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愿望与观点而产生的心理体验。一般说来,凡能满足人的需要或符合人的愿望、观点的客观事物,就使人产生愉快、喜爱等肯定的情感体验。学习中的情感与学习的认识活动是紧密联系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情感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与质量。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刺激学生心理的情感源泉,通过恰当的途径和方法,激起学生健康、积极的情绪体验,以优良的情感去波及和感染学生,促使学生自觉的接受教育。  相似文献   

2.
孙影 《考试周刊》2011,(55):170-171
心理学认为.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愿望、观点而产生的心理体验。一般来说,凡能满足人的需要、符合人的愿望、观点的客观事物,就使人产生愉快、喜爱等肯定的情感体验。在物理教学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情感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和质量。教师应充分挖掘学生内心的情感源泉,通过恰当的方法、途径,激起学生健康、积极的情绪体验,使他们能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知识。  相似文献   

3.
李成金 《新疆教育》2012,(11):123-123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观点而产生的心理体验。情感在教育过程中能直接转化为动机,成为激励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凡能满足人的需要或符合人的愿望、观点的客观事物,就能使人产生愉快、喜爱等肯定的情感体验。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  相似文献   

4.
心理学认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它反映的不是客观事物的本身,而是具有一定需要或愿望、观点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一般说来,凡能满足人的需要或符合人的愿望、观点的客观事物,就使人产生愉快、喜爱等肯定的情感体验,反之,就使人产生烦闷、厌恶等否定的情感体验。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  相似文献   

5.
心理学认为,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求与愿望观点而产生的心理体验.它反映的不是客观事物的本身,而是具有一定需要愿望观点的主体与客观之间的关系。一般说来,凡能满足人的需要或符合人们的愿望观点的客观事物,就使人产生愉快喜爱等肯定的情感体验,反之,就使人产生烦闷、厌恶等否定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6.
学习中的情感与学习的认知活动是紧密联系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情感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与质量。心理学认为,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观点而产生的心理体验.它反映的不是客观事物的本身,而是具有一定需要或愿望、观点的主体与客观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心理学认为,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观点而产生的心理体验。它反映的不是客观事物的本身,而是具有一定需要或愿望、观点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一般说来,凡能满足人的需要或符合人的愿望、观点的客观事物,就使人产生愉快、喜爱等肯定的情感体验,反之,就使人产生烦闷、厌恶等否定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8.
倒啤酒的学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学认为,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愿望、观点而产生的心理体验,它反映的不是客观事物本身,而是具有一定需要、愿望、观点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一般说来,凡能满足人的需要,符合人的愿望、观点的客观事物,就使人产生愉快、喜爱等肯定的情感体验,反之,就使人产生烦闷、厌恶等否定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9.
赵新华 《山东教育》2004,(26):42-42
心理学认为,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观点而产生的心理体验。它反映的不是客观事物的本身,而是具有一定需要或愿望、观点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情感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与质量。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内容,通过恰当的途径和方法,激发学生健康、积极的情绪体验,以良好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促使学生自慌接受教育,从而达到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10.
心理学认为.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观点而产生的心理体验。它反映的不是客观事物的本身,而是具有一定需要或愿望、观点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一般说来,凡能满足人的需要或符合人的愿望、观点的客观事物,就会使人产生愉怏、喜爱等肯定的情感体验,反之,就使人产生烦闷、厌恶等否定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1.
心理学认为。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观点而产生的心理体验。一般说来,凡能满足人的需要或符合人的愿望、观点的客观事物,就使人产生愉快、喜爱等肯定的情感体验;反之,就使人产生烦闷、厌恶等否定的情感体验。所以。在中学化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必然也会产生一些心理需要,如果能得到满足,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就能得到提高,使其心理得到健康地发展,有利于开发和培养智力和能力。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是有感知、质疑、自尊、成功的需要以及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心理需要的。  相似文献   

12.
试论化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论化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孙德成心理学认为,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观点而产生的心理体验。它反映的不是客观事物的本身,而是具有一定需要或愿望、观点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一般说来,凡能满足人的需要或符合人的愿望、观点的客观事物,就使人产...  相似文献   

13.
情感因素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感是人类对客观事物和对象所持的态度和心理体验,它反映的是具有一定需要或愿望、观点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情感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与质量。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刺激学生心理的情感源泉,并结合化学的学科特点,通过恰当的途径和方法,激起学生健康、积极的情绪体验,以优良的情感去波及和感染学生,促使学生自觉接受教育。因此,教师应注重情感教育,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4.
卢佳 《教师》2011,(9):73-73
客观事物能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观点并由此产生的心理体验,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情感。它所反映的是具有一定需求或愿景、观点的主客体之间的关系而非客观事物的本身。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情感、  相似文献   

15.
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观点而产生的心理体验.它反映的不是客观事物本身,而是具有一定需要、愿望或观点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与认知活动是密切相联的。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求、愿望、观点而产生的心理体验。只要满足学生的愿望和观点的客观事物,就使他们产生愉快、喜爱等肯定的情感体验。在教学中,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故其情感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效果与质量。教师应充分挖掘刺激学生情感的源泉,根据学生的生理和知识水平等,从学科特点出发,合情合理的进行情感教育。以恰当的方法和途径激起学生积极愉快的情绪,促使其自觉自愿的接受教育。  相似文献   

17.
朱茂华 《教师》2010,(10):91-91
客观事物能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观点并由此产生的心理体验,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情感。它所反映的是具有一定需求或愿景、观点的主客体之间的关系而非客观事物本身。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主体,其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状态,常常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和质量。  相似文献   

18.
心理学认为,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愿望、观点而产生的心理体验,它反映的不是客观事物本身,而是具有一定需要、愿望、观点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一般说来,凡能满足人的需要,符合人的愿望、观点的客观事物,就使人产生愉快、喜爱等肯定的情感体验,反之,就使人产生烦闷、厌恶等否定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9.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是人类对客观事物和对象所持的态度和心理体验,它反映的是具有一定需要或愿望、观点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情感状态不同,学习效率各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情感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与质量。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开发学生心理的情感源泉,结合化学学科特点,通过恰当的途径和方  相似文献   

20.
心理学认为,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观点而产生的心理体验。它反映的不是客观事物的本身,而是具有一定需要或愿望、观点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