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立强 《现代教育》2014,(6):121-121
新课程改革以来,各学科教师都根据新课改的基本精神和目标积极探讨适合本学科的教学方式,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具体到中学历史教学方面,基本的趋势就是重视课堂上的师生互动,使学生在与教师的互动中掌握基本知识,完成教学目标。但是认真审视反思便可发现,真正好的师生课堂互动并不代表课堂上高潮不断以及欢声笑语。除了实现活跃课堂气氛外,还要探索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实质内容。  相似文献   

2.
历史教学要日已师生之间的互动和统一落实在课堂上,贯穿于教学中。需要教师彻底更新观念,建立师生活动的课堂氛围;民主教学,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积极性;转换教师角色,尊重学生个性,以培养课堂的体验和感悟。  相似文献   

3.
新教材为教师发挥创造性和学生自由发展留下了广阔空间,这就要求我们要在开放的教学环境中,创造性地开展合作教学。在农村学校,如何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并与老师真正互动起来,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我觉得,历史课堂上的合作教学可以采用以下三种形式。  相似文献   

4.
正问题引导教学是指在历史课堂上,老师对有针对性的或重点的问题,科学合理地对学生进行提问,加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知,强化记忆,提高理解与运用能力。问题引导教学能极大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针对当前历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实行问题引导教学提升历史课堂互动效果,势在必行。一、提升课堂互动效果的必要性课堂互动包括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同时也包括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互动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有利于和谐师生关系当前教学中比较严重的问题是师生关系不和谐。很多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素质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多媒体技术逐渐融入到课堂中。多媒体教学是一种可以把教师、学生和现代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形成互动的教学模式,以便于实现历史认知、历史素质提升、情感升华的高中多媒体历史课堂的教学目标。其不仅要求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提升学生自我分析的能力,即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由传统的机械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相似文献   

6.
汪湘贵 《时代教育》2013,(8):141-142
历史作为中学一门重要学科,是让历史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独特魅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历史教学,使学生掌握历史知识,提升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新性。而教学实践表明:历史教学的成败往往与师生互动中的情绪调动有关,它直接影响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注重教师感染力的重要作用,并在历史课堂上激发学生积极学习、思考的情绪,从而提高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历史学习的效率。  相似文献   

7.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艺术从某种意义上说,首先是教学语言艺术。原本很生动的内容,若不善于口头表达,便无法有效调动起学生积极性。教师的语言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堂上师生互动的效率。课堂语言的恰当使用,实为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要素。因此,教师必须追求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8.
如何提升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历史教育工作者不容回避的重要问题。历史教学中通过用好材料、巧设疑问和指导学法等策略,可有效架设师生互动桥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只有教师进行有效思考、有效设计、有效组织,并将其真正转化为学生的有效学习,才能真正实现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9.
公平是对教师最起码的职业道德要求。然而,有的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常常有失公平,尤其表现在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差异。在传统的授课方式中,师生互动的各环节如:课堂提问、课堂表扬、课堂批评、回答问题上,学生的成绩、所处位置、教师对学生的喜好度、性别、性格等因素都会显著地影响课堂互动的公平性。在课堂教学控制上,教师在课堂中的时间分配、教学能力、教学方法、教学气氛等对学生所造成的不公平、不显著;在课堂教学评价上,教师上课时的趣味性、视听效果、讲授进度、教学效果、认真程度、讲授难度等对学生所造成的不公平、不显著。学生的民…  相似文献   

10.
在高校英语类课程教学体系中,课堂管理是重要的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能否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然而在高校英语课程教学实践中,在课堂管理领域尚存在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的定位上不明确,以及讲授与互动的平衡关系不明晰等问题.因此,需要界定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边界,超越讲授和互动的简单二分法,对不同教学模式下的课堂管理策略形成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张秋杰 《成才之路》2009,(23):79-80
对于每位从事一线教学的历史教师而言.课堂提问是进行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效果,了解学生学习状态的一种常见教学行为。因而,问题教学法也就成为了大多数历史教师一种常用的教学手段。但长期以来。教师对课堂提问的效能认识不够,问题设计不科学,提问技巧不高超.严重制约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影响着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很多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早已习惯了“一言堂”,而忽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从而使得教学活动很容易就陷入灌输式教育的泥潭当中。尤其是历史这样的学科。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够在历史课堂上与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呢?提问是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进行互动的重要途径,通过提问,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同时通过提问的反馈,教师还可以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便于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课堂只有充分地运用提问技巧,才能够获得好的课堂效果。  相似文献   

13.
只有充满趣味、充满活力的历史课堂,学生才能真正有所收获,才能体味到学习的幸福.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如能运用激活课堂的方法,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形成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师生在课堂上定能荡起幸福的双桨,让课堂充满幸福.  相似文献   

14.
左兴才 《学周刊C版》2011,(11):170-170
随着历史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对传统教学方法提出了挑战.要求教师和学生转变角色。作为历史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历史教师要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采用符合新课标理念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能力.使历史课堂教学有效开展.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5.
历史课堂中,教学交往是必不可少的。如何运用好教学交往,通过营造气氛、运用媒体、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环节,打造出高效高质的课堂,是值得历史教师思考与探究的问题。文章试图通过《开辟新航路》一课的实录,来探究一下在历史课堂中是如何有效实现教学交往的。  相似文献   

16.
当前的历史课堂教学,师生间的互动基本停留在教师提问、学生答问的浅表层次,很少有学生主动张口发问,也很少见教师组织学生探究发现问题,因此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学生也提不起学习兴趣。文章结合历史课堂教学实践论述了问题的生成与解决方法,以期打造互动的、高效的历史课堂。  相似文献   

17.
王立娟 《考试周刊》2009,(26):190-190
在一次学生问卷调查中,我发现,69.6%的学生反映他们上历史课习惯于照抄教师板书的内容,而不是主动探寻问题的答案:有71.4%的学生认为历史就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功课。这一调查折射出目前历史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即历史课堂像一潭死水,学生的思维在历史课堂上得不到激活。然而历史本身是有生命的,传授知识的历史课堂更应该是有血有肉的,因此让学生通过历史课堂学到更多的知识.让历史学习真正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让灵动的历史在课堂上活起来,是历史教师应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中学历史教学发生了很大变化,新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已经开始融入历史课堂,基本上改变了过去由教师一人独占讲台的现象。但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种倾向,学生还没有学到基本的知识,就采用分组辩论、小组讨论、课堂短剧、观看影像资料、展示课外收集的有关资料等探究学习活动。走进中学历史课堂,到处都能够看到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过程,各种形式的师生互动或生生互动似乎成为课堂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但  相似文献   

19.
营造初中历史课堂和谐教学氛围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试教育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是教师的满堂灌、学生的被动接受;素质教育强调的是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历史课堂应该是师生的积极互动与和谐融洽的氛围,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于课堂教学,提供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史料,使学生能从多角度接触史实,激发学生思维;引进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探究,发展学生好奇心,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等措施,对营造初中历史课堂和谐教学氛围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20.
现代课堂教学中 ,主体性教学的体现 ,直接影响到课堂的质效。什么是主体性教学 ?我们可以把它界定为一种教学思想 ,它要求教师把教学活动组织成一个在教师激励和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的互动过程 ,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基于这种认识 ,根据几年来的历史教学实践 ,笔者认为 ,主体性教学中关键的一个环节是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好与坏 ,它对能否提高教学效益 ,培养学生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 ?本文拟就这一问题作一些探讨。一、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首先要求教师具备现代教育观念。传统教育观念必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