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最近,本刊编辑部收到全国各地不少读者来信,询问当前有关新闻界评定职称中的一些问题。为此,本刊记者走访了全国新闻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办公室负责人,请他回答评定职称中大家所共同关心的一些问题。问:请您谈谈这次评定新闻编辑、记者职称的目的和意义。答:评定专业干部职称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全国科学大会以后,国家对知识分子的一项重要政策,是干部制度上的一项重大改  相似文献   

2.
记者如何开展工作要鉴别一个记者是庸碌的或出色的,那是非常容易的。一个出色的记者,他必定花很多的时间去做那些在某些人看来是微不足道的日常例行工作;而且在他做之前,作了充分的准备,争取做得尽可能地完备。可那些庸碌无为的记者则拒绝做那些具体工作。他们不认真阅读每天的报纸,不仔细核对人名和地名,不注意把一些从表面看来是不关紧要的细节询问清楚;在和采访对象交谈时也不尽可能详尽地把内容  相似文献   

3.
今年7月10至13日,正值抗洪救灾的关键时刻,不知怎搞的,如皋城乡刮起了一股抢购食盐风, 有的人一买几公斤,甚至几十公斤食盐,谣传盐场被洪水冲垮了,吃盐没有保障了。 10号一天,我台电话铃响个不停,有询问怎么回事的,也有询问今后吃盐怎么办的,还有一些听众叫编辑记者帮助搞食盐。面对食盐风波,我台记者当即走访了如皋市盐业公司负责人,10号  相似文献   

4.
本文简单分析了重视新闻采访者采访艺术的必要性,针对电视台新闻记者采访艺术的提升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结合本次研究,发表了一些自己的建议看法,希望可以对电视台新闻记者采访艺术的提升起到一定的参考和帮助,使电视台新闻记者采访的质量得到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5.
近日,俺到某乡政府去办事,恰遇某刊记者下乡采访。他听乡长、书记介绍了情况之后,又通过电话向村里询问采访,然后向乡统计员要了一些统计数字,便钻在客房里动手写起稿子来。在写稿中间,碰到什么情况,再通过电话询问……看到这个现象,俺这个普通农家妇女禁不住想议论几句:这几年,农村开始富了,报刊也办的多了,记者们也乐意到俺们农村来采访了。但是,据俺所知,不少记者到乡下采访只下到乡(镇)一级就止步了。他们通  相似文献   

6.
转问转问是暂时中断询问并转换话题的一种询问方法,目的在于打破询问的僵局,创造融洽的气氛,以便引发询问对象的谈话兴趣。1952年,记者金凤访问志愿军英雄郭金升。这位英雄排除了许多定时炸弹,有特殊的贡献。金凤在《采访漫谈》中回忆说:  相似文献   

7.
面对新媒体的信息内容,审视,还是膜拜?这是一个问题。作为一个电视栏目的主编,我在审看稿件时,不时能看到一些错误的古诗词,在询问记者的时候,我往往得到这样的回答:不会错啊,网上都是这么写的。我们已经无法确切判断,究竟是从  相似文献   

8.
在档案行政执法办案中,调查询问是档案行政执法机关办理档案违法案件必不可少的环节。如何使调查询问成为档案违法案件查办的重要突破口,通过调查询问掌握档案违法案件查办的主动权?笔者认为在实际调查询问中除必须符合法律要求、遵循法定程序外,必须讲求调查询问的艺术和技巧。因为从提高档案行政执法办案质量的角度讲,调查询问也是一门“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艺术,它集证据战、心理战、逻辑战于一体,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9.
采访是记者职业发展中的主要技能,是新闻报道的重要环节。从某种角度上来说,采访也是一门艺术,一门说话的艺术。记者采访的过程是自身素质与专业水平的体现。要想获得一次成功的采访,就要灵活运用一些采访技巧进行交谈,采访技能的合理使用,能够使记者的采访更加轻松。只有熟练地掌握采访技巧,才可以在采访中准确抓住需要的信息,保证新闻的真实性。本文就记者采访中的交流沟通策略进行分析,完善记者在采访中对技巧的运用,保证采访效果。  相似文献   

10.
在当前的新闻改革中,强调首先要抓好新闻观念的更新。近来不断接到各地一些编辑、记者和通讯员来信询问如何正确认识“新闻观念更新”的问题。我只就个人粗略理解,谈些浅见,供同行们参考。所谓观念更新或  相似文献   

11.
幽默,是生活的艺术,交际的艺术。对于新闻记者来说,幽默还是工作的艺术。记者要采访到新闻,就得深入到各种场合,与各种人打交道,掌握点幽默艺术,并适当地运用,可以促进采访的顺利进行,提高采访质量,收到好的采访效果。所以,新闻记者在具备各种业务素质的同时,还应该具备点幽默素质。幽默有益于记者身心健康。新闻工作要求记者脑勤、眼勤、耳勤、嘴勤、手勤、腿勤,不可有丝毫懈怠。长期如陀螺般旋转,特别是一些艰巨的采访任务,会给记者造成心理和生理的压力。就心理而盲,幽默可使人消除紧张情绪,驱除因紧张造成的心理阴云,使  相似文献   

12.
前言:作者艾莉森·斯蒂勒的父亲曾是《费城询问报》的调查记者。《费城询问报》(The philadelphia Inquirer)是发行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费城市区的一份每日晨报。该报由约翰·R·沃克及约翰·诺维尔于1829年6月创办,是美国现存的历史第三悠久的日报。《费城询问报》平均报纸发行量位居美国第15位,曾赢得19个普利策奖。  相似文献   

13.
王之刚 《新闻窗》2012,(1):89-90
采访是记者为获取新闻对客体所进行的观察、询问、倾听、思索和记录等活动。是新闻写作的前提,是一种特殊的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4.
套拍是影视艺术中常用的一个术语,它通常是指在拍一部影视剧的同时,利用其材料同时制作出另一部影视剧。对于记者工作具有直接的借鉴意义。它可以使记者摆脱无稿可写的“贫困”状态。从众多成功记者的实践来看,新闻工作的套拍方法可以归纳为以下五种:一、化整为零法记者免不了要参加一些重要的会议或重大的活动,而这些活动往往包含许多方面的内容。许多初出茅庐的记者往  相似文献   

15.
日前,记者在广州某电脑城采访时,有商家向记者询问,网上热炒的“探测狗”是否可以分开卖,同时这位商家向记者透露,目前“探测狗”已经在广州登陆,并向记者提供了供货商的地址。  相似文献   

16.
平易近人不仅是记者的风格,而且是一种采访艺术。能否跟群众交朋友,是采访成功与否的关键。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中,一些编辑记者以为只要到基层去就是走基层;只要离开会议和文件,走得远一点就是走基层;只要将笔头对准群众就是走基层。其实,这些认识都是非常片  相似文献   

17.
近日,俺到某乡政府办事,恰遇省里某报记者下乡采访。他听乡长、书记介绍了情况之后,又通过电话向村里采访,然后向乡统计员要了一些统计数字,便钻在容房里动手写起稿子来。在写稿中间,碰到什么情况,通过电话再询问…… 看到这个现象,俺这个普通农家妇女禁不住想  相似文献   

18.
“亲历式”报道,在国外较多地被称为“个人经历报道”。这种体裁,或者是记者直接参与某一事件,或者是记者亲身经历某一事件发生、发展、结局的全过程,且把自身直接参与其事的亲身经历写进报道中去,用以吸引读者,说服读者和感染读者。它要求记者在发挥更多的主观能动性,亲临事件发生现场,通过观察、询问、感受来构思主题,描述新闻事件的经过、发展。这种报道形式本来是最受读者欢迎的形式之一,然而,一些媒体由于盲目跟“风”,出现了大量模式化的亲历式报道。许多报道纯粹是为了“亲历”而“亲历”,大搞各种带有炒作色彩的“亲历”,哗众取宠,…  相似文献   

19.
近日股市波动,此间笔者不断接到本埠和异地新闻界同仁电话询问盈亏。聊毕,那首早已流行且有切肤痛感的民谣又在耳际响起:“一流记者炒股票,二流记者拉广告,三流记者会上跑,四流记者写外稿,五流记者写本报,冒牌记者发头条。”此“谣”虽有偏激、刻薄之嫌,但对现时新闻圈的“新闻现象”的勾画不可谓不生  相似文献   

20.
本刊2004年第11期刊登了颜开云撰写的《新闻仿真图:别具魅力的版面语言》一文。近来。我们收到一些读者的来信。询问是否能向大家推荐新闻仿真图制作比较好的例子。法制晚报在新闻仿真图制作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本刊记者日前采访了法制晚报执行总编辑王林先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