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比较法国超现实主义电影与中国超现实电影在题材、功能与发展史上的差异,探索它们不同的理论背景、电影艺术传统与受众欣赏定势,以及中国电影多重功能相杂糅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以来中国电影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以来的中国电影,由于创作主体意识的觉醒与张扬,无论在创作理念、叙事手段或电影语言的运用上,都体现了对传统电影的背离与决裂,完成了由传统向现代的突围与跨越。无论是八十年代探索创新的影像美学时期的影片,或九十年代多元并存的自由美学阶段的作品,都以一种新的精神风貌和姿态样式步入国际影坛,实现了中国电影的世界之旅。  相似文献   

3.
冯小刚电影现象构成了中国电影界十分奇特的冷热现象:一方面是观众的好评和高票房收入,一方面却是某些圈内人士和学术批评的严厉遣责。本试人中国的商业电影和是中国电影现状入手来对这一现象进行诠释,并尝试着从市场,电影的社会功能,情节的组建与构架,冲突与悬念和独特的喜剧等方面探讨冯小刚商业电影的成功所在,希望能为中国商业电影的繁荣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前,处于全球化语境中的中国电影将如何摆脱困境与危机,已成为十分迫切的问题。中国本土电影只有以积淀了民族审美经验和情感的艺术形式去反映民族化传统并运用现代意识去观照和超越传统化,充分利用本土化资源去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当下状态和普通人的命运及价值观念的嬗变,努力挖掘中国传统美学中的东方诗情和东方神韵并与现代电影语言审美地结合,才有可能在世界电影艺术的领域中拥有一块立足之地。  相似文献   

5.
游溪 《语文知识》2011,(3):80-82
儿童电影作为实施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与途径,自身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条件与强大功能。但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在市场经济的运作下,儿童电影的拍摄创作和传播发行出现了一些问题,如何更好地发挥儿童电影的审美教育功能值得我国儿童电影的创作者们进行深刻的反思与研究。  相似文献   

6.
“大后方电影”是中国电影史“战时中国电影”时段的主导性维面。作为相对复杂的电影历史现象,“大后方电影”研究应该确立动态通连的观照态度,侧重针对官营电影体系的建立、电影创作和电影化建设几个重点维面,注目于内在联系性,灵活采用多种方法,真正理清复杂交错的内在纹理。  相似文献   

7.
作为新时期中国电影发展进程中的一次重要理论思潮,电影民族化讨论聚焦于要否提倡电影民族化、中西美学传统之异同以及电影民族化内涵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思考和持久的论争。讨论在本质上体现为中西美学的对话,并在对话的基础上实现了对历史传统与外来艺术的超越,以探寻现代中国电影的独特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8.
武侠电影是中国商业电影的重要类型,是民族电影的标识之一。作为中国传统民乐一部分的琵琶曲,在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武侠电影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文章结合电影音乐的特点和功能,以近几年来的武侠电影《十面埋伏》《功夫》为例,选取一文一武两首琵琶曲,从历史、文学、美学等角度对上述电影中的琵琶曲的运用进行深刻解读,希望由此有助于中国武侠电影音乐的发展,尤其是琵琶曲在武侠电影音乐中的进一步的多形式的运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电影的萌生是从观看外国电影开始的。在外国电影的启蒙、冲击与影响下,中国电影完成了从短片到长片、从模仿到创新的发展历程。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中,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下,电影这种外来形式逐步实现了其本土化、民族化的改造,终于在中国这个特殊的文化土壤中生根开花。  相似文献   

10.
费穆重视电影本体、讲究电影“空气”的“布置”、强调电影的民族审美情趣,他的这些电影观在今日已越来越受到中国电影界的重视。费穆电影观对中国电影的影响,主要体现为电影人越来越重视将电影作为一门独立的形象艺术,并全力探索尽可能完美的表现方式。  相似文献   

11.
电影特性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电影的困境与中国电影界长期以来对电影特性的认识模糊不清有关。传统电影的特性是绘画性与学性。自20世纪下半叶以来,由于电视的冲击,电影的生存面临着危机。针对这一强势竞争对手,好莱坞在多年的摸索中逐渐形成了一套富有成效的应对策略,即将电影的传统特性绘画性与学性变异、置换成电视一时还无法企及的新特性:奇观性与智慧性。  相似文献   

12.
论中国电影中父子(女)关系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父亲”在“家国一体”的中国传统社会有着特殊的内涵,在中国传统家庭伦理中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父亲形象因此成为中国电影关于家庭、国家、社会和文化想象的重要能指符号。在不同时期的电影中,父亲形象呈现出不同姿态。中国早期电影展示了父亲威严的悲剧性失落;第四代电影塑造了革命的父亲,并在文革后重建了父亲形象;第五代影片经历了消极病态的封建父亲向人性化父亲转化的过程;第六代影片反映了当下父亲形象的多样化;港台电影提出了父亲在传统与现代的冲突面前的策略……本文通过对中国电影中父亲形象的回顾,探讨了随着社会的变迁,中国电影中父子(女)关系所发生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邱飞 《重庆师专学报》2005,4(6):102-105
今年是中国电影诞生100周年,中国武侠电影在这百年中无疑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近百年来老百姓最喜爱的电影类型之一,而且在国际上,也是中国最具特色、发展最为成熟、最具竞争优势的商业电影类型。本文试图探讨中国武侠电影的内在美学特征和美学思想,认清我们自身的优势和特点,这对未来武侠电影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全球化背景下,华语电影陆续亮相西方荧屏。在此过程中,文化词汇的翻译,特别是礼貌语的翻译,为外国观众接受华语电影减少文化障碍取得国际成功做出了重要贡献。文章试图通过对中西方礼貌理论研究的比较,发现其理论上的差距;通过对礼貌语之称谓、寒暄语以及赞美语回应的探析,从微观上探究礼貌语字幕翻译策略,解决文化背景迥异的西方观众对以古代文化为题材的华语电影的接受问题。  相似文献   

15.
比较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与中国三四十年代电影在题材、背景、风格等方面的差异,探索它们不同的电影艺术传统,能够发现中外电影深层的一些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16.
试论印度电影中的舞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将从印度的文化背景、印度电影中的歌舞以及印度电影中特有的民族元素对于中国电影的启发这三方面,来讨论在全球化趋势下,印度电影是如何坚持其民族性的。  相似文献   

17.
"僵尸片"在当代港产电影中极具重要性。其中,僵尸形象所携带的文化意蕴展示出港人独特的心理景观。此类影片产生于中西文化的强烈撞击中,反映了港人在无根、漂泊的生存状态中,追寻中国传统的努力。而这种对传统的继承,并不是以排斥西方文明为前提的,相反,其中体现的是中西文化的求同存异。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在华语影视剧市场愈渐繁荣,中国文化发展和传播愈渐火热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华语电影出口到世界各地以及参加各个国际电影节。而以中国功夫为题材的影视剧又是提高外国观众兴趣、传播中国文化的主力军。因为该类影视剧题材、台词、文本的特殊性,其英译(特别是字幕翻译)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都给翻译工作者带来了不少挑战。电影字幕翻译的质量直接决定了电影传播中国文化的效果,但令人遗憾的是,不少中国功夫题材影视剧字幕的英译并不乐观,此类字幕翻译的研究并不全面,本文从理论基础到翻译实践,对该类影视剧的字幕翻译进行了研究,提出翻译策略,以期对中国功夫题材影视剧的字幕翻译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