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任何言语行为中都存在着三种基本指示,即任何言语行为都不可能超越时间、空间和言语行为参加这三个要素。可以做指示词语的词汇手段是很多的,例如时间副词、地点副词、人称代词等。除此之外,俄语动词陈述式的现在时、过去时和将来时形式以及命令式形式也是典型的具有指示作用的词法手段。俄语动词具有时间、地点、人称三种基本指示功能。  相似文献   

2.
句子成分的心理对应物是各种不同的非言语心理空间;句法结构就是整合程度不同的非言语心理空间在语言层面的在线部署模式。英汉视译断句的认知路径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在文本言语路标的指引下,认知主体以自己的言语心理空间与非言语心理空间为参照系,顺次动态内视文本作者或言者的非言语心理空间的过程痕迹。  相似文献   

3.
非言语行为包括言语行为之外一切由人类和环境所产生的信号,这些信号对于信息发出和接受者具有潜在价值或意义。通过非语言行为的分类、共性和对比的分析,说明了非言语行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4.
言语交流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活动方式,交流中各方都要遵守一些约定的规则,如合作原则等。但即使如此,在现实的言语交流当中,由于交流各方的认知图式不同,以及由此产生的对语境的认识的不同,再兼之音调语法的原因,仍然会产生发话人所发出的言语信息与受话人所接收到的言语信息不等值这一现象,即言语信息差。本文从音调语法层面、语义层面、语用层面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环境语言是非言语交际的一种重要形式,有着强烈的文化特征。空间文化是环境语言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西方在教室座位安排、教室环境布置等空间差异的存在,反映了各自不同的教育理念。探讨环境语言的空间文化差异,可以更好地实现外语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语境是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等客观因素和使用语言的人的身份、思想、性格、职业、修养、处境、心情等主观因素所构成的使用语言的环境.在人们的言语交际活动中,言语所表达的意义常常要受到语境的制约.例如:  相似文献   

7.
陈美荣  曾晓青 《九江师专学报》2007,26(1):106-107,111
非言语信息早在弗洛伊德时期就已经是心理咨询师关注的一个话题。大多数人认为言语沟通是心理咨询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沟通方式,但众所周知,许多属于心理层面的丰富内涵是言语信息难以表达的,往往是通过非言语信息表现出来的。正确地理解来访者发出的非言语信息并相应地运用非言语信息技术,在心理咨询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非言语行为与跨文化交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容易引起跨文化交际障碍的非言语行为着手,分析、讨论了影响交际的三种非言语因素:体触交际、空间语言和时间信息的差异性及其隐含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9.
人们的言语行为发出的信息大都是有意识地发出的,而非语言行为发出的信息一般是无意识或半意识显示出来的,矫饰、虚假和言不由衷的成份很少。据非语言行为专家的研究表明,人的非语言行为传示出内心世界的效果是语言行为的五倍,特别是当两者不一致时,往往是非语言行为才反映人们的真实思想,人们可以从一个人的表情、目光、动作等非语言行为中,觉察出他人的真假情况。无怪乎弗洛伊德说:没有人可以隐藏秘密。一个人语言行为压抑下产生的下意识行为可以从他双手的动作、位置及紧张情况看出。  相似文献   

10.
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言语交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我们来说,研究国际交流的实际需要是使来自不同文化的人能顺畅、有效地彼此交流。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这种研究显得日趋必要。我们把来自不同文化的人间的互相交流称为跨文化交际(Lany A.Smovar,Richard E.Porter,Lisa A.Stefani 2000),如何有效、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涉及到许多方面。其中非言语交际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作者从肢体语言包括目光接触和身体动作以及环境语言包括时间信息和空间信息等方面分析了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言语交际。  相似文献   

11.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大都只注重语言的生动、幽默、风趣,岂不知情绪、声调、眼神、动作、姿态等非言语信号也能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情感.英国心理学家米谢尔·阿盖依尔等人曾做过一个实验,发现当言语符号和非言语符号不一致时,人们相信的是非言语符号所代表的意义,而且非言语交流对交际的影响是言语的4.3倍.心理学家还发现,表情所传递的信息在一次交往中占所传递信息的55%,而言语仅占7%.排除实验对象不同等因素,这些数据还是能够充分说明言语交流重要性的.  相似文献   

12.
非言语沟通与课堂教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从信息论的观点来看,人际沟通是指人与人之间信息交流的过程。通常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指使用语言或文字符号系统所进行的沟通,称为“言语沟通”;另一类是指借助于姿势、表情、眼神等非言语符号系统而实现的沟通,称为“非言语沟通”。在人际沟通中,言语沟通最重要,因为在信息的传递过程中,借助于语言传达的意义损失最少。但是,非言语沟通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正如阿盖勒(Argyle)等人所指出的  相似文献   

13.
商务交际文化影响着跨国商务交际的成功与否,其中,非言语交际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非言语交际文化在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种族、不同的地域等方面存在差异。只有认识到非言语交际对商务交际的重要性、作用与影响,并对不同文化中的非言语信息所代表的意思有所了解,才能消除非言语信息在商务交际中所造成的障碍。  相似文献   

14.
中学教师所具有的积极或消极的自我概念会直接影响中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作为重要他人的教师在青少年自我概念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一所中学四个年级的248名被试的调查发现,教师在不同情境下(课堂内/外)或是以不同方式(言语/非言语)发出的行为都对中学生整体自我概念的发展有重要影响;教师在不同情景下或是以不同方式发出的行为对中学生学业自我概念的影响均大于对中学生非学业自我概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语言的交际功能只有在特定的言语环境中才能实现.言语环境包括使用语言的时间、地点、场合、对象,及使用语言的人和使用语言时所表现的思想.教师应努力发现和利用以上因素,给学生创造良好的使用语言的环境.……  相似文献   

16.
语言的交际功能只有在特定的言语环境中才能实现.言语环境包括使用语言的时间、地点、场合、对象,及使用语言的人和使用语言时所表现的思想.教师应努力发现和利用以上因素,给学生创造良好的使用语言的环境.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心理空间理论为框架探析了"顺句驱动"的认知心理过程。句子是由大小不等、复杂程度不同的源自于作者或言者言语心理空间的类意群构成,这些类意群映射特定的非言语心理空间。不管是话语理解,还是翻译句子,"顺句驱动"表面上驱动的是类意群,实际上驱动的是其相应的非言语心理空间元素。  相似文献   

18.
交流,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需。人们也许能够一时停止有声的说话,却不能停止发出信息,即我们的身体总是有意无意地通过特定姿势、动作等各种身体姿势不断发出信息。也就是说,人类的交流总是由言语和非言语的两种手段组成。在师生交往中,教师借以传布信息的手段同样主要由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构成。基于这样的认识,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常用讲解以使学生了解动作的结构、技术要领等,用示范法使学生明确所练习内容的步骤、节奏等,用语言提示法强调动作中的要点、难点等。而在这些基本教学方法之外,我们有时会在有意无意间做出一些不加语…  相似文献   

19.
沙盘游戏治疗,又称为非言语心理治疗,非言语的交流过程有着极其重要作用。来访者的面部表情,眼神,身体姿态,空间距离以及治疗过程中所伴随的生理反应等非言语信息,沙盘分析师应当给予关注和记录。对来访者非言语行为进行观察时,应注意综合各方面信息,进行准确分析判断。  相似文献   

20.
倾听与言说是人们言语交际的两种基本行为,二者一道构成了日常言语交际的基本结构。倾听作为一种交流行为,是对对方态度、情感的反应,听人说话,这本身就向对方发出了一种信息,它是言语沟通的基本前提。美国语言学家保尔、兰金等认为,人们日常生活中,言语实践的使用情况是:听占45%,说占30%,读占16%,写占9%。也就是说,人们有近一半的时间在听。社会生活中,倾听不但是人们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途径,而且也是人们交流思想、情感的有效方式。研究表明,在个体言语发展过程中,他所置身的语言环境及其所接触的大量日常用语,使其大脑中听觉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