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殷商自先公时期即已形成固定的族外婚制——一夫一妻制,这可从王亥“宾于有易”一文考证得出,此为商代婚制的主流。然在具体的社会生活中,尤其对于王族,该婚制则因人而宜,具有新的形态。考其因,所谓“古者婚姻为兄弟”,揭示了该婚制的实质。  相似文献   

2.
《尔雅·释亲》亲属称谓的文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尔雅·释亲》中的亲属称谓语保存了古代社会丰富的文化信息。对出现在古典文献和古代字书中的亲属称谓语进行考证和研究发现,这些称谓语反映了古代人民"男尊女卑"的思想观念,早期社会经历了对等交互从表婚制、亚血族群婚制、媵婚制的婚姻制度,家庭形态由男从女居最终发展到男人成为家庭主宰。《尔雅·释亲》中的亲属称谓语是一定语言环境中的社会人伦关系和特殊文化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文学婚爱理想模式的嬗变与终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婚爱学大体形成了英雄美人、才子佳人、浪子荡妇、男女知音这几个婚爱理想模式,它们的生成与演变构成了中国古代婚爱学的发展史。因此,中国古代婚爱学的发展,实质体现为不同婚爱理想模式在学创作实践中的生成与演变。《红楼梦》在宝、黛爱情描写中所创造并巩固的男女知音婚爱理想模式,是中国古代婚爱学描写的终结。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婚姻制度及其两性关系变迁的汉字文化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经历了杂婚制、群婚制、对偶婚制、父权制一夫多妻制的历史变迁.在对偶婚制向父权制一夫多妻制的过渡中,掠夺婚和买卖婚相继出现,而群婚制末期出现的媵婚习俗也为父权制一夫多妻制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在几千年漫长的婚姻制度变迁中,男女两性关系也从以女性为核心和主导逐渐演变为以男性独尊.这种婚姻制度和两性关系的变迁,在对汉字的文化考察中得以清晰地体现.  相似文献   

5.
固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介绍而闻名于世的卡米拉罗依人级别婚,一般都认为是群婚的初级形态,是很奇特而罕见的。本文以图表的形式简明扼要地提示了卡米拉罗依人的婚姻与亲属关系,并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这一婚制是典型的交错姑舅表婚,也称对称交表婚,既不奇怪,也不独特,在世界各民族中是很习见的。  相似文献   

6.
《扎巴藏族》是研究四川鲜水河扎坝地区藏族母系制社会的第一部专著,系统全面地介绍了扎巴藏族的历史与现状,对走婚作了深入的探讨,分析了它产生的历史、经济、文化等背景条件,揭示了正在发生的演变。对走婚以外的对偶婚、嫁娶婚及父系制个体婚初期的各种并存的婚姻新生态式样,也进行了全面的探讨,成为近年来对扎巴藏族最深入、最具分量的学术研究。  相似文献   

7.
释“弃”     
对“弃”作形体解构和意符分析,推知古代社会曾存在的弃子习俗是“弃”的造字理据。“弃”所描摹、反映的弃子习俗是我国古代婚姻形态从亚血族婚向对偶婚演变中在子嗣、继承权问题上的必然表现。  相似文献   

8.
人类婚姻制度、习俗很早就在民间歌谣中有所反映了。中国古代婚姻制度曾经历了原始群婚、血缘群婚、亚血缘群婚、对偶婚等形态。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基本实行了一夫一妻制或一夫多妻制。就《诗经》而言,就有三分之二的诗篇是反映婚姻问题的。从这些诗歌中,可以看到当时婚俗的一个侧面以及婚姻制度,同时也展示了婚姻制度发展历史痕迹。试从内婚制、先从妇居制、媵婚制、收继制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我国古代的婚姻是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文化现象。在儒家礼制思想影响深远的古代社会里,"烝婚""报婚"是两种比较特殊的婚姻存在形式,它们的存在与古代的父权制、种族观、人口的繁衍及政治外交息息相关,是古代社会的一面镜子。探析"烝婚"、"报婚"这两种婚姻出现并存在的原因,以祈对古代的社会政治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0.
古代欧亚大陆北部诸多游牧民族在社会组织方面存在着相同的现象,具体表现在集体游牧、按人群分区划、生产军事组织合一体、部落议事会制、收继婚制、不发达奴隶制等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