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本是指“言语作品”,其中包括言语形式与言语内容两个方面,两者构成统一体。阅读文本,可以把握言语内容语表之义,但通过言语形式则可理解文本的言下之意,因此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关注言语形式,以此解读情感密码,体会作品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2.
语文用一定的言语形式表达一定的言语内容,透过言语形式理解言语内容,进而凭借对言语内容的把握,品味言语表达的妙处,获得言语运用规律、技巧及言语本身。但当前一个倾向性的问题是阅读教学往往“得意而忘言”,一味注重人文理解、内容感悟,忽视语言的理解与运用,忽略语言的学习,特别是忽视体会词句的表达效果,忽视揣摩作者是怎样用语言表达思想内容的,忽视从读到写,了解文童写法。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选入语文教材的文章都是经典之作,是进行语言实践的最好范本。在教学中,教师应增强语用意识,依据文本内容,挖掘言语增值点,落实言语积累;破解言语形式,挖掘读写结合点,学习言语表达;强化文体意识,关注语用核心点,提升言语素养。只有这样,才能激活学生的言语智慧,发展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4.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语文学科属于工具性学科,语言文字是工具性的具体体现.学生只有在扎实的训练过程中才能获得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我认为要把语文文字的训练真正落到实处,必须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辩证关系.A教师的训练程序为:一、“言语内容”与“言语形式”的关系在教学一篇课文或一个语段时,既要让学生掌握“言语内容”(课文所负载的思想内容),又要让学生掌握“言语形式”(语言运用的方法和技巧).在处理“言语内容”与“言语形式”之间的关系时,教学的着力点应该放在什么地方呢?请看A、B两位教师在教学《再见了,亲人》第一段时各自设计的训练程序:  相似文献   

5.
语文用一定的言语形式表达一定的言语内容,透过言语形式理解言语内容,进而凭借对言语内容的把握,品味言语表达的妙处,获得言语运用规律、技巧及言语本身.但当前一个倾向性的问题是阅读教学往往"得意而忘言",一味注重人文理解、内容感悟,忽视语言的理解与运用,忽略语言的学习,特别是忽视体会词句的表达效果,忽视揣摩作者是怎样用语言表达思想内容的,忽视从读到写,了解文章写法.  相似文献   

6.
"语文学科需要解决的是如何运用一定的语言形式去表达一定的语言内容,透过语言形式理解语言内容,进而凭借对言语内容的把握,品味言语形式的妙处,获得言语形式运用规律、技巧及言语本身。"语文教材中文本的语言因素,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训练提供了丰富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6,(29):42-43
针对语文课堂过多注重内容感知理解,忽视文本言语形式探究这一问题,作者实践重组文本,用群文的形式教写作,引领学生在群文的比较、探究和赏读中发现文本言语表达的秘妙,力求将言语形式与内容理解高度融合。  相似文献   

8.
马巧云 《江西教育》2022,(15):51-52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紧扣文本的内容和表达特点,精准定位教学目标,要基于课程属性,明确核心内容;基于内容理解,关注言语形式;整合情境资源,搭建语用平台;强化实践训练,获取言语智慧.  相似文献   

9.
只关注“言语内容”而完全忽视“言语形式”的教学倾向,会导致语文学科特点的丧失,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感.先把握“言语内容”后感受“言语形式”的教学理念,会导致教学环节重叠,且违背文艺美学的基本原理.正确对待“言语内容”和“言语形式”的主张是从“言语形式”走向“言语内容”,即通过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言语形式”,从而理解这些“言语形式”生成、塑造的“言语内容”.教学中教师界说课文(言语作品)“言语内容”与“言语形式”的途径是借助题材,划清它们之间的边界线.  相似文献   

10.
周慧明 《现代语文》2014,(11):152-154
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叙述事件、表达观点、抒发情感的本领。语文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教学的独特性在于,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理解教学文本的言语内容,更要让学生通过对言语内容的理解来体会言语运用的妙处,提高言语运用的能力。语文教学文本一般为教材选文,教材选文具有示范性,一般遵循文质皆美原则。  相似文献   

11.
语用分析,是指对课文中语言运用情况的分析,它是实现语文学科的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选作教材的课文,是一定的言语内容和相应的言语形式有机结合的产物,其实质是一种语言综合运用的范例。语文教学既要理解“内容”,更要研究“形式”,即抓好语用分析。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受到教育感染,发展认识能力,而且懂得应该怎样运用语言来表达思想内容,并用以指导自己的语言实践,真正掌握语言这个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适应言语环境(语境)是运用语言的最高原则,也是进行语用分析的重要依据。构成“语境”的主要因素有:表达的话语中心(即篇章或语段的主旨)、言语主体的思想情感、言语对象的本质特征以及一定的上下文等。就一篇课文而言,篇章是一个大语境,组成篇章的语段又是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小语境;语言的各种成分(语音、词汇、语法等)的综合运用,都要受到语境诸因  相似文献   

12.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想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关注教学的言语形式。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训练学生学会怎么说和怎么写,也就是进行言语形式的实践。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言语形式教学能够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领悟、去实践,从而能够对文本的内容进行深入理解和解读,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敏锐度,从而彰显语文教学的本色。  相似文献   

13.
语言学视角的解读,不仅是为理解文本内容服务,也是为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服务。从语言学视角解读课文,关键在于关注课文的言语形式。特定的言语形式对应特定的言语内容。  相似文献   

14.
张烨  李芳 《小学语文》2011,(7):15-16
“言意兼得”,就是通过言语形式理解言语内容,进而凭借对言语内容的把握,品味言语形式的妙处,把握言语形式的运用规律、技巧,在这个过程中同时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与感染。目前,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的阅读课,还是“感悟内容情感”多,“领悟言语表达”少。  相似文献   

15.
大家知道,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其他学科是:课程内容=教材内容=教学内容,学生掌握了教学内容也就掌握了这门学科。而语文学科是:课程内容〉教材内容〉教学内容。需要解决的是如何运用一定的言语形式去表达一定的言语内容,透过言语形式理解言语内容,进而凭借对言语内容的把握,品味言语形式的妙处,  相似文献   

16.
文言词汇、文言知识的积累与整合,文言文中所蕴含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熏陶,这些文言教学的任务要借助于合适的过程和方法。这个方法是以现代言语实践激活文言的教学、运用。现代言语实践是指目前处于实际运用状态的言语实践,现代书面语言是其主要形式,现代13语实践和浅易文言写作实践是其次要形式。为什么要强调“运用”?  相似文献   

17.
传统语文阅读教学重视言语内容而忽视言语形式.而随着新课改的深化、推进,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积极创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法,实现从理解文章内容为中心到以课文言语形式为核心的改变,切实体现语文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宗旨.文章从基于言语形式的教学内容、基于言语形式的教学途径、基于言语形式的教学模式、基于言语形式的教学评价四...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育本身就是从形式理解内容,进而把握形式的过程,即形式—内容—形式。它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正确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又在领会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收到语文教学应有的效果"。言语内容和言语形式是同时成就的,言语内容生成于言语形式,言语形式实现言语内容。夏丏尊先生在《学习国文的着眼点》中明确指出:"学习国文,目的就是学得用文字来表现的方法,他们只着眼于别人所表现着的内  相似文献   

19.
<正>言语是由内容与形式共同组成的,内容是外在的表现,形式则是内在的抽象。在言语分析中,每个人都能够看到内容,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发现并理解其形式。学习言语艺术,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词的内涵,进而提高古诗词学习的实际效果。具体来讲,基于言语形式学习,小学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设计古诗词教学策略。一、理解古诗词的内涵言语形式与言语内容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统一在文本之中,内容是形式的载体,  相似文献   

20.
论对话教学的课堂实践形式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对话教学是在新课程背景下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形态,主要有言语型对话、理解型对话、反思型对话3种课堂实践形式。言语型对话是指以言语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教学对话,可分为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理解型对话是指人与文本的相互理解与阐释,包括师本对话和生本对话;反思型对话指以自我反思为主要手段的师、生的自我对话。在课堂上,几种对话形式密切联系、相互影响,共同构成错综复杂的对话教学实践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