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林晗 《考试周刊》2013,(68):172-172
随着我国城市化步伐的不断加剧,农村劳动力大量输出,农村留守学生的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地影响每一位留守学生的身心发展。解决留守学生心理问题,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面临的无法回避的现实课题。一、留守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处于青春发育时期的中学生的心理困扰十分明显,心理矛盾突出,特别是农村这些长期离开父母的"留守学生"。从近年来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了解到的情况看,主要的问题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2.
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因此,新时期班主任要充分认识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根据中学生生理、心理的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加强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这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和班主任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3.
姚登奎 《考试周刊》2011,(18):224-225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关系着家庭幸福、国家的未来,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本文首先阐述了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从分析造成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入手,提出了维护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对策,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有关心理教育的理论、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4.
杨捷 《考试周刊》2010,(33):178-178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依据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展规律,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中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具体来说,就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自我调控、  相似文献   

5.
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和问题.由于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其子女成为留守儿童,由此导致的心理健康问题尤为严重.文章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分析了农村留守中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一、问题的提出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实际情况正是如此,处于青春发育时期的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十分明显,心理矛盾突出,主要体现在学习类问题、人际关系类问题和情感类问题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张静 《考试周刊》2012,(56):108-108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活动。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寻找教学契机.创造教学环境.积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中学生解决心理上存在的各种问题,培养他们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提高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促进心理素质与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体素质的协调发展,成为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健全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8.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区各中小学也都在积极努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有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开设心理  相似文献   

9.
中学时期是人生重要的阶段,是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的学生,思想尚不够成熟、行为较易冲动、心理承受能力不足,处在开放和复杂的现今社会中,面临形形色色的矛盾冲突和困难挫折,极易出现心理方面的问题。就此,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就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简要分析。一、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1.学习压力过大。激烈的学习竞争、巨大的升学压力、模式化的课堂教学以及身边人们过高的期望值等,都会给思  相似文献   

10.
构建符合当代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心理健康工作体系,促进中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是摆在目前中小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近年来,为进一步贯彻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增强心理健康教育针对性与实效性,我国不少中学摸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其中建立“班级心理委员制”最具有创新特点,也最具有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竞争日趋激烈,受教育者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因此,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取向和构建和谐校园的现实诉求。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胡海英 《考试周刊》2011,(83):227-228
儿童进入小学以后即跨入所谓问题年龄时期,接受正规教育后,家庭和学校就开始把他们作为"小大人"看待,容易忽视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这会导致儿童出现一些心理问题。这个时期,良好的心理教育尤为关键,这将会决定儿童人格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速度,心理健康成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13.
中学阶段是儿童与成人的过渡阶段,既是学生汲取知识的成长关键期,也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往往多多少少伴随着叛逆,总是不可避免地有一种或几种心理问题,由此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非常必要。心理老师应该以问题为指导,解决中学生的各种心理健康问题。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出发,分析了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问题背后的原因,以期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帮助学生正确处理所遇到的心理问题,达到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4.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近几年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由于理论准备不足、操作策略欠缺等原因,学校心理教育还远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在教育发展渐趋均衡的今天,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却停滞不前,非心理学专业的班主任教师成为广大小学仅存的"兼职心理教师".面对困境,在家庭系统治疗中寻找一些简单而操作性强的技术来帮助非心理专业教师对行为问题学生进行有效教育成为我们急切探索的重要主题.  相似文献   

16.
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因此,新时期班主任要充分认识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运用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手段,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加强对中小学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7.
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与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与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了解其心理健康与教育的实际状况与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利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HS,12—18)和儿童孤独量表(CLS,7—12)对贵州某县随机抽取四个乡镇中小学的660名学生进行调查。“留神乙童”的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所占比例高于“非留守儿童”;“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心理孤独倾向总体水平差异显著。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功能,逐步改变教育现状,采取多种途径,关心与帮扶“留守儿童”。  相似文献   

18.
谢晖 《南昌教育》2007,(8):19-20
心理健康状况是中学生素质水平的重要表现。从个体身心发展的全过程来看,初中阶段是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时期之一。人们在重视从物质上对城市中学生贫困生进行援助的同时,却很少对这些贫困生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必要的关注,所以说对南昌城市中学要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9.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运用心理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自学校诞生之日实际上就出现了。教育部颁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以后,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开始向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科学化的方向逐步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和问题。由于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其子女成为留守儿童,由此导致的心理健康问题尤为严重。文章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分析了农村留守中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