀,都应是好诗好句.王安石正是用后者,恰到好处地传达出了改革失败后,退居钟山,门可罗雀的失落感,因而是好诗好句,绝非点金成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