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史·李格非传》称李清照母亲王氏为懿恪公王拱辰孙女,有误。应为元丰年间宰相、文恭公王硅长女。而王眭四子仲岏之女嫁秦桧,故李清照与秦桧妻王氏为姑表姊妹。但李清照与秦桧夫妻关系冷漠,并曾遭到秦桧兄秦梓的攻(?)。即使在身陷诉讼、请托无门时,李清照宁肯求助干远亲綦崇礼,也不愿求助于秦桧。  相似文献   

2.
王国维《人间词话》对李清照不予置评,颇令后人不解。《人间词话》论及词学问题广泛,涉及词人众多,而鉴于李清照在中国词史上的地位及影响,无论或褒或贬,似乎都应该被纳入《人间词话》加以评论。李清照之被王国维忽略,其间应有值得探讨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季淑凤 《出版科学》2015,(6):98-103
指出李清照词在美国翻译出版,并最终入选权威文学选集,重构了经典地位.李清照词呼应了美国诗学传统、社会思潮与学术旨趣共同产生的阅读诉求;而多元化的译者文化身份,以及由此衍生的杂糅翻译策略使美国的李清照词译本呈现多样化特点;最后,美国高校及其他出版社编辑出版的李清照词译文(本)理念新颖,可读性强,凭借权威文学选集重构了李清照词在美国的经典地位.这对中国文化"走出去"伟大战略在外译选材、译者队伍建设、翻译策略抉择、海外出版社对接及译作经典化构建等方面,均具有重要借鉴与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世传李清照有一篇佚文<祭湖州文>仅存的"残句":"白日正中,叹庞翁之机捷;坚城自堕,怜杞妇之悲深."此当为李清照为亡夫赵明诚撰写的挽联,而并非祭文残篇.  相似文献   

5.
据徐北文先生的《李清照全集评注》,李清照的词现存六十多首,诗现存十几首,包括存疑和残句。这些诗词充分反映了李清照作为两宋之际最杰出女性的特殊经历,从中我们可以窥探出李清照的特殊情感历程,勾勒出作为女性作者的自我形象。  相似文献   

6.
文如其人,言为心声。走近我国著名词作家李清照,不难发现李清照的诗词创作展现了她的人生历程和情感体验。本文以李清照的生活轨迹为顺序探析其不同时期的创作风格,感受其不同时期的心境和情感。  相似文献   

7.
李宇瑛 《大观周刊》2012,(29):36-37
李清照(1084—11557),号易安居土,是我国宋代杰出的女作家.也是宋代婉约词派的代表作家.山东济南人。生于北宋元丰七年,山东章丘,逝于临安,享年七十一岁。她自少便有诗名.她的诗、词、散文均有非常高的成就。要数在词方面造诣最高。据全宋词载录李清照词共47首.其中又以咏花词为最多.竟有35首写到花.而“花”“酒”又是李清照词的主要意象.  相似文献   

8.
李清照(1084-约1151),自号易安居士,济南人,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女作家,宋代词坛上别于诸家而独树一帜、可与第一流作家抗衡的女词人.同时,李清照也是一位金石档案收藏家与学者,其收藏年代上自夏、商、周,下迄五代,收藏种类有乐器、炊具、食器、盥洗具、舀水具、大酒器、盛物器及刻铸文字拓片等.李清照出生在一个学术气息十分浓厚的家庭.父亲李格非在当时颇有名气,与廖正一、李禧、董荣号为"后四学士".  相似文献   

9.
国外对李清照的研究侧重于翻译介绍,对其中意境美极为推崇。对李清照诗词作品英译对比研究,从中发现当前李清照诗词作品翻译中的三个问题:由谁翻译;要不要韵体译诗;可采取叶维廉的"正向叠景"来翻译中国古典诗词。  相似文献   

10.
国外对李清照的研究侧重于翻译介绍,对其中意境美极为推崇。对李清照诗词作品英译对比研究,从中发现当前李清照诗词作品翻译中的三个问题:由谁翻译;要不要韵体译诗;可采取叶维廉的"正向叠景"来翻译中国古典诗词。  相似文献   

11.
本文是对李清照画像的综合考证。无锡博物院所藏,通常被认为是清代著名人物画家姜壎和改琦真迹的《济南李清照酴醿春去图照》和《惜花图》都不是姜、改二人的作品。和四川大学博物馆收藏《济南李清照酴醿春去图》(传元人摹)一样,它们都是19世纪女画家金礼赢所绘一幅白描李清照画像的临摹本。此外,《易安居士三十一岁之照》《李清照看竹图》等也都出自晚清。李清照生前很有可能从未绘制过肖像,其逝后宋、元、明三代亦少有人以其为绘画对象。今世所见李清照画像的多个传本都制作于清代中晚期,代表了艺术史对这位才华超卓的女词人的层累构造。  相似文献   

12.
杨红 《新闻世界》2011,(4):145-146
中国人对古典诗词的陶醉,是经历了上千年而愈加醇厚的,上世纪70年代末,我们国家曾经确定了10多位我国历史上有代表性的作家,其中唯一的女词人则是李清照。李清照对词有自己的独到的理论建树,力主词"别是一家"说。明确了词作为音乐文学应有的艺术特性并与诗相区别。她工诗能文,词为宋朝一大家。  相似文献   

13.
李清照传世的作品体现着这位两宋才女强烈的爱国思想。李清照的爱国思想来源于她的生活与时代背景,面对两宋的遭遇,她对国家状况的情感表现为愁、悲、愤。这种思想既反映两宋时的社会思潮,更有自己的见解,李清照奠定了女子爱国主义创作的基石,为后世树立了女性爱国主义文学作品创作的典范。  相似文献   

14.
李清照与金石档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清照(1084--约1151),自号易安居士,济南人,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女作家,宋代词坛上别于诸家而独树一帜,可与第一流作家抗衡的女词人.  相似文献   

15.
戈丽薇 《兰台世界》2015,(9):123-124
李清照的一生当中经历了太多的变故与挫折,幸福中的她悠闲自在,享受着古代文人的优雅生活,后期的她却饱经沧桑经历人间苦难。李清照虽有"千古第一才女"的美号,却也不能够摆脱命运带来的考验。  相似文献   

16.
老卡 《新闻世界》2009,(6):179-179
去年11月,3名小偷潜入云南盈江县人大主任排正忠家中盗得现金80万,一时成为社会话题。对这些巨额现金,排主任称,其中大部分为家中亲戚做生意的货款和周转资金。不明白排主任的亲戚为什么不愿意把现金通过银行周转;更不明白他为什么要把现金放到别人家里。而纪委称目前的调查尚属内部机密,不得外泄。  相似文献   

17.
广播电视工作者在新闻报道中,经常要碰到口语和音韵的问题,并且要求处理好,因为这些将直接影响听觉和视觉的效果。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在这方面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出身于世代书香之家,从小受到父母文化学术修养的熏陶,学识渊博,才华出众,工于诗词,长于文赋,精通音律,善于作画。李清照  相似文献   

18.
2003年9月,武汉市一家报纸登出一篇人物通讯,主人公A是我的亲戚。我发现报道中的很多情节属无中生有,就打电话“质问”亲戚。亲戚委屈地说:“记者没采访过我,我没看到报纸,也不知道哪个记者写了稿子。”  相似文献   

19.
在宋代词人中,以“寻常语”入韵是李清照词的一大特色,其中不少仍活在今山东方言中。弄清这些方言口语词的确切涵义,不仅有利于正确把握李清照词的思想内涵以及深入理解其词的语言特色,而且也为近代汉语的研究提供一些材料。鉴于此,在前辈时贤研究的基础上,把李清照词中仍保留在今山东方言中的几个宋时口语词,作一梳理。  相似文献   

20.
许方 《视听界》2007,(3):59-60
亲戚来宁小住。一日,路过四牌楼,突然问了句三牌楼在哪里,原来前阵子从《听我韶韶》中跟主持人老吴学了一句俚语:三牌楼的狗跑到四牌楼啃骨头——为了一张嘴,苦了两条腿。这本是老南京用来嘲讽贪吃的人的,却让亲戚由此对南京的一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亲戚是南通人,说亲戚对南京的热爱,我不是想说南京有多好,只想表达方言节目《听我韶韶》给观众留下的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