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9 毫秒
1.
教学内容:六年制数学第七册(人教版)第30至31页例4、例5以及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掌握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加深对减法的理解,会根据这种关系对减法进行验算和求未知数x。结合教学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判断推理能力。  相似文献   

2.
五年制小学数学通用教材第五册第二单元是“多位数的加法和减法”,它与义务教育教材中的“亿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基本相同,教学内容包括多位数的加法、加法运算定律、多位数的减法、加减法的关系和加减法的一些速算法;教学重点是加法的运算定律和加减法的关系;教学难点是应用加减法的关系求未知数。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会笔算多位数的加减法,会口算整万数的加减法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学会简算接近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初步掌握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并能根据这种关系求未知数X”。根据义务教育教学大纲和教材的精神,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提几点教学建议,供教师们参考。 一、运用迁移,使学生轻松愉快地获得新知。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给学生能藉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得新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数学有严密的逻辑性,较强的系统性,大部分新知  相似文献   

3.
本单元的内容是对以前所学过的整数四则运算知识、运算技能的总结和概括,也是今后学习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基础。在整个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系统中,占据着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必须认真复习好。通过复习应达到下的目的:①使学生明确四则运算的意义,理解加、减、乘、除四种运算之间的关系;②理解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并能运用这些关系求未知数  相似文献   

4.
数学第一册教材中讲了加、减法的简单应用题,即“求总数”的加法应用题和“求剩余”的减法应用题。通过复习,要求学生弄清楚求总数,求剩余这两类加减法应用题的题意,会分析条件和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  相似文献   

5.
本单元教材是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数的读写和十以内加、减法计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讲一位数加一位数得数超过10的进位加法以及相应的退位减法。教学要求是: 1.使学生正确、迅速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应用题的结构,会解答求总数和求剩余数的加、减法应用题。 这一部分内容是多位数四则计算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 教材中还出现少量的十几加几的不进位加法和十几减几的不退位减法的练习题,这是为了进一步  相似文献   

6.
怎样教学“减法各部分之间关系”(五年制第五册35页)呢?我的设计如下: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掌握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并利用其关系求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X,为进一步学习方程打下基础。一、引入新课,明确内容我们已经学习了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知道了“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那么减法中的被减数、减数及差之间有什么关系吗?从而引入新课内容:“减法各部分之间关系”。  相似文献   

7.
“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例1、例2教学体会昆明市盘龙区尚义小学张洁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是在学生学习了加减法意义的基础上增加一些概括性知识,以加深对加减法的理解,同时运用这些关系求未知数X,为学习解方程作有效的铺垫。“例1”重点解决字母X表示未知数...  相似文献   

8.
本单元教材包括口算、珠算和笔算加、减法,以及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五小节内容。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万以内加、减法和多位数的读法、写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相似文献   

9.
引探教学法教学一例———列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解答应用题○李金霞(执教深圳市南湖小学)○陈永林(评述深圳市教研室)教学内容:小学数学教材(人教版)第七册第38页的例7。教学目的:使学生能运用已学过的求未知数X的知识解答逆思考的加、减法一步应用题,掌握正...  相似文献   

10.
三年级是小学阶段承前启后的关键年级,如果教学工作抓得不好,学生的数学成绩容易产生分化。针对这种情况,我在数学教学中,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认真钻研教材,掌握教材重点。三年级数学是由单一计算向综合计算过渡,由简单向复合过渡的阶段,又是整数四则教学的最后一个阶段。两册教材的重点,是讲多位数的乘法、除法、以及对整数四则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训练加以概括和提高。概括:①对加、减法的意义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对乘除法的意义和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抽象的概括,并利用其关系求未知数X,为学习解方程作准备;②把整数四则计算的主要基础知识,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了抽象的概括,并利用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求乘法中未知数x,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25—26页。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概括出求乘法中未知数x的关系式,并能应用这种关系比较熟练地求出乘法中未知数x,为以后学习解简易方程作好准备。  相似文献   

12.
小 学数学教材第二册出现的加、减法应用题主要是比较两数多少的应用题 ,其中包括求两数相差多少 ,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 ;出现了乘法的求相同加数和的应用题。本册教材在应用题的编排上与原教材比较有两个最突出的特点 :一、提前孕伏 ,逐步引入 ,突出知识的内在联系合理的教材结构 ,应该是数学知识结构和学生认知结构的辩证统一 ,应该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和新知识的生长点上把握好内在联系。具体地说 ,本册教材在应用题的编排上从两个方面较好地处理了这种关系。一是在第一册教材学生学习10以内加、减法并借助具体事物初步建立加…  相似文献   

13.
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以及求另一个加数的减法应用题,是安排在义务教育数学教材第二册第一单元进行教学的。教材为了使退位减法的规律更突出,按照先讲十几减9再讲十几减8……的顺序编排。教材中采取的计算方法是:在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进位加法的基础上,利用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关系,用加法来算。如:11-9=2∵9加2得11,∴11减9得2。通过备课及教学,我体会到,要完成这个单元的教学,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用加算减的计算方法,从而能正确、迅速地进行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以及会解答求另一个加数的减法应用题,落脚点应放在加、减法的关系上。  相似文献   

14.
理清关系明确方法提高能力──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总复习教学建议黄善词小学数学第八册总复习的要求主要是:1.明确加、藏、乘、除四种运算的意义,加、减法,乘、除法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能熟练地求未知数x;掌握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能正确熟练地进行简便计算。...  相似文献   

15.
一、教学目标(一)、认识与记忆1.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意义及加法与减法的关系,乘法与除法的关系。0不能做除数。2.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二)、理解1.说明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意义。2.能从具体事例中归纳出加法和乘法的“五大运算定律”。3.明确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三)、掌握1.能运用加、减法;乘、除法之间的关系改编应用题。2.运用加、减、乘、除各部份之间的关系求形如 a x=b、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第38页。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学会列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解答需要逆思考的加、减法一步应用题,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相似文献   

17.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多位数减法的基础。这里,介绍几种退位减的计算方法。一是“想加法,做减法”。这是教材中所采用的算法。在学习进位加的同时,根据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的关系,利用进位加法的口诀求减法的结果。它的优点是,突出了加。减法运算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进行运算。教学时,要注意直观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掌握“以加算减”的计算方法,即“因为6 5=11,所以11-5=6或11-6=5”这一思维过程。  相似文献   

18.
多位数的加减法,是在万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讲解的。通过本单元的教学,使学生明确加减法的意义、加减法之间的关系以及加减法中各数间的关系;能正确迅速地计算多位数的加减法和解答有关的两、三步应用题;理解加法运算定律;并能运用加减法中各数间的关系求未知数x,运用加减法的有关知识进行简算和速算。在上述内容中,加法运算定律和加减法的关系,是对基本知识  相似文献   

19.
【导学内容简析】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减法的意义”包括减法的意义 ,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减法的简便算法等内容。本节内容的学习重点是从理论高度概括出减法的意义和加减法的基本数量关系式 ;学习难点是理解减法的意义和灵活运用加、减法各部分间关系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教学关键是发挥教材编排的优势 ,充分运用实例引导学生主动概括 ,同时通过解决问题的说理训练 ,加强数学思维教育。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拟达到以下目标 :1 理解和掌握减法的意义 ,能有理、有据地判断用减法计算的问题 ,…  相似文献   

20.
二、单元知识结构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是:掌握除数是两、三位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和试商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笔算。理解商不变的性质,能够应用这个性质作一些简便计算。进一步理解乘法和除法的意义,乘、除之间的关系,并能应用这种关系求未知数x。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基础上,把除数扩展到两、三位数。学生掌握了除数是两、三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和试商方法,除数超过三位数的除法,就可以依此类推,并为今后学习小数除法打下基础。因此,两位数除多位数是本单元的重点。在除数是两位的除法计算中,学好本单元的关键是掌握试商方法。教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