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少数民族生态伦理档案文献蕴含丰富的保护森林水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方面的生态伦理思想,开展其资源建设,可为边疆民族地区生态治理提供档案文献支持.论文提出少数民族生态伦理档案文献馆藏资源建设问题,阐述建设意义,分析存在问题,提出少数民族生态伦理档案文献馆藏资源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2.
云南民间遗存有丰富的少数民族生态伦理档案文献,征集抢救这些档案文献,有利于开展生态档案建设,为服务边疆民族地区生态治理提供档案资源支撑。论文阐述少数民族伦理档案文献馆藏资源建设问题,分析存在问题,从规划保障、体系框架,以及工作创新等方面提出档案文献征集策略。  相似文献   

3.
图书馆生态伦理建设是图书馆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图书馆与自然、自然与人、人与图书馆三位一体和谐统一有序发展,是图书馆生态伦理建设的必然趋势;阐述图书馆加强生态伦理建设的内容扣途径.参考文献6.  相似文献   

4.
高校图书馆作为校园文化的标志、人文精神的载体.其建筑设计应追求强烈浓厚的文化韵味、天人合一的环境观念、人性化的空间艺术、自然无障碍设计理念等生态文化观.并遵循节约、灵活、实用的设计原则,充分体现出高校图书馆功能与文化的和谐交融.  相似文献   

5.
林超琴 《大观周刊》2012,(49):17-17,46
马克思和恩格斯一直以来十分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并揭示了人与自然辩证的关系。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中。我国领导人对人与自然关系进行了新认识。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生态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重要价值则在于用生态学的基本观点去观察现实事物,解释现实社会,处理现实问题,运用科学的态度去认识事物和基本观点,建立科学的生态思维理论,并通过认识和实践,使人们在现实生活中逐步增加生态文化的色彩,使生态文化具有重要性、紧迫性、多样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少数民族档案作为少数民族文明的承载者,蕴含着形式多样的富有地域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文化是人类对所处环境的一种社会生态适应①。因此,少数民族档案记录的特色文化知识隐含着大量少数民族先祖为适应和支配特定的环境而世代传承的关于生态环境、资源等方面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人文资源。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热潮中,需要我们变换视  相似文献   

7.
对东北地区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的探讨,不能仅从媒介自身及其与政治等意识形态关系的方面去展开。东北少数民族地区的独特经济环境、城市化水平、跨境民族的特殊结构形态、受众的区域性特征、东北文化的独特构成、特殊的语言环境等方面,极大地影响着东北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的态势和发展。对东北地区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媒介生态的研究必须突出新闻传播与社会诸系统之间的整体关系,才能对东北地区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的属性和特征做出完整的评估和把握,为东北地区少数民族新闻传播事业发展提供新的理论支撑和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理想追求赋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丰富的生态理念。生态理念的核心内容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价值目标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本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文明""、和谐""、平等""、公正""、友善"等所蕴含的生态理念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郑伟  曹权玺 《大观周刊》2013,(12):338-338,342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我国现今和未来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而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生态文明建设指导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发展,是少数民族地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必由之路,它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心声。  相似文献   

10.
云南少数民族伦理档案文献是珍贵民族文化遗产,蕴含有丰富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可持续发展等生态伦理思想,这些伦理思想的发掘传播与转化创新,对生态文明治理工作有促进作用。本文探析少数民族伦理档案文献的生态文明治理价值,分析发掘要素,提出生态文明治理发掘对策。本文认为,以协同治理、记忆传承、文化自觉和转化创新理念,整合发掘主体,开展资源建设,发掘档案文献,进行引导性和约束性生态文明治理,可推进云南民族地区,乃至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1.
生态美学研究就是用生态学的原理和观点观察、分析、反思和反映人类面临的精神、社会和自然生态现状和生态问题,并对解决生态问题提出见解和方法,引导人们解决各种生态问题,追求精神生态、社会生态和自然生态平衡与和谐。当下电视艺术理论美学观念陈旧,导致电视生态系统出现诸如混乱的商业化炒作等现象,电视生态系统内部显得危机重重,进而导致自然、社会、精神等方面的生态灾难进一步加剧。将生态美学引入电视艺术理论的研究中,能帮助解决人类精神生态危机的失衡问题。  相似文献   

12.
生态社会主义(亦称“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意识,是对马克思剖析“支配自然”的价值观进行再剖析之后确立的.它认为,“支配自然”的价值观之理论理路内在于千百年来的人类理性,今天又与现代工业文明的实践理路相契合,因此,它演化为“极端人类中心主义”的质底乃顺理成章之事,而它的负向度功能也必然是根深蒂固的.鉴于“人类中心主义”的不可避免性,生态社会主义并不赞同反其道而行之的“生态中心主义”,而是采用马克思的“生态人类中心主义”作为生态意识,并根据“生态人类中心主义”对“支配自然”的命题进行了马克思主义式的再解读.生态社会主义的生态意识对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深刻的文化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3.
华兹华斯是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杰出代表,他的诗歌主要赞美自然和讴歌生命.本文通过研究华兹华斯诗歌中的生态价值观,从自然对人的影响、人对自然的责任、欲望批判、对人类的爱四方面表现其诗歌作品中自然与人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14.
白润生对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吏研究的文化观实际上是在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的研究中,对社会文化综合因素的全面考量和观照.具体表现为,对少数民族新闻传播中的文化生态、少数民族语言的文化特色、民族特色的文化共同价值、传播媒介的文化符号和理论研究的文化学方法的重视和运用.这种文化观照对我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  相似文献   

15.
生态位理论是强有力的理论分析和实践工具.将生态位理论应用于图书馆联盟发展策略研究,在界定图书馆联盟生态位概念的基础上,从合理定位、错位竞争、特色建设、竞争合作等方面制定图书馆联盟的生态位分离策略、生态位移动策略和协同进化策略,促进图书馆联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试论生态图书馆内涵与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颖 《晋图学刊》2009,(2):40-42
生态图书馆就是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对图书馆的硬件及软件进行系统的、生态化的理解和建设,其主要特征表现为图书馆的生态理念、生态建筑、生态功能及生态环境与管理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伍凤珠 《大观周刊》2012,(32):89-89
建设生态文明是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建设生态文明关键是改变领导者的政绩观、生产者的生产观、消费者的消费观,实现思想与认识水平的生态化;建设生态文明保障是政策和法律体制的生态化;建设生态文明要重视生态文明教育。  相似文献   

18.
张冉 《大观周刊》2011,(37):128-128,109
一个城市规划建设与建筑设计的营造是否先进合理,从宏观角度上来分析主要是看它的自然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理念及其实施的结果。以生态城市规划与设计的原则以及生态城市规划与设计的基本要求作为切入点,简单的探讨了加强生态城市规划与设计的措施,以促进生态城市的发展,保证生态环境资源的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19.
首先从宏观与微观角度详细描述了图书馆生态结构研究的内容;其次,从图书馆数量、知识信息、物质与能量等方面分析了生态锥体现象;再次,从图书馆个体生态、图书馆种群生态、图书馆群落生态、图书馆生态系统4个方面分析了图书馆生态结构的层次;最后,详细论述了图书馆水平结构及其分布模式.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使用价值、文化传播价值学术、研究价值和旅游价值等方面归纳总结了自然村寨景观的多重价值取向,通过形而上和形而下两个哲学层面的对照分析指出自然村寨景观的多层面价值之间的辩证关系。据此笔者结合贵州生态博物馆建设实例,提出了生态博物馆保护自然村寨文化遗产的工作模式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