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毛海鹰 《江苏教育》2012,(25):25-26
对比语文新旧课标,变化最大的就是"第三部分实施建议",其中"具体建议"部分可谓细致入微,针对先前课改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实在、有效的建议。语文新课标在关于阅读教学的建议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比较旧课标中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增加了"编者"维度,这绝不是一个词语的增添,笔者以为这是一处针砭时弊的警醒之语。因为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有些教师在面对文本确定教  相似文献   

2.
《新课标》在阅读教学建议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学生是实现阅读对话的主人,而教师只是实现学生和文本对话的"中介"。个性化阅读教学必须采取一种有利于学生阅读学习和发展的方式,"评读"这种阅读模式。教师应指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相似文献   

3.
<正>新课改提出了一个新的理念——对话,并把"对话"提高至空前的高度。《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关于"阅读与鉴赏"这一模块的教学建议中就提出了"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它不仅指出我们对话的内容"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更直接点明要求进入教学中的对话主体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和文本"。其中值得关注但又容易为我们日常教学中所经常忽视的是与"教科书编者"的"对话"。  相似文献   

4.
新课标指出:"现代阅读教学应是学生、老师、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现在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与老师、老师与文本的对话教师大都处理得比较好;而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往往浮在表面,被教师忽略,时有走过场的现象,导致学生独立接触文本的时间很短。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多次提到"阅读"这个词,第60条建议强调"必须教会少年阅读"。如何引导学生真正  相似文献   

5.
陈英 《中小学电教》2009,(11):64-64
<正>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应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从中可以看出阅读教学已经扬弃了传统的"训诲—驯化""传授—训练"的教学方式,走向"对话式"阅读教学。"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不仅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也是阅读中的对话者  相似文献   

6.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想在阅读教学中,实现真正的"个性化阅读",必须提高阅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人本对话,夯实基础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是一个三维互动的过程,可见"人本对话"是阅读教学的基础与核心。要想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我认为,应突出"人本对话",强化师本对话、生本对话。1.师本对话是前提阅读教学,开始于教师与"文本"教材之间的对话。接触一篇新课文,教师首先是一名读者,要揣摩作者的旨意,要解读课文的内  相似文献   

7.
赖斌 《语文天地》2013,(13):64-65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阅读中的对话与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教师既是学生平等的对话者,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对话式阅读教学改变了传统阅读教学过程中灌输与被灌输的主客关系,注重教师、学生、文本间的  相似文献   

8.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版)这么阐述阅读教学:"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2011年版的新课标这样说:"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比照实验版,2011年版加入了"教科书编者"一说。经过几年课改的实践与探索,我觉得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对话":一是人本对话,即教师与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走进"对话"的阅读教学,让学生喜欢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是我们语文教师的共同追求。  相似文献   

10.
关于"教学对话",《语文》实验稿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2011年版课标改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加入了"教科书编  相似文献   

11.
"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从课程的理念精神出发,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活动中创设各种阅读活动情境,让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文本有效对话,使整个阅读课堂成为学生个性化的阅读空间,激发学生自主参与阅读活动,学生在阅读对话活动中形成个性化的阅读能力,提高了阅读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12.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关于阅读的教学建议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里的对话体现了阅读的目的和本质,学生和文本的对话无疑是课堂阅读的主体活动.  相似文献   

13.
朱彩群 《文教资料》2012,(25):52-53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根据这一阅读理念,作者把阅读教学分为五个"对话"的阶段。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通过与文本对话、与同伴对话及评价性对话等,尝到阅读的乐趣,认识阅读的价值,提高阅读鉴赏能力。还必须重视朗读的训练,培养学生的个性化朗读。  相似文献   

14.
蒋智斌 《江苏教育》2012,(25):26-27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由原来的学生、教师、文本间的"三维"变成了现在的"四维",这是因为潜心与编者对话是使阅读教学变得更为敞亮的重要环节。一、与编者对话——让文本解读更敞亮文章选编进教材,已经区别于一般的文本,其阅读的价值发生了变化,成了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载体,因此,在解读文本的时候,不仅要遵从作者的写作意图,还需要从编者的角度出发,揣摩编者的选编意图,这样的解读才更为全面,更为敞亮。  相似文献   

15.
孙秀娟 《西部素质教育》2020,(1):237-237,243
为了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文章根据阅读学习的特性,从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四个方面提出了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由原来的学生、教师、文本间的"三维"变成了现在的"四维",这是因为潜心与编者对话是阅读教学变得更为敞亮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7.
<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教材"阅读与鉴赏"模块教学建议中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交流和心灵碰撞的过程。"其实,从功利出发抑或从审美出发,"对话"都是阅读教学的一种理想境界。一、对话文本  相似文献   

18.
马正兵 《教师》2015,(4):65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简洁明了的一句话,却给人许多思索:阅读是什么,阅读教学又该如何面对,对话又是什么,如何对话?作为实践层面的一线教师,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我感到"对话"的教学方式给我和我的学生都带来了巨大的快乐。1.新课程给"对话"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阅读应该是人生的一部分,阅读与人的思想和感情、与人的精神和灵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走进"对话"的阅读教学,能让学生喜欢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质量。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这样的思想指引下,语文课堂上的阅读教学,学生和教师围绕文本展开多层次的对话,已成了一种常态。然而,在大量的语文课堂上,这种对话式阅读教学往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