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晋安帝义熙元年(419年),陶渊明辞去彭泽令,回归田园,从此彻底摒弃仕途,成为一名真正的农夫.次年,他写下了著名的<归园田居>五首,其中的第一首尤为后人称道.在这首诗中.诗人叙述了自己归田的原因、归田后的生活以及"复得返自然"的愉悦心情.陶渊明为什么要返归自己的出生地"园田居"?"田园"对他来说又意味着什么呢?  相似文献   

2.
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是一篇抒发回归心志、抒写超然情趣的辞赋名作,千百年来备受世人喜爱,也是学界研讨不倦的对象。这篇名作也含蓄蕴藉地表现了作者当时复杂的内心世界,耐人回味,值得品味。那么,作者在文中究竟表现了怎样的内心世界?属于回归前还是回归后?现行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认为:该文抒发作者"回归田园的乐趣"(见单元导读),是作者"回归田园之初激动欣喜之情的自然流露"(见课文题解)。  相似文献   

3.
都市、边塞、山水、田园。王维的诗歌题材无所不备。从前期都市、边塞题材到后期的山水、田园题材的探索,王维诗歌题材有关现象具有超越文学艺术之上的哲学意蕴。题材有着内在结构上的同一性,即是以“理想”作为其原始根基,诗人用艺术的方式追求诗意的人生。同时,从都市到山水的最终追求实际上是一种回归,向人之自然天性的复归。诗歌多元的题材及其在哲学意义上的永恒性使之在当时获得“天下文宗”地位的同时,也使得其以山水诗垂范后世。  相似文献   

4.
对人性的探讨是人类对自身认识的永恒的主题.佛教对佛性的探讨很大程度上就是对人性由染转净、改过迁善直至达到大圣大贤完美人格的追寻.那么,人性到底是本善还是本恶?人性的自我完善到底是对本性的回归,还是基于后天修习的结果?法相唯识宗的种习理论给予人们以不同传统思维框架的解读,该宗对种子"本有"还是"新熏"的反复辨析无疑给我们正确地认识人性提供了有益的启发.  相似文献   

5.
随着台湾地区社会形态的都市化,都市文学已跃居台湾文学主流.台湾新世代都市文学表现对田园怀旧主义的批判,描绘复杂暧昧的都市感性,又以亲睐公寓与大东区这一都市空间为自己的一个重要的表现特征.  相似文献   

6.
陶渊明和王维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出名的田园诗人.一个是晋代田园诗的代表,一个是唐朝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但他们所表达的田园情结尽不相同.由于时代背境、人生际遇和性格修养的原因,在这个方面上无论是思想内容上还是艺术特点上,都有相同之处,但又具有明显的不同.  相似文献   

7.
在许多中国现代作家困惑于“乡村”与“都市”的艰难选择时,林语堂倾向于二者的融合贯通,追求“田园式”的都市文化理想。这种文化选择具有不可忽略的价值意义:一是对现代工商业都市文化进行反拨,有利于克服现代都市文明的异化现象,从而建立起适合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都市文化景现;二是有利于改变被异化的文学艺术;三是可避免过于依恋自然田野的保守主义思想倾向。但是,林语堂的都市文化理想显然更多地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古典式特点,这就决定其难以避免自身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1.Do you like popular songs more?你较喜欢流行音乐吗?2.Do you like coffee more than tea?咖啡与茶相比,你更喜欢咖啡吗?3.Do you prefer to watch TV at home?你宁愿呆在家里看电视吗?4.Which is more interesting to you?你觉得哪个更有趣?5.Which is your preference—movie stars or sports stars?你喜欢体育明星还是电影明星?6.Which do you like better?你更喜欢哪一个?7.Which do you prefer,large or small?你更喜欢哪一个,大的还是小的?8.Would you prefer going there by bus or by bike?你喜欢乘公共汽车去那儿,还是骑自…  相似文献   

9.
一、案例背景 "图形中的规律"是北师大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的内容.在学校的研讨课活动中,我执教了这节课.课前我有三点困惑:1.如何回归学生的经验,沟通知识与活动、知识与经验之间的联系?2.如何回归学生的需要,感受探索与发现图形中的规律的必要性,满足探究的欲望?3.如何回归数学的本质,经历探索的过程,有效地建立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0.
从20年代的现实主义的乡土文学始,到30年代周作人、废名的自然浪漫,再到新感觉小说的都市田园轻歌,"田园"被文学家用作表达对现代文明自觉不自觉的反思、质疑、否定和背离的文学元素。在缤纷的上海画卷中,以都市文学的审美差异、情感取向和多元的价值态度为审美视角,用都市人的生存困惑为底色,闪念着田园的梦幻,书写着安宁与平静的祈愿,找寻着回归初心的精神救赎之路。  相似文献   

11.
陶渊明一生性好田园,心系田园,回归田园,终死田里,与田园有着特殊的关系.他在回归自然、躬耕田园中,实现人生的真正价值.是重本寻根的历史传统,人与万物自然契合的哲学背景,魏晋动乱残酷的社会现实,浔阳独特的地理环境,长期躬耕的劳动实践,铸造了陶渊明的田园人格,提炼了精醇的诗品.  相似文献   

12.
家乡     
家乡,这个被沿袭下来的词,让人联想到田园、烟囱、篱笆和狗。这是因为我国曾经还是一个农业大国,我们多数人的老家建立在乡村田野上,植物的根有趋水性,中国人的根便朝着想象中的美好家园,热乎乎地伸展。英语里的HOMETOWN指的也是家乡的意思,按字面翻译,却是"家镇"。对于已经在都市生长几代的人,"家城"也许更加贴切?可是我们不愿意。  相似文献   

13.
近期,北京团市委、北京青年压力管理服务中心联合发布<2010年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报告显示,今年大学生求职心态更为现实,本科学历人群中愿意接受"零月薪"的比例较去年大幅攀升.对于这样一个调查结果,是大学生择业观回归理性,还是就业困境下的一时气语?笔者认为后者的成分要大一些.  相似文献   

14.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改革是在回归生活的理念指导下所进行的改革,无论是课程标准、教材还是教学都面貌一新,根本的原因在于课程与教学能够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实际、贴近学生需要.但在这种向上的整体氛围中,始终有一个挥之不去的阴影:如何考试?  相似文献   

15.
老舍的小说在启蒙现代性的主流话语中,坚守一种文化古典主义的立场,在都市与乡村两种文化的冲突中,表达了对都市文明的疏离,和对田园文化精神的某种认同感。《离婚》通过主人公老李的“出走———回归”的人生历程,展示了在日益城市化的现代文明进程中,人性的扭曲和道德的沉沦,以及现代知识分面对传统,无所归依又难以舍弃的情怀。  相似文献   

16.
真正的教育总是自然的教育、田园的教育.田园教育资源有其独特优势,应重视田园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让儿童拥有广袤而自然的活动空间,自主、自由、自信地活动,给孩子带去无限的快乐体验.幼儿园可以结合季节和地域特点,编制田园嬉乐项目,让自然的田园为儿童的嬉乐活动提供最佳的场域和最丰富的材料,引领儿童回归生活,回归自然,享受绿色生命的滋养.  相似文献   

17.
【教学目标】1.趣味诵读,感受童谣的韵律及意境,激发对田园生活的热爱。2.比较阅读,感受不同风格的田园主题作品,体会童谣和童诗的异同。3.拓展阅读,深化对“田园”象征意义的理解与认同。  相似文献   

18.
山水田园诗是传统诗歌中的重要诗类,在各个学段、不同版本的语文教材中多有涉及.对语文教学而言,教好、教懂山水田园诗,不仅有着应试选拔的眼前之需,更有籍此涵养性情、养成人格的文化之用.诗中对于"山水田园"的细致描绘是山水田园诗于名于实得以存身的根基所在.山水之形、田园之境,承担着描摹独特自然景象、反映别样生活情境的现实效用,同时又承载着涵咏诗人复杂情绪、寄托作者内心情志的写作目的.山水田园诗是复杂的,其复杂在于"山水田园"技术呈现的种种可能,以及此中深隐着的意义取向之差异.只有明确"山水田园"呈现可能,理清其中的写作意义取向,具体山水田园诗作的理解才有可能,由此生发的文化浸润、人的养成等教育诉求才可能实现.  相似文献   

19.
陶渊明是我国东晋著名的田园诗人,他开创的田园诗具有独特的美感。陶诗无论是平淡生动的语言,热爱田园的纯朴情感,还是率真自然的意境,都给人超脱世俗的美感,这是当代都市人的一味"心灵鸡汤"。陶渊明的田园诗对后代的山水田园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姚金红 《初中生》2002,(1):58-59
你问我是谁?我就是回文数.你看:22、383、5445、12321,美不美?不论是从左向右顺读,还是从右向左倒读,结果都是一样,我还是我,这就是"回文数王国"的特征.许多数学家着迷于我的对称美,对我孜孜以求,提出许多美妙的猜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