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学教学离不开“问”(提问)、“授”(讲授)、“启”(启发)、“练”(训练)。但是,一堂好课却不能满足于有问、有授、有启、有练,还要看能否问得妙、授得明、启得开、练得活,能否把握好这四个方面的“度”。这就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创新。提问是课堂上师生交流沟通的一种方式。教师要精心设计好提问。所谓问得妙,就是所提的问题能调动学生的情绪,促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比如在讲授“积的乘方”时,教师的复习提问可结合具体题目进行:  相似文献   

2.
历史教学离不开“提问”、“讲授”、“启发”、“训练”。但是,一堂好的历史课却不能仅仅满足于有提问、有讲授、有启发、有训练,还要看能否问得妙授得清、后得开、练习得活。提问是课堂上师生交流沟通的一种方式,几乎每节课都会采用这种方式,因此教师必须认真设计好。所谓问得妙。就是所提的问题能使学生兴趣盎然,把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迅速进入探求历史知识的积极状态之中。讲授是关键阶段,也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所谓接得清就是指在教学中既要讲清重点突破难点,又要照顾到内容的相互联系与过渡,给学生一个较完整系统的知识。…  相似文献   

3.
在低年级说话训练教学中;应将听、想、看与说结合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进行训练。为了提高训练效率,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听一听,说一说。 例如老师问:“你叫什么名字?在哪所学校学习?是几年级的学生?你有几个好朋友?”或问:“你叫什么名字?家住哪里?家里有些什么人?你最喜欢的是谁?”先要求学生听一句答一句,再连起来说一说。这种听说训练可激起学生说话的兴趣。  相似文献   

4.
所谓问点就是教师在讲授时提出问题的切入点.教师在讲解课文时可以设问的地方很多,但又不能随意设问,这就要优选问点.1、问点要着眼于突山重点.这就是说设问要选在点子上,问在关键处.这“点子”就是课文的重点、知识点;这“关键”就是教学的目的目标.如《将相和》可抓住题目发问:“将”指谁?“相”指谁?他们为什么闹不和?后来又为什么和好?《我的战友邱少云》可抓住“纹丝不动”一词发问:“纹丝不动”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必须“纹丝不动”?怎样“纹丝不动”?“纹丝不动”的结果怎样?说明了什么?抓住课文的重点进行设问,能使学生对文章的内容有完整的了解,从而掌握文章的重点知识.  相似文献   

5.
列宁在同修正主义作斗争时,曾经指出:修正主义有两种,即来自“左”的方面修正马克思主义或来自右的方面修正马克思主义。因此,共产党人总是要进行两条战线的斗争,既要反对右倾机会主义,也要反对“左”倾机会主义。有“左”就反“左”,有右就反右。决不能把“左”当成右来反,也不能把右当成“左”来反。 林彪、“四人帮”在教育战线推行的是一条什么路线呢?我们应该根据什么来判别林彪、“四人帮”教育路线的性质呢?是极右的还是极“左”的?要回答这些问题,就必须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去分析林彪、“四人帮”在教育界的种种倒行逆施,具体剖析这条路线的内容和基本特征,看看它给无产阶级教育事业造成的严重后果,才能作出符合实际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问:第九册第七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写文章要有中心”,其训练的目的是什么?它和前几个训练项目有什么联系?答:“写文章要有中心”这个训练项目侧重的是写,目的是使学生初步懂得为什么写文章要有中心,怎样做到写出的文章既有具体的内容,又有明确的中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概括分析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确立中心的方法。“写文章要有中心”这个训练项目,是在第九册学过的“从内容中体会中心”、“练习概括中心”和“注意积累材料”、“抓特点写”的基础上进行的综合训练,是前几个重点训练项目的深化和运用。通过这次训练,使学生懂得在…  相似文献   

7.
家长善于提出问题让孩子解答,是一种很好的开发智力的方法。用提问提高孩子的推理判断能力孩子小的时候,可以对他们进行因果关系的训练,即让孩子通过对事物的分析判断,预测其后果。如,家长可以问孩子:“如果停水时忘了关水龙头,突然来水了会怎样?若家里长时间无人又会怎样?”让孩子说出答案。通过这样自寻答案,孩子不仅能了解水的流动、渗透等特性,还能建立道德意识。用问题引导孩子的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创造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始时,问题可以简单一些,如围绕“一事多因”“一物多用”等,问“水有多少种用途?”“砂子除了盖房有什么用处?”…  相似文献   

8.
钱穆先生青年时有一天路过山西的一座古庙,看到一位老道士正在清除庭院中一棵枯死的古柏。钱穆好奇地问:“这古柏虽死,姿势还强健,为什么要挖掉呢?”老道士说:“要补种別的树!”钱穆问:“种一棵什么树呢?”道士说:“夹竹桃。”钱穆大为惊异:“为什么不种松柏,要种夹竹桃呢?”老道说:“松柏树长大,我看不到了;夹竹桃明年就开花,  相似文献   

9.
同学们,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熟读 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阅读的魔力有多大!可是,光多读几遍就行了吗?不对。阅读是一种吸收,只有你吸收得多,消化得好,才能获得丰富的营养。怎样才能吸收得多呢?那就要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古今中外一些名家的阅读方法很值得我们借鉴,今天,我就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 的“思、问 、习读 书法”。 思,可以从以下几个阅读角度来进行:①思考字词句的意思,弄清上下句、段与段之间的联系;②思考文章的主要内容和重点,文章是按什么顺序说的要弄明白;③理解作者要表达的中心…  相似文献   

10.
学习语法,离不开短语、句子的结构分析。语言单位的分析,有没有什么方便、快捷的方法呢?这是师生非常关注的问题。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虽然掌握语法分析的技能要靠经常的训练,但也有一些规律可循。如果说有什么“秘诀”的话,那就是经常问问“管到哪里?”语法分析的目的,就是要掌握短语、句子(包括单句和复句)的结构规律和各单位的组合关系。语言既有链条性,也有层次性。因此,句法分析的实质就是对线性的短语和句子作出符合层次  相似文献   

11.
种葵花     
我种了一棵葵花。我问妈妈“:葵花什么时候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啊?”妈妈说:“发芽要十天,长出小叶子要十几天,开花需二十多天,三个月结果。”到了第四个月的时候,我摘下葵花盘,拔出中间的一颗籽儿,一吃是空的。我和妈妈问种过葵花的亲朋好友:“种葵花有什么诀窍吗?”他们说  相似文献   

12.
南宋哲学家、教育家朱熹有首诗叫《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作者读书的感悟,却也道出了作文的真谛,作文的“活水”来自哪里呢?来自生活,又如何把“活水”引出来呢?一、要重视“读”与“写”的积累写作文没有捷径,唯有多读多写,正如欧阳修所说:“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任何一项技能都是长期大量反复训练的结果,写作作为一种生活、知识、思想融于一体,感知、思维、表达共同作用的复杂综合技能,更离不开大量的训练,量变才能质变,没有一定量的保证,无法使学生写作水平提高。1.“…  相似文献   

13.
考试是检验培训成效的一种必要手段和方式,科学的考试方法对职工专业知识水平的提高、实际操作能力的增强有很大的激励作用。提高培训考试质量,笔者认为要做到“六变”:一要变闭门“抠”题为现场“找”题。培训人员要多到基层、多到工作现场,多接触一线职工,多看、多问、多记、多听、多想,通过细致的调查研究掌握职工在履行岗位职责过程中,必须做到什么?必须做实什么?必须做好什么?做到、做实、做好还必须提高哪些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围绕“必须”出考题。二要变单一考试为考查、考试。以随机考查为主,综合考试为辅,减少“一支笔,一份试卷”…  相似文献   

14.
《现代语文》2005,(9):123-123
写作是一种创造性的表述,贵在有创意,有个性,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过,人们在读一篇文章时,心里总会问;“喂,你能对我说点儿什么新鲜的?”“新鲜的”就体现了创意和个性。写作首先要力求有感而发,这是有创意,有个性的基础。然后努力在表现生活、再现生活或认识问题、分析问题上,体现自己的独到之处,这就是在表现自己的创意与个性。  相似文献   

15.
根据古诗的特点以及小学生的审美规律,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美育渗透。一、展开想象,感知形象美小学生的思维往往以形象为支柱,而古诗具有“文约而意丰”的特点,要让学生在有限的文字中理解丰厚的内容,必须依靠想象,开拓广阔的思维天地,唤起和重组学生记忆中的表象,进而“看见”或“听见”诗中所绘或所述。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启发诱导,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有层次进行。如《寻隐者不遇》,教师在疏通字面时,要激发想象:是什么人问童子?“松下问童子”说明是什么地方问的?为什么要特别说“松下”?可能问了些什么?可能回答了什么?  相似文献   

16.
句式是多种多样的,所表达的意思也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在教学生练习说话和写话时,应讲究句式变化的训练.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训练方法: 一、回答一连串的问题比如老师问:你叫什么名字?家里有哪些人?上学路上看见了什么?星期天你在家里做什么?等等.让学生采用“开火车”的形式  相似文献   

17.
中学英语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它的实践性,也就是说,英语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不是单纯讲授英语语言知识,而且通过大量、反复的练习,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英语的技能和熟练技巧。日本英语教育研究会会长小川芳男说:“初期的外语学习,不是搞学术研究,而是掌握一种技术。从这个意义上说,外语课不是讲授性的课程,而是训练性的课程。”因此,对于英语教学来说,贯彻“精讲多练”的原则就显得格外重要,要把课堂教学的时间与师生的精力主要用到技能训练上去。这里,我想根据几年来的教学实践,简单谈一下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贯彻“精讲多练”的原则时应该注意的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训练技能     
一 初中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技能。大家都知道,在教学中要加强“双基”,这“双基”指的就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如果我们进一步问: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为什么要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初中数学技能有哪些主要内容,它与能力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技能是怎样获得的,应该怎样进行技能的训练,等等,就不能一下说得很清楚。 近几年来,我们对培养能力问题进行了宣传、探索和实践,这是完全必要的,而且在研究  相似文献   

19.
学生思维和思维能力的培养问题,是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下面谈谈我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培养和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一些做法。一、激发学生思维能力的常用方法1.利用生动有趣的小实验激发学生的思维。如在讲授大气压强时,先在一个大试管中装满水,再将一只稍细的试管插入大试管一半深度。问学生:“如将这两只试管口朝下,将会发生什么现象?”学生因学过有关重力的知识,都异口同声地回答:“细的试管要掉下来。”然而,当把试管口朝下时,细的试管不是落下来,而是向上升。这个  相似文献   

20.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由什么途径能够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强语言的修养呢?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指出:“多思索、多观察,必将有所见;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渐驾驭文字。”他并且强调说:“至于文字语言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