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轼是北宋诗文大家,他虽屡遭贬谪,但他诗文中无不显示着他的乐观旷达,通过复习课本知识和课外延伸,以课程整合的形式,让学生对苏轼、对他的诗文有个整体与系统的了解、掌握,进而感悟他的豪放情怀。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对知识分子阶级属性判断失误的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分子历来都不是独立的阶级,只能依附一定的阶级。因此,正确判断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就成为认识和解决知识分子问题的关键。毛泽东晚年把知识分子划归资产阶级范畴,这是一个原则性的失误,并成了他后来犯阶级斗争扩大化错误的关键因素。毛泽东对知识分子阶级属性判断失误的原因是复杂而多种多样的。总的说来有两个方面:对知识分子整体思想政治状况估计失误、匈牙利事件与反右斗争的影响,是导致毛泽东在这一问题上失误的现实原因;而他在知识分子问题的理论上的一系列矛盾与困惑,则是在这一问题上出现失误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3.
对于阮籍的政治思想,学术界历来有两种不同意见,即亲晋和亲魏。本文认为,阮籍既不亲魏也不亲晋。在思想上,他对现实政治始终有一种批判,但这种批判是凭籍于知识分子理想之“道”,而非站在曹魏立场上是曹非马或站在司马氏的立场上是马非曹。在现实政治中,阮籍的济世思想不可能实现,为保全自身不得不与现实妥协,体现了知识分子的软弱性。  相似文献   

4.
刘庆华  梅大圣 《黄冈师专学报》1998,18(B07):76-77,69
困厄悲凉的命运对人的精神是炼狱般的砥磨和提升。苏轼因“乌台诗案”落入黄州,然而苏轼黄州时期的悲剧情感丝毫没有放松对他人生责任和义务的考验。进取与退隐的矛盾在情感深处挣扎且发展到一个新的质变点。完成了现实人生向艺术人生的艰难转化。  相似文献   

5.
王世贞是一个拥有多维文学面貌的人,这并不是因为他的“晚年自悔”,其本质是他身上的群体意志和个体意识不完全重合。从表现上来看,他从未抛弃复古的根本立场,同时却又有中晚明时期文学发展大势由复古转向革新的影子。这种特性在其对苏轼的接受态度上得到了完整的投射。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在文盟领袖角色与纯粹个人感受之间,王世贞给外界传达出的对苏轼的态度有所不同。另外,王世贞并非保守的复古者,他在复古立场之上一直寻求与性灵革新的平衡,这在他对苏轼文学创作思想的承继上也多有体现。表面来看,王世贞的崇苏与复古派的抑宋似有矛盾,但抑宋的本质实际是反道统性理文学,这与苏轼的文学性格反而是统一的。  相似文献   

6.
吉南 《函授教育》2002,(1):93-95
苏轼,不仅仅作为一个诗、文、赋、书画皆工的旷世奇才为后代文人崇拜景仰,同时也因其面对政治生活的失意坎坷所表现出来的超乎一般的人格魅力而成为无数知识分子的精神楷模。他在中国美学史和思想史上之所以占据了远远超出一般天才文学家的重要地位,一个主要的原因恐怕在于他在解决仕与隐、穷与达这样的矛盾问题上以行动和实践向人们提供了一种理想的范式。  相似文献   

7.
堂吉诃德身上的“知识分子”气质经历了三次变化:在漫游之前,隐居在书斋中的堂吉诃德是一位典型的“书斋型知识分子”;在漫游过程中,在现实世界中行走的堂吉诃德是一位行侠仗义、惩恶扬善的“介入型知识分子”;在被打败后,堂吉诃德认清事实,放弃骑士梦想,成为一名回归隐居生活的“妥协型知识分子”。堂吉诃德“知识分子”气质的变化表明,其漫游是专业理念和社会现实间的错位导致的失败经历,同时也是对其知识分子理想主义的自讽。  相似文献   

8.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利用矛盾的对立统一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自身的发展。矛盾的对立统一包括情境与现实的矛盾、新奇与畏惧的矛盾、失败与成功的矛盾、说与做的矛盾。总之,教师要善于把握矛盾,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建构知识,完善自身。  相似文献   

9.
《世说新语》中阮籍的"任诞"言行看似洒脱达观,其内心却复杂而沉痛。他为了士人自身的独立性,以大量匪夷所思的行为同礼教抗争,又迫于政治压力不得不向现实妥协,在抗争与妥协的矛盾中徘徊不定,最终导致了阮籍内心对命运的悲叹。  相似文献   

10.
苏轼散文以其数量多、题材广、内容杂、影响大闻名于后世。他散文的总体风格是平易自然、文从字顺、挥洒自如、奔放不羁。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一、行文雄奇奔放、语言流利晓畅,说理明晰透彻,且善于随机生变、翻新出奇。这主要表现在他的政论文和史论中。由于他知识广博,故敢于并善于对许多历史和现实的问题发表看法,如《平王论》思路开阔,列举历史上因固守旧都而使政权稳定,  相似文献   

11.
中国历代知识分子大都有“儒道合一”的特点,“达时则儒,穷时则道”成了中国历代知识分子政治命运的真实写照,苏轼也不例外。作为儒家文化所熏陶出来的知识分子,苏轼同样逃不脱主流价值观念的影响,“兼善天下”同样是他无可逃避的价值选择。  相似文献   

12.
<正>阅读是平淡生活的一个突破口,在这个突破口,我们会获得生命的充实,让自己成为一个丰富的人!一个人的阅读史其实就是他的心灵发育史、精神成长史,故阅读与学养有着直接且核心的关联。阅读让我们谈吐不俗、余香满口;阅读增加我们的学识涵养;阅读改变我们的精神气质。故而,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务必要爱阅读,会阅读;尤其是要做好学生课外阅读的摆渡人。  相似文献   

13.
兰书秀 《天津教育》2023,(5):159-161
<正>阅读与写作是高中语文教学体系中最重要的两个部分,同时在高考中占分比重也更大,其中阅读是知识输入的过程、写作是知识输出的过程,教师为保证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发展,需要将输入与输出巧妙结合,让阅读与写作统一互助,及时解决传统的独立教学问题,让阅读的输入为写作的输出做准备,以写作输出深化阅读的深入理解,加快读写一体化进程,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难题,在综合实践训练中实现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知识和知识分子因为知识经济的兴起而有了新的意义。知识分子在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呈现的尴尬地位和矛盾现象,有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分子将形成社会学意义和知识阶级,也将根本改变知识分子的命运。知识阶级是新时代竽生产力的代表,有不同于别的传统阶级的新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父母必读》2012,(3):138-140
电视显然是具有魔力的,它可以把孩子“钉”在那儿一动不动几个小时,可以让孩子分不清现实和虚幻。但是电视也是让孩子感到放松和快乐的,同时还是他快速汲取知识的另一个通道。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沧浪之水》中典型知识分子代表池大为命运变奏曲的梳理,刻画了他在现实与理想之间的自由与不自由、得与失的矛盾心态,分析了知识分子群体困境和个体蜕变过程,展示出特定社会背景下知识分子灵魂的焦灼和蜕变,并从中重新审视知识分子与权力之间的微妙关系。  相似文献   

17.
李琨 《鄂州大学学报》2014,(4):44-45,53
现代文学中知识分子题材的写作是一脉相承的,巴金的《寒夜》与夏衍的《上海屋檐下》也是此类作品。他们将关注的目光放在抗战时期知识分子的生存困境及精神困境方面,并向我们展现出各种人物的悲剧命运。理想与现实、反抗与妥协、幸福与痛苦的交织,将那个时期知识分子的形象描绘得非常生动,也展现出了知识分子内心世界的丰富性、复杂性。  相似文献   

18.
<正>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一个阅读能力不好的学生就是一个潜在的差生。假如在小学里没有教会他迅速地阅读,他日后学习中就会碰到无法克服的困难。"数学的学习也是需要课外阅读的,它可以让学生从课堂外获取丰富的课外知识,同时增强学生自觉克服困难的信心,形成优良品质。笔者认为,一个人的数学阅读能力可以从小培养,使其学会独立的阅读思考,为  相似文献   

19.
中国知识分子有一个倔强的性格,那就是始终要拥有话语权,这种性格显现的方式历来不同,但对于现实的热情与关注却是几千年来不变的核心,始终不绝如缕、极其顽强。苏轼与赵树理就是不同时期杰出的代表。然而近些年,这种精神却有所萎缩。  相似文献   

20.
<正>英国1688年政变实现了两个妥协,一个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妥协,一个是资产阶级、新贵族与王权的妥协。前一个妥协,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一百多年以来长期结盟的继续与必然结果。这个联盟构成了英国政治生活的基础。后一个妥协,与革命的起伏和革命的结局有着密切的关系。历来,英国学者和苏联史学界对这场妥协有着截然不同的评价。在英国辉格党自由派史学家马考莱的笔下,1688年政变是“世界上存在的最出色的事件”。据此,他得出结论说:“我们还不知道有一次绝对不能以及时的友好妥协来预防的大革命”,“温和的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