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由书稿变成为受读者欢迎的出版物,必须经过编辑对书稿的认真审读这样一个劳动过程。由作者写出来的书稿为什么一定要经过编辑审读加工才能出版呢?这是因为书稿是由作者个人创作的,反映的是作者个人的思想观点、思想体系和独特的风格,具有个体性。而图书的出版是面向社会,面向广大读者,具有明显的社会性。个体性与社会性是一对矛  相似文献   

2.
孙青 《编辑之友》2001,(3):62-63
审读书稿,是编辑工作的重要环节,它关系到出版方针、本社出书方向的贯彻,关系到政治质量、科学艺术质量、语言文字质量等方面的把关,它还为进一步完善书稿及下一步的修改加工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3.
笔者有机会参加了第六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评奖的审读工作,下面将影响图书评优的原因综述几点,与出版界同行切磋。 1.编辑加工要符合规范化要求近几年国家有关部门陆续规定了一些出版标准,编辑在加工书稿时应参考国家标准局公布的《编辑作者常用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4.
书稿审读加工五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忌缺乏责任心和职业道德修养.审读加工是编辑的一项基本工作,但一些编辑往往马虎对待,草率行事,其结果造成书稿问题很多,甚至错漏百出.有的编辑水平并不低,能力也较强,可是经过他们审读加工的书稿,质量却不高,存在高水平犯低级错误的反常现象.  相似文献   

5.
书稿修改加工之浅见作者将其书稿送到出版社,编辑人员只要认真审稿,就会发现,能够基本符合出版要求的并不多。而这当中,不是在内容上涉及到政治思想、科学性方面的差误,就是在体例或语言文字方面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对此应当如何处理呢?笔者结合工作的实践,谈点不成热的意见:  相似文献   

6.
吴琍华 《出版科学》1999,(4):26-26,45
审读加工书稿,是编辑的基本工作。编辑必须通过审读书稿、才能确定书稿有无同题.有什么问题,继而解决问题,对书稿进行加工整理。  相似文献   

7.
对策划编辑而言,想出好书是可以选择的,是主动的.因为你可以选择好的选题,选择好的作者,选择好的自投稿进行深入的中耕……但对加工编辑来说,却无法选择书稿本身,是被动的.我们接到的书稿可能质量不错,也可能存在很多问题甚至很差.当然,对于那些不符合我国出版法律法规的,那些有违背社会人文价值等问题的书稿,我们可以拒绝加工,建议作退稿处理.但绝大部分书稿是具有一定出版价值,可在体例格式、语言文字、编校规范方面却又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发挥加工编辑的优势,对书稿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把关和处理,保证书稿质量,使其达到出版要求.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来,一些出版机构片面强调经济效益,行业内跟风炒作之风日盛,造成不少出版物错误百出、质量低下,进而贻误广大读者.更有甚者,在对外合作出版中以自费出版、协作出版之名,行买卖版面、书号之实,致使出版物质量监管失控.此外,由于出版单位内部简化出版环节,部分编辑人员政治意识淡薄、职业道德缺失、业务素质不高等等,使书刊的审读、审校常常流于形式,造成出版物的质量普遍下降.审读工作是搞好图书出版极其重要的环节,正如导师列宁曾经指出的,"未经认真编辑和校对的文稿是没有必要出版的."笔者在此试从几个侧面探讨一下对提高书刊审读质量的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9.
在一部图书从创作到出版的过程中,作者和编辑各自发挥不同的作用。没有作者的创造性劳动和高度负责的态度,图书无从谈起;而没有编辑对书稿的加工处理,书稿也难以成为合格的出版物。“文责自负”和“编辑把关”是确定作者和编辑在图书生产过程中职责和权利的两条基本原...  相似文献   

10.
长篇小说和其他门类书稿一样,在编辑过程中有许多工作环节,如制定选题、组稿、审稿、编辑加工等等。这些工作环节都很重要,在哪一个环节上,稍有疏忽,都会发生差错,影响出版物的质量。但是,长篇小说的组稿和审稿是整个编辑工作的中心环节,是能否编辑、出版优秀长篇小说最关键的环节。其他门类书稿(如知识性、理论性  相似文献   

11.
姚丹林 《出版广角》2021,(13):42-45
文章从高质量出版的视角,阐述了"十四五"期间主题出版应关注的内容重点,力求实现的价值目标,以及如何实现高质量出版的有效途径,探讨了选题策划、确定作者、书稿写作、编辑加工、营销发行等全流程运营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作者利用电脑写作并存储于磁盘的稿件习惯上称为磁盘稿。现在 ,光盘、E mail应用逐渐增多 ,称之为电子书稿更显全面一些。本文主要讨论电子书稿的运作。编辑熟悉各种常用软件的使用技能 ,辅以恰当的管理措施 ,利用电子书稿的技术优势 ,既能提高编校质量 ,又可加快出书进度、节约生产成本。如果编辑在组稿、加工和排版过程中措施不当 ,也会限制发挥电子书稿的优势 ,甚至产生不必要的烦恼。   一、电子书稿的组稿要求1.对作者的要求由于电子书稿的诸多优势 ,编辑应当鼓励作者尽量提交电子书稿 ,但因作者掌握电脑的程度因人而异 ,故对不…  相似文献   

13.
我大学毕业分配到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从事科技编辑工作已十年有余,十余年的经历使我体会到做好这一工作之不易。许多社科、文学艺术、少儿读物的图书编辑,做到了兼学者、作家、编辑于一身,而对于不在科技工作一线的科技图书编辑,做某一专业的学者或作者很难。与科技作者相比,你是外行。外行审读加工内行的书稿,肯定比较吃力。何况科技图书编辑要将有关计量单位、图、表、参考文献的规范,一点一滴地贯彻到书稿当中,不敢有丝毫怠慢,还担心有疏漏;更何况在考虑图书质量的同时,还要考虑时间效  相似文献   

14.
话说版前审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版前审读,对照国家新闻出版署1998年2月10日发布的《图书编辑工作基本规程》,应该就是“10.质量检查”中的“上机样检查”。即在图书临印前,组织专人对封面、正文进行检查,旨在通过对此前的编辑工作质量进行监督和防止可能存在的质量差错,以免造成政治和经济损失。从出版流程看,版前审读无疑是编校工作的延伸。书稿在经过三审三校一读之后,紧接着要做的就是出片印制成书了。版前审读就是安排在出片之前的一个环节、一道工序。它对此前的审、编、校三项工作加以总体检验,并及时将结果反馈回去:合格者放行;发现问题,交回编辑处理以补充完善。因而,我们可以说,版前审读是编校环节中对书稿质量所设的最后一道关卡。同样是着眼于编校质量的检查,版前审读可以防患于未然,而版后检查———成书质量检查则是生米已成熟饭,有什么问题只能在损失之后加以补救,因而版前审读更为合理、更为经济。版前审读,作为图书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中的一个环节,在出版工作的新形势下,越发显得不可或缺。从作者方面看,打磨不够形成原稿先天不足。随着电脑的普及,作者多以磁盘稿形式向出版社交付。而问题恰恰就多半出在这磁盘稿上。电脑写作,无纸化操作,看似便捷,为出版流程省时省功,实则隐...  相似文献   

15.
刘文 《编辑之友》1997,(2):61-62
审读报告又称审读意见,是出版社的编辑人员在对书稿的各个方面(包括内容、体倒、结构、语句、标点等)进行了垒面、细致的审读之后,报据自己所认知的书稿情况,从政治思想性、科学性、学术性等方面去评判书稿的优缺点,进而提出书稿处理意见而撰写的书面报告。在当前的出版实践中,相当数量的编辑人员对审读报告写作的重要性和规范牲缺乏正确的认识,以为这不过是履行一下必要的手续。  相似文献   

16.
闵英 《编辑之友》2010,(9):75-76
所谓经营,从本意上讲,指的是筹划、管理和组织.强调编辑的经营意识,并不是要让编辑去搞销售,而是要求编辑在组织作者、策划选题、加工书稿、装帧设计、与读者交流、市场运作时,着眼于出版的全局进行思考筹划,着眼于市场的风云变幻组织管理.好的出版物,必然留下编辑的经营痕迹.有没有经营意识,是一个编辑能否通过自己的经营把一部书稿变成一本读者喜欢的出版物的重要方面.那么,编辑的经营意识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呢?  相似文献   

17.
科技期刊编校合一模式下,责任编辑任务重,二校样中出现错误在所难免,实行二校样交叉审读有助于将错误消灭在付印前,提高出版物质量.本文对多年来二校样审读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归类和实例分析,探讨编校加工的原则、重点和应注意的问题,可为提升编辑业务能力和期刊出版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编辑含量是指出版物在生产过程中,编辑劳动量之多少及其对出版物质量、价值之影响。从编辑工作全过程看,编辑含量涵发现、把关、完善、推广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依次递进,互有交叉。编辑既要依次开展工作,又要根据书稿情况,在某一阶段突出抓住一个方面,深入开展工作。《中国史学入门——顾颉刚讲史录》是作者责编的一部编辑含量较高的书。作者以这本书的编辑出版过程及部分书稿档案为例,说明如何实施编辑工作的动态管理以及不断提升编辑含量。  相似文献   

19.
编辑应重视写审读报告时培育审阅完一部书稿以后写审读报告,是编辑的基本任务之一。近年来,随着编辑发稿量的增大,在一些编辑那里,写审读报告成f应付差事。“无政治问题,符合出版要求,可以出版”似乎成了审读报告的固定格式。其实,写好审读报告不论对出版社还是对...  相似文献   

20.
审读就是审查阅读,即经过仔细阅看,对审查阅读的对象进行科学分析判断的理性活动和创造性劳动.审读的种类有多样,这里谈的审读是特指编辑的审读.编辑的审读按审读的对象不同,又可分为"选题审读"、"大纲审读"、"样稿审读"、"书稿审读"、"成品书审读"等.可以说,审读活动贯穿于编辑出版工作始终.其中,"书稿审读"是编辑直接介入书稿的创作,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帮助作者实现创作的目标和任务的过程.因此,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是保证图书质量的一个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