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今天和大家一道观看省有线台的《中华影视名人寻访录》,如果要说对它的评价,就是我刚刚在本子上写的那句话:“这是一次成功的新的尝试”。我感到这不仅对有线台,而且对整个电视文艺节目来说都是一次有益的尝试。现在,电视有无线台、有线台,台已经不少了,我不希望办成一个样,要有区别,有特色,如果全国从中央到地方都是一个样,那有什么看头?!我认为无线台是以宣传为主,主要是政治宣传,这是主要任务。有线台的任务也是宣传,但可以增加娱乐性,节目可以搞得更活一点,使大家都喜欢看。过去我们拍的一些自办节目,质量不太高,专…  相似文献   

2.
看了1月7日(星期天)央视《东方时空》题为《祝福》的“直播现场”节目,使我大为失望与遗憾,甚至禁不住由衷谅讶与气恨:不知这个“祝福”节目的策划人、编导人、主持人及全体制作者,究竞在新世纪的头个“直播现场”要“弘扬”什么?“祝福”什么?我想,任何媒体尤其是中央的电视媒体,在党中央十分重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十五”计划付诸实施的今  相似文献   

3.
王万尧 《东南传播》2012,(9):188-190
针对电视荧屏上娱乐节目的低俗化与同质化现象,国家广电总局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简称“限娱令”),对各卫视台从2012年起在娱乐节目的播放时间、内容和数量上作了严格的规定。针对“限娱令”的生效,不少老牌娱乐节目纷纷做出调整。本文以山东卫视的《闯关》为代表,分析其在“限娱令”背景下,对节目的播出时间、节目形式与节目内容作了相应的调整,以获得更好地生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东方时空》是中央电视台的名牌节目,但近年来影响率却在下降。这其中既有外部原因,如来自其它节目,尤其是短小精焊、占据黄金时段的《焦点访谈》的冲击,也有内部原因。其中“面对面”板块电视“语言”符号的运用在我看来弊端明显,亟需改进。由于“电视”语言的一致,因此,本文对《东方时空·面对面》如何扬长避短、存利汰弊的分析,不仅关涉着电视新闻评论,而且还与其它电视评论息息相通。《东方时空·面对面》是以谈话为主的节目,从文体上看,属于电视新闻评论。由于电视评论当以言论为魂,以事实为据,因此电视评论的一个突出的…  相似文献   

5.
<正>作为电子媒介,电视在新闻传播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它的受众无法按照自己对新闻价值的理解和判断去决定信息接收。观众在了解新闻时只能按照节目的既定编排逐条观看,而不可能像报纸那样自己选择先看什么、后看什么;电视  相似文献   

6.
电视理论节目最近两年得到较大发展,已引起人们的注意。去年初看了大型人物文献片《邓小平》后,又陆续看了几部不同类型的电视理论片,于是有了两点不成熟的看法,现提出来和从事电视理论节目的同志共同探讨。一、电视理论节目应解决好姓“理”的问题理论文章要有论点和论据。电视理论节目同样也存在一个论点鲜明,论据充分的问题。但是,一些电视理论片在这方面还显得不够成熟和明确。有的电视理论片或理论节目让人看了半天不得要领,意思混乱,不知道全片到底想要表达的是什么主题。出现这种问题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主题太大,…  相似文献   

7.
2013年至2014年上半年,中国真人秀节目一如既往地备受关注,从《我是歌手》到《中国好声音》,从《中国梦之声》到《最美和声》,从《妈妈咪呀》到《最强大脑》,再到《爸爸去哪儿》《爸爸回来了》等亲子类节目,真人秀几乎做到了全年“无缝衔接”。从整体上看,近一年来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充满了积极的正能量,电视人也在以亲身实践助推着“中国梦”的电视表达。  相似文献   

8.
《齐鲁开讲》节目由山东电视台着力打造,每周日晚上八点一刻“开讲”,时长约一个小时,目前是内地独家CALL IN节目、全国“十佳”电视谈话节目。根据近期的收视率调查报告,每周日晚上节目播出时,看电视的山东人当中,几乎有三分之一的人在收看《齐鲁开讲》,其收视率在同时段节目中稳居第一。《齐鲁开讲》节目有这么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9.
电视相亲节目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就活跃在各大电视荧屏,从《玫瑰之约》到《我们约会吧》到《非诚勿扰》等等,从节目形式到现场嘉宾,为了吸引眼球,提高收视,都被媒体以各种方式进行包装和打造,爆出了许多经典名录,捧红了许多男女嘉宾,以至于最终相亲节目成了网红推新节目。观众也不再期待在节目中看到什么佳偶天成,只是抱着娱乐的态度看这些红男绿女在电视上作秀。今年初,上海东方卫视推出的一档全新的电视相亲节目《中国式相亲》,以父母的名义,替孩子择偶把关。节目中观众看到的是五花八门的婚恋观,这些婚恋观所蕴含的大众传播学价值,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笔者在美国访学期间所观看的《裸体约会》、《选美小皇后》、《鲨鱼坦克》等电视真人秀节目为研究对象,分析当下美国婚恋类、未成年类、赢取金钱类真人秀节目的特点,尤其关注其中对于伦理底限的挑战,并以此为参考,对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香煎芒果鹅肝卷、意大利墨鱼汁饭、韭菜炒田螺……在北京开往成都的T7次列车上,很多旅客都在饶有兴趣地观看列车电视中正在播放的《太太乐美女私房菜》节目。"我常年在外出差,很少在家看电视,早就听说美女私房菜节目很有品味,我一定让我太太  相似文献   

12.
《东方时空》是中央电视台的名牌节目,但相形之下,近年来其影响率却在下降。这其中既有外部原因,如来自其它节目,尤其是短小精焊、占据黄金时段的《焦点访谈》的冲击;也有内部原因,其中“面对面”板块电视“语言”符号的运用在我看来弊端明显,亟需改进。由于“电视”语言的一致,因此,本文对《东方时空·面对面》如何扬长避短、存利汰弊的分析,实际就不仅关涉着电视新闻评论,而且还与其它电视评论节目息息相通。《东方时空·面对面》是以谈话为主的节目,从文体上看,属于电视新闻评论,主要是谈看法,讲主张。一句话,重在说理。…  相似文献   

13.
电视调查性报道的本土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琳 《声屏世界》2004,(5):11-13
在电视深度报道的节目形态中,调查性报道可以说是倍受电视新闻工作者推崇的一种节目形态。作为中国电视业龙头老大的中央电视台在陆续推出力作《东方时空》《焦点访谈》之后,又在1996年的5月17日推出了一档以“调查”命名的重头栏目,也是中国目前新闻专题性节目中时段最长的栏目——《新闻调查》,这个栏目越来越“以做真正的调查性报道为追求目标”。那么什么是调查性报道,它的含义是什么,它的报道内容及形式究竟有何独特之处?长期以来国内学界和业界都对此存在着争论。  相似文献   

14.
《谢天谢地,你来啦》是央视首次引入海外情景喜剧类真人秀节目。节目的最大看点就是没有剧本,没有台词,嘉宾不知道自己将扮演什么角色,观众无法预料节目下一秒钟会发生什么。从美学角度来看,《谢天谢地,你来啦》将电视的真实美特征“多重假定的真实”进行放大,“规定情况”和“无剧本演绎”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在进行“艺术假定”和“非艺术假定”的艺术加工,深谙电视关学的创作者,将电视美运用得淋漓尽致,取得了较好的收视率和美誉度。本文主要从电视美学的“多重艺术假定”角度对《谢天谢地,你来啦》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5.
1987年10月1日,中央电视台主办的《历史上的今天》节目正式与全国电视观众见面。当天观众在电视“黄金时间”——《新闻联播》之后看到的第一幅电视画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从此拉开了这个节目的序幕。《历史上的今天》节目开办9个月来,先后收到全国二十几个省市观众的来信,累计已达数千封。一封封热情洋溢的观众来信对这个节目表示喜欢、赞赏、鼓励。一位观众说:《历史上的今天》使我们看到了一幅活的历史画卷,受到启发、教育、鼓舞。不少观众还主动为节目组提供文字、图片、录相带等珍贵历史资料,并为节目出谋划策,弥补疏漏。从观众来信和社会反响看,节目几乎囊  相似文献   

16.
电视栏目剧是新近在我国省级地方台兴起的一种节目类型,如河南电视台的《中州夜话》,重庆电视台的《雾都夜话》,湖南电视台的《新闻故事会》等,在出现一段时间后,电视栏目剧以其独特的个性魅力获得了观众的认可,因而被不少电视台当做“拯救”收视率的法宝和电视剧之外的重点自制节目。目前,电视栏目剧这一独特的电视艺术形式已经作为一种电视文化现象,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注意。  相似文献   

17.
略谈电视“深度报道”节目刘刚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为代表的电视深度报道节目,近年来异军突起,深受观众欢迎。目前,各地电视台争相开办此类节目已蔚然成风。我们南京电视台开办此类节目时间较早,从几年来的实践看,此类节目的开办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也...  相似文献   

18.
《新闻战线》近两期刊登的刘宏和张宁关于“电视能不能搞深度报道”的观点有别的文章,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无意拉开架势,来一番“全面论述”,只想就其中涉及的电视的“娱乐功能”及其对深度报道的影响谈点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张宁以“在众多的节目中占主导地位的、骨干性节目还是新闻性节目”为依据,否定了“看电视往往跟娱乐联系在一起”的提法。我认为,他把“新闻功能”和“娱乐功能”断开,分别作为新闻节目和文艺节  相似文献   

19.
转型期的电视屏幕可谓异彩纷呈,在经历了综艺晚会热、纪录片热和纪实电视剧热之后,又出现了电视“谈话热”。中央电视台以综艺型的谈话节目《十二演播室》为发端,经过访谈型的谈话节目《焦点访谈》,而后又推出了论辩型的谈话节目《实话实说》。尤其是《实话实说》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电视屏幕终于有了纯粹的电视谈话节目,它把真正意义上的电视谈话节目展示给了观众。在中央电视台“一枝独秀”的示范效应下,电视谈话节目这朵荧屏奇葩在全国各地竞相开放。如今全国各省级电视台几乎都有了类似《实话实说》的电视谈话节目,可以说荧屏兴起…  相似文献   

20.
陆康 《视听纵横》2005,(6):96-97
多年来,广大电视艺工作为了使荧屏丰富多彩,满足不同层次的电视观众的不同需求,想尽一切办法.不断改进节目内容、节目形式,提高节目的化品位,创作出不少新颖别致、深受观众喜爱的电视艺作品。但是.随着观众“口味”的变化,曾有着“新花招”的电视艺节目又慢慢成了观众眼里的“老套头”,观众没兴趣看.当然影响收视率,这样.又逼着你对节目、栏目进行改版.推出更适合观众“口味”的“新花招”,以赢得电视市场的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