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心理需要为切入点,研究入学新生特定的心理需要及满足需要可能遭遇的困难,提出应从环境适应、专业成才、精神成人三方面开展新生入学教育。  相似文献   

2.
曹秋 《现代企业教育》2014,(20):266-266
<正>通过对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2014级新生入学一个月后的问卷调查以及平时的谈心观察等,获得了关于新生入学后最关心、最困惑及最希望得到指点的问题等资料,了解到新生入学后存在一些心理冲突问题,分析了心理冲突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新生心理适应问题解决的措施。一、大学新生心理冲突的表现(一)学习环境不适应。对大学新生来说,他们走进的是一个全新的学习生活环境,面对的是一张张新鲜的面孔,老师和同学都需要  相似文献   

3.
大学新生在入学后短期内就形成了众多非正式群体的现象令人深思,究其心理原因在于大学新生相似的心理基础、共同心理需要及从众心理的作用。研究大学新生非正式群体的心理成因,有助于教育工作者正确对待大学新生非正式群体,即正确认识、加强教育、积极引导、营造氛围,从而减少大学新生对非正式群体的依赖,有效地发挥非正式群体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浅谈新时期如何加强大学新生的入学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生入学教育是高等教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这项工作的效果好坏,关系到新生能否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否取得实效,关系到学生能否健康发展.大一新生刚入学,往往会存在环境、学习和心理等各方面的不适应,这就需要通过入学教育进行引导,而当前高校的入学教育又存在诸如模式过于死板、内容陈旧,以及对学习指导重视不足等问题,因而有必要针对新时期新生的实际情况,改进原有的方式方法,加强新生入学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5.
“90”后新生拥有与“80”后、“70”后所不能比拟的物质生活,他们个性张扬、追求新潮。“90”后大学生因心理扭曲而发生各种违反道德法律的事件屡有发生。高校辅导员作为“90”新生入学后首先接触的教师,其对新生入学心理教育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本文立足于“90”后新生的入学心理特点,分析高校辅导员调适“90”后新生入学心理途径。  相似文献   

6.
地方高师新生的心理与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先后对沈阳大学师范学院1999、2000级入学的新生进行心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反映了一些新生入学后的某些心理不适应现象。本文据此提出了几点调适新生心理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7.
高校新生适应性问题主要表现为心理适应、环境适应、学习适应、经济适应和生活适应等五个方面,这需要对新生从学校教育、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等角度有针对性地开展入学教育,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8.
入学教育可以促进入学新生快速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但部分高校入学教育的内容、形式和载体等尚有不能适应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心理状况。基于体验教育开展新生入学教育,可以提高入学教育的针对性、亲和性和实效性,从而让入学新生在环境体验中实现与学校关系和谐,在情感体验中实现与他人关系的融洽,在心理体验中实现与自我关系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大学新生的入学教育是一项庞大而又系统的工程,入学教育成效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新生对于大学生活的适应状况。本文结合大学新生的心理特点及团体心理辅导的特色与优势,详细阐述了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新生入学适应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关于高职高专新生入学教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高职高专新生入学教育过于强调制度、纪律及可控性方面,而在学习指导、生涯规划等方面重视不够。为此,需要从增强心理自信、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对学校与专业的认同、提升未来期望、开展就业规划和职业指导等方面加强对高职高专新生的入学指导教育。  相似文献   

11.
新生入学教育是高等学校每年的常规工作,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对大一新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高校新生入学后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和目标,一方面是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消除或降低大一新生正在遭遇或即将面临的心理压力;另一方面是采取长效举措,帮助大一新生构建对他们未来发展有益的心理动力机制。有研究表明,陌生的生活环境、多元的人际关系、崭新的学习体系、错位的自我认知和复杂的过往经历等诸多心理压力应激源是导致高等学校大一新生在入学之初产生心理压力的主要来源,笔者认为,在新生入学教育过程中采取有效举措,努力消除或降低以上压力来源对大一新生产生的负性心理影响,能够从一定程度上保障高校新生入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笔者根据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新生入学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2.
全面地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对新生开启大学学习和生活的良好开端具有重要意义。理工类院校大学新生由于其在学科专业上的特殊性,在学习、生活、心理上具有理工类独有的特点。作者就该类新生入学心理特点进行分析,从而探讨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3.
当代大学新生在心理上有着强烈的发展需要、交往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这些需要正是创新心理素质包含的创新能力、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人格培养的动力.因此,大学生创新心理素质培养的最佳对象,是大学新生;最佳培养时期,则是从大学新生入学教育阶段伊始,贯穿大学教育全过程.  相似文献   

14.
大学新生心理问题及解决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新生作为特殊的群体,其身心健康状况对自身成长影响很大。了解、掌握大学新生的心理状况和特点,有助于做好他们的心理教育,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健康成长。文章基于大学新生入学后心理问题的分析,认为大学新生入学后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应当在他们入学后及时加以心理教育、疏导与调适,提出了加强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方法和尽快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大学新生入学后,面对周围环境的变化,心理上难免会发生一些波动,思想和行为都需要进行适应性调整。针对高校新生的特点和需求,从发展心理学的视角,对高校新生的心理和行为表现进行深刻分析,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新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以期帮助大学新生更好更快地适应校园生活。  相似文献   

16.
大一新生的心理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一新生的心理问题大致有四种类型:彷徨抑郁心理、自卑自负心理、麻木盲从心理、幻想猎奇心理.高校学生工作者应以人为本,从入学教育,开展班级集体活动,加强师生交流等方面对大一新生的心理问题加以疏导教育,促使他们尽快适应大学学习与生活,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健康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邓铸  何晓玲 《江苏教育》2022,(64):10-11
心理“适应”和智能“重构”是大学新生融入校园环境与任务情境的重要条件。这需要各高校在新生入学阶段精心设计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内容,帮助大学新生尽快地融入新的生活环境和适应新的学习任务。  相似文献   

18.
高校新生辅导员在新生入学教育开始前结合专业特色系统规划、力所能及组织资源,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实施新生入学教育活动,形成对学校层面入学教育工作的有益补充。从新生专业发展、时间管理、环境适应、生涯规划、人际关系处理等需求出发,高校新生辅导员可以通过建立专业发展教育体系、完善新生学业预警机制、开展学生社团生涯规划教育、创新新生团队心理辅导等路径,来提升新生入学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钟锴 《现代企业教育》2014,(20):216-216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是指在新生刚进入校园时,主要针对新生的思想、生活、学习和心理等方面的变化而开展的教育活动。在新形势下,开展好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活动,对于新生今后的成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大学新生入学后会在生活、学习、心理等诸多方面产生困难和问题。高校应切实加强新生入学后的适应性教育工作,制订相应对策,使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顺利完成角色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