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现在的学生普遍存在问题意识。一位心理学教授通过调查发现,上课时学生能主动提出问题的潜在意识,远不如解决问题的能力强。上课时能独立提出问题的学生更是极少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将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一个问”可见,问是知之始。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下面就谈几点对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问题意识是一种探索意识,是创造的起点。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题的能力,对于学生个体数学素质的提高是有益的。但如何让学生提出问题,并且提出有质量的、非一般性的问题,仍然是我们教学时常常面临的困惑。在以往的教学中,大部分课堂只是在课始提出一些课题性的问题,或课尾提出一些质疑的问题,而要让问题在课堂上不断动态生成,形成一个问题串似乎很难。下面以《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的特征》为例.谈谈在这方面的一些尝试和探索。  相似文献   

3.
马宝雄 《文教资料》2012,(18):184-185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折射在教学中,就是学生自己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继而培养问题意识。有了意识,才有解决的冲动,所以说问题意识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是内因。本文以此为出发点,提出在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创新意识是指积极发现问题、探求问题的一种心理取向。呵护学生的好奇心是唤起他们创新意识的起点。“好奇”是学生的天性,他们常常会对一些问题发生疑问,从而产生好奇,这正是创新意识的萌芽。在课堂教学中应经常有意识地去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时,先出一  相似文献   

5.
王锦志 《考试周刊》2013,(69):148-148
提出一个问题,尤其是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此在新课程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本文主要从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意义,学生问题意识的现状,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等方面探讨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6.
问题是教学研究的出发点,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是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最大挑战,是需要教师具有课程意识、学生意识、开放意识、问题意识。学生能不能发现和提出问题,能不能形成强烈的问题意识,取决于教师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不会提问就不会创造,任何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必须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开始。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忽视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在使用新版地理教材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要求我们必须更新理念,改革教学方式,加强对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综合性的课题,需要各学段、各学科、各任课教师通力合作才能完成。在实施地理新课程改革的今天.从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人手,加强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无疑是地理教育改革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8.
陈庆煌 《福建教育》2005,(1A):44-44
问题是教学研究的出发点,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是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最大挑战.是教师要具有课程意识、学生意识、开放意识、问题意识。学生能不能发现和提出问题.能不能形成强烈的问题意识,取决于教师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问题意识是促进学生深入阅读的动力。学生在阅读中提出问题,才能在问题的驱动下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即在阅读中使学生学会质疑与解疑,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质疑与解疑,提出了一些可行性措施,希望能给小学阅读教学以有益的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10.
初中数学教学应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质疑问题的能力,其途径是通过教师创设实际环境,鼓励学生独立探索,能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启发和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习惯。在教学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相似文献   

11.
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学生能够提出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在化学学习中问题意识的培养对学生的学习至关重要.因此,研究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创设问题情境、建立和谐关系、精心设计问题和改变学习方式四方面入手阐述了如何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12.
程国斌 《湖北教育》2004,(12):60-60
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不但是落实语课程基本理念的关键,也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及创新精神的有效手段。因为,提出问题的能力本来就是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问题”能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认知冲突,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并在思维过程中实现创新。因此,在我们的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13.
公民意识教育是基础教育中常常被忽略的话题,但不可否认,公民意识教育也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甚至可能会影响到学生的一生。建设现代化国家包括许多方面,其中一个核心问题是人的现代化,重要标志就是国民成为公民并具有公民意识。公民意识大致可以分为公民的法律意识、道德  相似文献   

14.
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创设问题情景.尽可能地给学生创造质疑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的思维定向奔放,让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求异创造。在新课导入时,教师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景.以此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把学生带入问题的情景中,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促使他们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例如,教学《能被2和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只要学生能说出一个数.自己就能知道它能否被2或5整除。处于强烈的好奇心.学生都抢着说出较大的数,力求难住教师。  相似文献   

15.
陈晓珍 《考试周刊》2011,(43):89-90
在新课改全面铺开的今天,越来越多的教师注意到了情境的引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更密切了。教师们常常以一个能引发学生思考的情境来导入新课,从而使学生能在迫切的学习需求下开始一节新课的学习。但我们也不难发现,现在的数学课更热闹了,小组讨论似乎成了家常便饭,刻意编织的问题、过多的情境化引入导致了学生的审美疲劳。在今天,我们需要反思的是:我们需要一个怎样的课堂来帮助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我们要如何使学生看到数学本身的问题价值?我们要如何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我就此在教学中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改革的春风吹遍了祖国大地,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挑战和深沉的思考。在教学中如何贯彻课改精神?我认为应该注重问题意识的培养,让学生有问题可问,敢于提出问题。俗话说:聪明的人发现问题,普通的人等待问题,愚蠢的人没有问题。在教育教学中应该把每个学生培养成为聪明的人,让他们学会发现问题,大胆提出问题。一个学生有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能不能提出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如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是否经常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在教育教学、在我们的周围,问题无处不在,但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7.
现代文学是中文专业的基础课程,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提升教师的前沿意识,能很好地改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数学的学习在于学生是否敢问、敢想。解决问题是一个机械化的学习过程,然而提出问题则是自主学习的一个过程,问题意识是科学素养的核心,也正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求知欲望的有效措施。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数学是一门基础性较强的文化课,也正是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主要内容的课程,在教育过程中担负着素质教育的重任。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对学生而言,问题意识即在学科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思考认真探究,从而针对某个方面提出问题的思想准备。学生只有敢于质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更好地把握和巩固所学知识。小学语文的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是一个学习能力培养板块,需要教师给予重视。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小学语文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20.
陈宝香 《四川教育》2000,(10):33-33
重视“问题解决”,是80年代以来国际上数学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在研究和实践的过程中,笔者认为:“问题解决”是创造性地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的探究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问题解决”的一项重要任务。一、在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我们知道,提出问题、回答问题都是重要的思维活动。爱因斯坦曾经指出:“提出一个问题要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难。”这说明提问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活动和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一个完整、独立的思维活动应当包括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两部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是要培养他们独立地提出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如果总是由教师提出问题,而让学生循教师的思路回答问题,那么不仅整个思维活动不是学生独立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