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溪 《学周刊C版》2014,(11):222-223
笔者以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为依据,根据当前社会现象来对中小学学校教育以及青少年时期如何吸收传统文化教育进行思考,发现如果在学习音乐的同时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并呼吁青少年和广大人民群众学习古代传统优秀文化,从而改变国家社会秩序,提高国民素质.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转型和对外开放的日益扩大,一些青少年学生不辨是非地接收外来思潮影响,不少学生忘却了本民族的优秀文化和优良传统.同时,一些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了青少年学生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客观上导致了青少年学生缺少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导致校园文化和精神中缺乏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根基.  相似文献   

3.
笔者以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为依据,根据当前社会现象来对中小学学校教育以及青少年时期如何吸收传统文化教育进行思考,发现如果在学习音乐的同时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并呼吁青少年和广大人民群众学习古代传统优秀文化,从而改变国家社会秩序,提高国民素质。  相似文献   

4.
普通高中教育承担着培养学生文化素质、科学素养、人文精神和规划人生能力的重要任务,这就要求学校教育必须回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深度有机融合,让青少年学生自觉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既是大语文观下提升青少年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需要,更是有效提升我国民众整体文化素质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目前,德育教育内容中严重缺乏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致使我国青少年的道德精神贫乏,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不足.今天我国道德教育陷入困境,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对传统文化非理性的全盘否定.针对青少年传统文化的教育,不在于有多么深厚的古代文化功底,关键是掌握优秀传统文化之精髓;在进行教育时,应采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更生动、更活泼、更有形化,杜绝口号式灌输;同时,应重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特别需要教育者以自身的行动来做出表率,通过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帮助青少年摆脱德育的困境.  相似文献   

6.
陈林 《江苏教育》2023,(2):26-28
“文化”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高频词。中国的学校无论进行怎样的文化建设,都不能离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无论进行怎样的文化叙事,都需要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文化建设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一种“理解”的方式进行:解释与阐明,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溯源中形成学校文化认同;应用与洞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观照中演绎学校文化叙事;神入与自知,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支持中实现学校文化的传承与超越。只有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根”的作用,学校才能准确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7.
传统文化简单说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者一个地域所形成的,与其它国家、民族、地域不相同的生活、习俗、思维方式。但传统文化有精华、有糟粕,在具体的中小学语文课程中我们要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提供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8.
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以道德修养为第一要义,青少年的道德践行离不开传统文化的维持和强化。本文以传统孝文化与青少年道德养成的相关性为切入点,阐述孝文化在青少年道德教育中的重要意义。传统孝文化有很多优秀的道德内容是青少年德育不可忽视并需要借鉴的,但是随着当前的社会转型、制度变迁,青少年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孝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出现混乱。孝文化的当代困境,不利于青少年的道德教育与全面发展,因此,如何通过加强孝文化价值来促进青少年道德教育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接受是其自觉悦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把它内化为生命、外化为行动。它的主要内容,包括"修齐治平"的家国情怀、"仁者爱人"的社会关爱、"和而不同"的人际和谐以及"刚健有为"的思想追求。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要真正时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影响,就需要青少年切实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入耳、入脑、入心、入魂。因此,探讨青少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接受的内容、现状及途径优化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0.
当今世界,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口益凸 显,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博大精深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培养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 者,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重要作用。那么,如何通过古 诗文教学传承传统文化,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丰厚学生的文 化积淀呢?  相似文献   

11.
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要坚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的方式,以阅读教育为主要的手段,整体规划、分层设计、有机衔接、系统推进,使青少年学生在各个学段层层递进地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进而推动文化传承创新,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蕴含着众多优秀的中国传统道德品质,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美德的深刻总结,构建出关于“国家”“社会”“个人”三方面的道德修养内容.培养青少年优秀道德品质的首要步骤是“识德”,通过学习中国传统经典,深入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结合中国传统经典中的德育方式以“养德”,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青少年个人的品德和修养.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通力合作中,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化于行,达到“笃行”.  相似文献   

13.
以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创造力、吸引力和凝聚力为视角,阐述了传统文化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积极影响,认为传统的爱国精神、仁爱精神、义利统一的价值观、刚健有为的精神等传统文化的精华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精神支柱;因此,采取净化文化环境、创造成才的氛围、赋予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内容、建立健全的文化制度等措施,对于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激励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吕峰 《河南教育》2022,(11):44-45
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历史源头和高度凝练,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伟大建党精神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升华。本研究从新形势、新情况出发,重点研究如何注重发挥青少年的主体性,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青少年伟大建党精神教育,实现青少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5.
后现代文化对主流文化的解构,已经对青少年的个性发展产生了负面的影响,表现出自主性缺失、思维混乱,价值趋利化现象等问题.学校和教师要清醒地认识后现代文化带来的不利影响,通过弘扬传统文化、倡导高雅艺术来提升文化品味,改善文化环境,通过实施有效的代际交流彻底地破除文化差异甚至鸿沟,在理性地面对后现代文化带来的影响基础之上,捍卫、传播优秀文化.  相似文献   

16.
发掘乡贤文化的德育价值是应对当下青少年价值观混乱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举措之一。乡贤文化具有优化社区德育环境、彰显道德榜样和增强家乡认同感等德育价值,将其融入到学校的德育书刊、校园环境和实践活动等方面,能丰富学校的德育资源,有利于学校德育效果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网络是21世纪青少年最重要的数字媒介工具,基于微时代对青少年网络道德行为提出更高标准和要求的现实背景,文章以中华优秀传统礼文化为起点,对青少年网络德育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充分发掘中华优秀传统礼文化中丰富的社会文明价值,以中华优秀传统礼文化来加深青少年对网络文明与伦理道德的认识,激发青少年对网络文明礼仪的认可,端正其网络文明礼仪的实际动机。以道德和文化的辩证关系来论证中华优秀传统礼文化与微时代青少年网络道德建设之间的关系,探讨中华优秀传统礼文化融入微时代背景下青少年德育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王换成 《教师》2015,(5):122
在中小学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引导青少年一代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如何解决传统文化师资薄弱的问题,是需要认真研究探讨的课题.现提出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师资培训的思路,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9.
音乐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音乐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将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在学校音乐教育中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在教学中,可以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在歌曲演唱教学过程中,将优秀传统文化与音乐欣赏相融合,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在乐器学习过程中,将优秀传统文化与音乐表演相融合,将优秀传统文化与音乐教学全面融合.  相似文献   

20.
初中阶段是青少年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既是学生的身体发育期,同时也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结晶,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因此,在初中生的德育教育中,教师要重视传统文化在初中学生人生价值观中的作用,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