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送"在长沙方言中兼做动词和介词,做介词时相当于普通话中的"被",是长沙方言的被动标记之一,和其他成分构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送"字被动句。与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常见的被动句相比,长沙方言中的"送"字被动句较有特色。从句法格式、语义特点探究长沙方言中表被动的"送"字句,并在此基础上将其与普通话中常见表被动的"被"字句进行比较,以阐述其差异。  相似文献   

2.
湖南平江方言属于赣语大通片,方言内部有五种被动表达形式,即依靠OV语序手段和使用被动标记"被、喊、让、落="表被动,其中"落="表被动,其中"落="字句使用最广泛,是方言被动句的代表句式。只能构成长被动句形式,宾语不能省略,可与"把"同现是使用标记"落="字句使用最广泛,是方言被动句的代表句式。只能构成长被动句形式,宾语不能省略,可与"把"同现是使用标记"落="最突出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方言的比较句有差比句和平比句两大类型,具体表现为"X W Y"(差比句)、"X 佮_Y 平平 W(平比句)等7种格式.这些格式有的是蕉城区方言的特有形式,有的则是受普通话影响的句式.这些句式或者在句法条件上有所不同,或者在语用倾向上不太一样.  相似文献   

4.
中国东南部方言比较研究中认为已然体就是相当于普通话"了2"的范畴。以普通话为参照点,从语法形式、语法意义、句法特点以及与各种体标记叠加使用等对福建仙游方言已然体标记■进行较全面的考察。考察中发现仙游方言已然体标记"■"与普通话"了2"有一定的差异性,在已然体范畴中有较独特的使用特点,它语音弱化,功能附着,是一个发展得较为成熟的助词。  相似文献   

5.
从词性、成分、句类几个角度分析莆仙方言中"有"和"无"的用法,将一些特殊用法取之与普通话和其他闽方言进行比较,可加深对莆仙方言中这类句式的认识,帮助方言区的人更好地学习普通话。  相似文献   

6.
比较河南固始方言中"叫"字和普通话中使用方法的同异,并着重探讨它们的不同点,例如"叫"字在固始方言中可作为祈使标记、处置标记和被动标记使用。  相似文献   

7.
在单县方言中有几种句式与普通话有所差别。本文主要从语言事实出发,对单县方言中的被动句、双宾句、疑问句、比较句、处置句、因果句等句式进行了较为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普通话中的“了、过、着”具有表达时体句意义的综合句法标记功能.文章从慈溪方言的调查语料中选取了九种时体句与普通话加以对比,来阐述慈溪方言的表达方式,以揭示其表达时体意义的句法特点.  相似文献   

9.
广东梅县方言的比较句从语义上可以分为等比句和差比句.本文对梅县方言的比较句式进行了分析描写,阐明了它们的句法特征和使用特征,同时指出了它们与普通话、闽粤方言比较句式的异同.  相似文献   

10.
湖北黄冈方言的差比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差比句用来比较事物的高下。黄冈方言的差比级的表达形式灵活多样,比较词运用丰富,对比古汉语、普通话的相关句式,黄冈方言差比句顺行结构、逆行结构两种形式并存,其运用受一定的句法条件的限制,各具不同的表义功能和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关于"X比Y都W"句式,学者们关注得不够。该类句式从比较后项的形式可以分成三类,通过类型分析,从而延伸出"都1"式句的句法限制和语用制约,并在某些方面将"都1"式句与典型的表示比较的"比"字句进行了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三言二拍”是我国古典白话小说的代表作,其语言在汉语史上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文章以书中的“比”字句为研究对象,对这种句式进行了穷尽性地调查统计,并分析了该句式的句法特点和语义特征,进而观察比较句在明代末年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3.
形比句是比较句的一个类别,指谓语是形容词及形容词性成分的比较句。从调查的语料来看,东汉至宋时,差比类形比句句式的肯定形式主要有八种类型:XA焉、XA於Y、XA于Y、XA乎Y、XA如Y、XA似Y、X比YA、X比似YA。否定形式主要有七种类型:X无以A于Y、X未必A于Y、X非A乎Y、X不比YA、X不如YA、X不似YA。否定形式的用量要远远小于肯定形式。肯定形式中,“X比YA”型句式最终成为汉语差比类形比句的主要表达形式。  相似文献   

14.
攀枝花本土方言是指攀枝花市农村县区居民的口头语言。本文介绍攀枝花本土方言被动"着"字句和处置"给"字句。普通话的"被"字句,在攀枝花本土方言中常用成"着"字句,普通话中的处置句在攀枝花本土方言中常用成"给"字句。通过这两种句式可以了解攀枝花本土方言在语法方面的某些特点。  相似文献   

15.
日语的「対照」「比較」「対比」「比べる」都有"比较"的意思,但在语言类论文写作中却有其各自的特点和用法。「対照」多用于语言之间的比较研究;「比較」使用比较广泛,是一个具体的研究手段;「対比」出现的频率较低,可作为一个语法术语来使用;「比べる」用于提供一个比较的对象,日语论文写作应根据不同需求对四者加以区分和使用。  相似文献   

16.
江淮官话洪巢片无为方言反复问句的形式是"格+VP?",属于无倾向的中立问。"格"是疑问副词,显示疑问焦点。对田野调查的口语材料进行描写与分析。讨论了"格"与情态动词、否定词的相对位置,并联系了洪巢片其他方言点进行比较;状语在"格+VP?"句中的位置分布。  相似文献   

17.
差比句定中短语比较项的出现常常是不对称的。文章通过考察分析6种差比句式变换情况,发现:(1)差比句定中短语比较项具有“整体-部分”比较的意思,且具有语言共性;(2)定中短语是否表“整体-部分”义既受到领有标记“的”的制约,又受到定中短语语义关系的制约,还受到差比句式构式赋义的制约;(3)形容词比较结果项的语义指向会干预定中短语比较项的“整体-部分”义的判定;(4)差比句比较项的对称只存在于理想认知模型中。  相似文献   

18.
比字句的句法形式有简有繁,语义有浅有深,造成了各句式的难度不尽相同。通过对比本族语者语料,考查韩国留学生中介语语料中各句式的使用情况,发现韩国留学生中介语中各句式的出现频次倾向与本族语者语料不完全一致,出现频次与正确使用频率也不完全一致,并不完全符合“使用率高就说明难度低”的规律,有一定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9.
《龙州土语》是李方桂早期编撰的壮语著作。对于龙州土语判断句的研究,首先可根据有无标记以及句法成分的标准,将全书长篇语料中的判断句进行分类并描述;其次根据判断句中判断事物(前项)和判断内容(后项)的语义关系,将龙州土语的判断句划分为七种语义类型;最后补充阐述系词"是"的其他两种用法。基于这三项内容,试探讨龙州土语判断句的语法特点。  相似文献   

20.
“S比N还N”作为一个突破常规的变式,已经是一个热门话题.学术界有关“S比N还N”的论述很多,有的涉及它的句式;有的涉及它的语用;有的涉及它的功能;有的涉及它的语义;有的涉及人类语言认知.文章主要从认知隐喻、认知转喻、隐喻和转喻共同作用等三方面来阐述它们对“S比N还N”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