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新媒体对大学生道德教育带来了挑战与机遇,新媒体环境下的道德教育应创新指导理念,树立整体育人理念,一元主导与包容多样的理念,道德教育内容、方式方法与新媒体传播规律相一致的理念。  相似文献   

2.
笔者针对道德教育长期收效甚微带来的困顿,反思了传统道德教育理念之下的道德教育缺乏人性化理念和内容。通过对道德教育人性化分析,阐明道德教育内容中应有道德权利教育、对个体生命尊重的教育内容以及和谐内容在内的理念。同时,在实施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注重道德教育方法的人性化改进,是克服道德教育目前所遭遇到困顿与尴尬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网络心理—道德教育作为心理—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一种重要的心理—道德教育理念,又是一种重要的心理—道德教育内容、模式、途径、方法和手段。深刻理解网络心理—道德教育这一新的概念,认真研究网络心理—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通过加强队伍建设、阵地建设、网络法规与文化建设,切实改善青少年网络心理—道德教育的实施途径,青少年的网络心理道德教育就一定能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4.
没有灌输的道德教育何以可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道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一书的目的是要树立一种道德教育的理念和方法论--没有灌输的道德教育,为此,该书的作者在对道德、道德教育和灌输等基本概念进行语义分析的前提下,在批判并综合几种作者认为有借鉴意义的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整合性的道德教育理论与实践模式.无论是对于我国道德教育的理论还是实践,该书都是很有启发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一、"心理-道德教育"的内涵心理-道德教育是在我国教学实践中形成的,班华教授首先提出的教育理念。他认为:"心理-道德教育是在中国文化和教育土壤上形成的一种新的心理教育形态,也是心理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的一种教育模式。"班华教授认为,心理-道德教育是具有"现代性精神"的主体-发展性教育,心理-道德教育的宗旨或目  相似文献   

6.
试论主体性道德教育的特征和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体性道德教育就是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为前提 ,利用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教育方式 ,以形成学生真正自律的道德品质为目的的教育。主体性道德教育是对传统道德教育忽视学生主体性弊端的反叛 ,也是回应当前道德教育实效持续低迷的现实而兴起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本文旨在探讨这一新兴道德教育理念和模式的特征 ,并据此评价三种行之有效的主体性教育方法。一、主体性道德教育的特征主体性道德教育的目的不是“教会顺从”、“教会听话” ,而是“教会选择”、“教会负责”。这鼓励学生接受理性的自我指导与自我决定 ,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和…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道德教育发生了三大转向:规范性道德教育转向主体性道德教育与规范性道德教育的统一:阶级道德教育转向公民道德教育与阶级道德教育的统一;知性道德教育转向生活道德教育与知性道德教育的统一.这三大转向分别实现了对道德教育内涵的全面把握、道德教育重心的合理转移以及道德教育理念的科学发展,理清这三大转向既是对以往道德教育实践的总结,也能为今后道德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日本国家主义道德教育理念的特征、作用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旨在揭示日本明治时代中期以后在日本社会起主导、支配地位的核心道德教育理念一国家主义产生与发展的思想根源,探讨日本国家主义道德教育理念的基本特质,揭示这种核心价值理念对日本近现代社会所产生的巨大作用与深刻影响,从而进一步理解日本二战以来所发动的一系列侵略战争以及时至今日军国主义阴魂不散的思想根源。  相似文献   

9.
一、道德教育形态与社会现代性 当前,对于学校道德教育低效的批评以及原因分析是基于当今社会的道德问题所提出来的,但是对于学校道德教育改进的探讨却与社会的道德状况及其变迁没有直接联系,或者是针对已有的道德教育模式所做的改进,或者是基于某种哲学理念而提出来的,缺乏一种社会情境意识.  相似文献   

10.
阳明学派的道德教育理念不仅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而且东传日本之后,对日本古代,乃至近代道德教育理念的形成与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比较中日阳明学派道德教育理念的异同,有利于增加中日之间的文化认同,有利于增加对原发型文化与移植型文化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教师心理和谐是教师心理健康的核心变量,关怀伦理学是伴随着西方女性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相互关系的一种伦理理论。从关怀伦理学视域审视教师心理和谐,教师心理失谐的根源是关怀缺失,教师关系和谐与共同发展是教师关怀的实质,教师心理和谐的达成是关怀实践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关怀理论要求在教育目标的制定上坚持以培养学会关怀的人为中心,突出大学生个人安全防范意识和社会安全责任感的培育;在教育内容的安排上坚持以关怀某人或某事为重点,兼顾个人安全与公共安全;在教育方法的选择上坚持榜样、对话、实践及认可等方法并用,共同推动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组织和实施。  相似文献   

13.
高一年级是整个高中阶段学习成功的起点,对后进生行为规范的培养是这一起点的重要环节。自信心是规范行为的基石,爱心是教育的艺术。  相似文献   

14.
人本主义教育学和关怀伦理学是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教育领域内相继出现的两股教育思想。虽然它们在关于学校课程方面的理论主张有着许多相似之处,但实际上它们乃是两个独立的课程流派。通过对人本主义和关怀伦理学派的课程观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发现,它们衍生于不同的理论基础之上,并且在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课程的实施以及课程的评价方面也有着根本的区别。  相似文献   

15.
In this article, we compare two North Carolina public schools that were simultaneously implementing reforms with seemingly different orientations, the A+ School Program and the ABCs of Public Education. We use the literature on caring and critiques of bureaucracy as a framework to look at the concurrent implementation of two educational reforms in North Carolina. We discuss data from a 5 year longitudinal study and critique our own assumptions as we develop portraits of schools that are both situated and complex. We do this to explore the question: In what ways does educational reform actually change educational practice? We develop a framework that articulates a critique of bureaucracy from the standpoint of caring, locate the culture of each school within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and analyze how the culture of schools affects the implementation of educational reform. We conclude that reform is deeply cultural and that ethnographic methods are essential to understanding educational reform efforts.  相似文献   

16.
远程教育的教师应适应远程教学的要求,以关心教育理论为指导,增强新知识的汲取能力,信息收集与整合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以及勤于对话、乐于沟通的亲和力。  相似文献   

17.
从一个新的角度探讨内尔.诺丁斯关心教育理论的应用,提出了关心教育理论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关怀之间的关联性,并阐述如何建立起关心型学校、家庭与社会,从而在充满关心氛围的学校、家庭、社会这个大环境中共同培养具有关心品质的人。  相似文献   

18.
Our purpose was to illustrate the process by which caring relationships between students and their teacher educator developed in the context of preservice reading preparation that made use of online communication as one class activity. Describing the development of caring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ree students and their teacher, we showed that caring could not be considered a one-way characteristic of what teachers do and are, but rather that it depended on students’ reciprocal responses. Findings indicated that the trajectories of caring relationships developed differently, each influenced by differences in entering expectations, critical events, and a negotiation of what the relationship meant.  相似文献   

19.
加强和改进高校"关工委"工作是形势发展的需要,要结合高校实际,建立健全体制机制,保障"关工委"工作的顺利进行;要更新概念、创新思路,不断开创高校"关工委"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对诺丁斯关怀德育模式的本质、特点的解读入手,分析了其有关德育师生关系的思想及对我国德育工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