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邵雍教授长期致力于底层社会和江湖社会的研究,20多年来,先后推出了《中国帮会史》(下编)、《中国会道门》、《中国秘密社会·民国帮会》、《中国近代贩毒史》、《民国绿林史》等专著,是这一领域的专家。《中国近代绿林史》是其近年的又一力作,此书描述近代绿林的发展历程,修补旧作《民国绿林史》的不足,延展中将时段研究为全景式研究,升华了研究的学术意义。1.“绿林”概念的进一步明确早在从事帮会、会道门研究时,邵雍就开始关  相似文献   

2.
土匪问题自古就已存在,近代以来,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危机的加剧,土匪问题更是愈演愈烈,截至申共成立时期,中国已俨然成为“土匪王国”“盗匪世界”。关于土匪问题,中国共产党在成立后和大革命时期,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进行分析、处理,对中国兵匪互通的特殊国情、匪情保持清醒认识,充分认识到土匪问题的严重性及其对国民革命的影响,号召并组织民众武装起来以抵御匪患,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成效。  相似文献   

3.
<正> 土匪,通常指地方上以抢劫为业、坐地分赃、残害人民、危害社会的个人或集团。史书上亦称作“山贼”、“山寇”、“草寇”、“强人”等。 湘西土匪由来已久。明朝末年的澧水和酉水一带,就有人脸上涂着锅底黑灰,或者蒙着面纱,抢夺民间财物,被老百姓称作“强盗”和“抢犯”。到了近代,湘西方志和有关史料对湘西土匪活动的记载明显增多。比如咸丰二年(1952),溆浦底庄有土匪二三十人成群劫  相似文献   

4.
20世纪初,西方的议会民主制被移植到中国,先是清政府在中央设立资政院,在地方设立咨议局,作为将来中国议会、地方议会的基础。继之中华民国建立,变更政体,由帝制而共和,议会民主制得到确立。但议会民主制在中国实行未久便彻底失败,议会被国人唾弃。对这一历史现象,资产阶级学者曾作了一些研究,先后出版了几部专著,如顾敦镖的《中国议会史》、吴宗慈的《中华民国宪法史》、谢振民的《中华民国立法史》、杨幼炯的《中国近代立法史》等。资产阶级学者的研究虽然是肤浅的,但保存了不少资料,建国后相当长一个时期,由于受教条主义和“左”倾思想的影响,我们对议会讳莫如深,谈不上研究,即使涉及到这个问题的一些著作和文章,也都立足于批。粉碎“四人帮”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历史研究回到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研究基础之上,人们的思想获得了解放,对近代议会作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相似文献   

5.
匪患问题是近代中国最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土匪史研究是中国近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史研究必要的组成部分。目前此问题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形成了一定研究范式,然由于各种原因,尚存在很多不足。对目前研究现状进行总结,有利于相关问题的深化研究。  相似文献   

6.
对民国土匪历史的研究,有助于深化和丰富这时期社会史、政治史、军事史、经济史和文化史的研究。近八年民国土匪史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整体水平有待提高,还须从新的角度拓宽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7.
匪患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一个普遍而复杂的社会现象,旧中国云南的匪患状况是云南社会史的一个重要侧面.在民国时期,由于农村经济落后,加之灾荒频繁,战争不断,遂产生了大量的流民和土匪.云南省地处西南边陲,多民族杂居,自然环境与社会问题较其他各省更为复杂,匪患也相当严重,研究云南匪患问题有助于全面了解近代云南社会的真实面目.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社会史研究渐成我国史学界的热点,历史上的人口问题也随之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最近,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行龙同志《人口问题与近代社会》一书。这是近年来我国社会史与人口史研究中一项引人注目的新成果。这部著作的学术价值突出地表现在,它是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观点来研究近代中国人口问题的专著。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来讲,中国的人口问题无论在近代历史发展或当今现实社会中,都有着广泛深远的影响,理应成为社会科学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9.
流民,长期以来一直是困扰中国的一大社会问题,也是中国近代史研究上有待开发的新领域.池子华所著《中国近代流民》一书,作为”中国社会史丛书”之一种,最近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对流民现象发生的原因、流民的活动空间和职业流向、流民对近代中国社会所产生的效应、近代中国如何解决流民问题及历史启示等,作了深入细致地考察,实为第一部以近代流民为研究对象的系统的学术性著作.纵观全书,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一 优世疾笔,强烈的时代感流民问题是一个古老而又崭新的话题,历代统治者都把流民的治理作为一项重大的社会工程.时值社会转型时期,在商品经济大潮猛烈冲击下,泛起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流民潮”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同样也引起了作者的思索与忧患.作为一位史学工作者,池子华先生“站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上,像关心历史那样关心现实”,为期对当代“盲流”问题的解决,对近代中国的流民问题作了深入细致的探讨和研究,这是作者投入全身心的动因.  相似文献   

10.
土匪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一种普遍社会现象,在民国时期变的更加的猖獗。民国时期的山东是土匪问题比较严重的地区之一,这是由它独特的条件决定的,诸如特殊的地理地形、政治军事经济环境和频繁的自然灾害。如果不从根源上控制这些土匪产生的条件,山东的土匪问题就不可能得到彻底的解决。  相似文献   

11.
社会风俗的演变是政治、经济、文化变革的产物,同时,这种演变又能对政治、经济、文化的变革产生强有力的反作用,相互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尤其是近代中国堪称社会急剧变革动荡的历史时期,社会风俗演变的局面与声势均属前所未有,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也更加突出。因此,全面研究中国近代的历史,不能忽略对中国近代社会风俗史的探讨。但是,长期以来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却为数不多,有关中国近代社会风俗史的专著也一直付诸阙如。虽然曾有张亮采和邓子琴的两部同名为《中国风俗史》的著作问世,但两者均单纯叙述风俗,而且前者仅叙述到明  相似文献   

12.
任何事物都有其生成演变的深层次内在动因。当我们考察某一历史事物的时候,有必要对其产生的历史原因进行一番探究。土匪作为一种病态的社会群体,在近代中国,尤其是民国时期,曾经长时期而广泛地存在过,其活动飘忽不定具有很大的流动性和破坏性。土匪现象看似简单,其实不然,它是一定社会内部矛盾与问题的外在极端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3.
新课改下重提生活教育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一、生活教育观的历史回顾生活教育思潮产生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后的中国,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发展的历史产物,它首先是也主要是针对近代以来,特别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教育严重脱离社会生活,脱离人民大众,无法适应当时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这一现实而提出来的。生活教育派对杜威“教育即生活”的观点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修正,批判地继承了杜威“教育即生活”中的合理因素,并对之加以根本改造和发展,使生活教育具有新的思想内容和性质。陶行知系统而完整提出了“生活教育”论,其理论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近代史学的演进和一切社会思潮一样,通常是波浪式地向前发展的.它有高潮,有低潮;有主流,有逆流;有后浪催前浪地不断高涨,也有流转回旋的低落时候.洋务运动时期的所谓“中兴史”,正是在近代历史条件下泛起的一股封建史学的回潮.但它在洋务热潮的掩护下,往往容易被人忽视,因此很有必要引起我们的注意和探究,  相似文献   

15.
近代中国东北地区森林资源的大规模开发与破坏始于19世纪末,在此之前该地的森林面貌远非今日可想象.除了日俄的开发,森林大火、病虫、土匪与当地居民的毁林开荒也是造成东北森林耗竭的原因.《“满洲”的成立》一书主要以20世纪上半叶中国东北为历史舞台,从森林衰竭的视角对“满洲”社会的生成与再生产的过程进行探讨.本文之目的,即在探讨近代中国东北的开发与森林衰竭之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一个灾害频发的国家,连年的灾荒影响着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而,对于中国近代灾荒史的研究一直为史学界所重视。伴随着20世纪80年代社会史研究的复兴,关于中国近代灾荒史的研究更是呈现出了繁荣发展的局面。近代东北灾荒史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是由于学者不懈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归纳总结的同时,结合现阶段近代东北灾荒史的研究现状,对未来该领域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图书馆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近代图书馆是在鸦片战争以后出现的。自20世纪80年代队来,学术界,尤其是图书馆学界,对中国近代图书馆的发展历史给予更多的关注,推出了一批批研究成果。文章从藏书楼与近代图书馆、中国近代图书馆的发展概况、近代图书馆兴起与发展的历史条件、西方文化与中国近代图书馆、近代人物与近代图书馆、关于中国近代图书馆评价等6个方面进行回顾与梳理,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了设想。  相似文献   

18.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是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学术界的大事,对近代中国的政治发展和社会进步都有很大的影响。对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必然性的认识,只有从近代中国社会演变的视角来分析,才能看到近代中国社会变迁为新文化运动兴起准备了“领导力量”、“思想资源”、“政治条件”、“受众群体”等前提,如此才能进一步认识到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与近代中国社会之间具有历史联系和逻辑联系,并进而科学地、历史地分析和评估新文化运动所达到的水平及其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9.
民族危机孕育了梁启超自觉的历史教育意识,推动他开拓了近代历史教育的道路。梁启超以“新民”和提供“国民资治通鉴”为目的,以近代报刊为推行历史教育的主要手段,将丰富的历史内容和近代观念传达给国人,以期实现救亡图存的目标。这种历史教育思想孕育着中国近代历史教育的雏形,顺应了中国社会与中国史学走向近代的要求。虽然它还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也显示了很高的社会价值。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历史教育的开拓者。  相似文献   

20.
祸国殃民的“四人邦”出于篡党夺权、复辟资本主义的反革命需要,大肆宣扬历史唯心主义,大搞“古为邦用的影射史学”,借古讽今,以古乱今,把一部丰富多彩的中国历史,篡改为所谓“儒法斗争史”。发生在近代的太平天国农民革命,也被生拉硬扯地纳入“儒法斗争”的模式。结果,太平天国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质被抹杀了,推动社会前进的伟大历史功绩被否定了,作为近代中国反帝反封建主力军的人民群众,被他们丑化成为“法家”推行“进步路线”的清道夫和马前卒!“四人邦”这种“污蔑农民革命斗争,污蔑中国历史,污蔑中国民族”的卑劣伎俩和反动罪行,必须彻底揭露和批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