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4 毫秒
1.
习近平指出:“在我们党90多年的历史中,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为了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惜流血牺牲,靠的就是一种信仰,为的就是一个理想。”信仰就是对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或某人极其相信或崇敬,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和榜样。信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信仰的民族犹如行尸走肉。共产主义信仰是人类最崇高的信仰,是人类历史最进步、最革命、最合理的科学学说。树立共产主义信仰非一朝一夕之功,它必须经过长期地、反复地培养和不断强化。如何树立共产主义信仰?文章提出了一些可操作性的方法,对实际生活中如何树立共产主义信仰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指出:"在我们党90多年的历史中,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为了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惜流血牺牲,靠的就是一种信仰,为的就是一个理想。"信仰就是对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或某人极其相信或崇敬,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和榜样。信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信仰的民族犹如行尸走肉。共产主义信仰是人类最崇高的信仰,是人类历史最进步、最革命、最合理的科学学说。树立共产主义信仰非一朝一夕之功,它必须经过长期地、反复地培养和不断强化。如何树立共产主义信仰?文章提出了一些可操作性的方法,对实际生活中如何树立共产主义信仰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共产主义信仰正确处理了个人与集体、理性与信仰的关系;大学生党员在追求自我利益中增强主体意识和历史使命感,实现自我主体和社会主体的融合以及自我利益和社会利益的统一;大学生在入党过程中追求自我利益,符合历史唯物论的观点和共产主义信仰的内在逻辑关系,有利于塑造大学生健康人格,增强党员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4.
人的行为是受其信仰和人生观支配的。本文试从党的信仰教育、共产主义人生观教育与行为教育之间的关系入手,结合社会及高校大学生存在的实际问题,阐述加强共产主义信仰教育和共产主义人生观教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雷锋精神蕴含了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崇高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健全的思想道德修养,对于培养大学生高尚的爱国情操、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新时期大学生践行雷锋精神,应学习身边雷锋式人物,完善创新志愿者服务体系,开展日常化学雷锋活动,建设新媒体运营平台,形成“人人知雷锋、人人学雷锋、人人当雷锋”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6.
新时代大学生是与时代同步成长、同步发展的一代,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任,坚定科学信仰和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其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必然选择。强化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主要体现在夯实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基础、引领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价值航向、激发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精神动力。高校要发挥思政课堂作用,营造校园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氛围,开展红色教育活动,不断强化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信念。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方法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科学的、崇高的、现实的和践行的信仰。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对他们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引导他们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就其方法路径而言,应通过促进大学生知、信、情、意、行的相互转化,逐步引导大学生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  相似文献   

8.
当代大学生对信仰自由和拥有信仰呈现一种宽容的态度;而略占多数的大学生有信仰,并且在有信仰的学生中有近一半的人坚持共产主义信仰。对宗教和迷信、伪科学,持信仰态度的学生不多,并且不太坚决。  相似文献   

9.
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信仰的教育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院校通过思想道德修养课和哲学课引导大学生尽早确立科学的信仰,把个人人生信仰和社会理想信仰有机结合,把“献身科学与造福人类”作为最高的理想信仰;并引导大学生坚信马克思主义是科学认识和科学信仰的统一,进而确立共产主义理想信仰。  相似文献   

10.
研究少数民族大学生信仰问题,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落实党建工作的重要举措,也是对大学生进行共产主义理想引领的重要内容。在信仰教育方面,高等学校要继续坚持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和舆论方向不动摇;加强信仰理论本身的吸引力,创新信仰教育理论,唤醒主体对信仰的理性需要;对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常抓不懈,并注重其与信仰教育的结合;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信仰缺失是现今高校德育面临的首要问题,随着西方敌对势力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渗透和社会部分不良因素的迷惑,大学生精神生活匮乏现象日益严峻。如何坚定大学生的共产主义信仰,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信仰问题随着近年来的众多大学生问题浮出水面,其自身的诸多特性决定了大学生信仰的特点。本文从三个部分阐释消费主义导致信仰的世俗化和功利化,消费主义导致信仰的个人主义,消费主义导致信仰的多变性。针对消费主义的影响以及高校学生层次不一情形,提出在坚持共产主义信仰高目标的同时,允许层次性信仰存在的设想,用以缓解大学生信仰缺失的状况。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是受过高等教育、具备多方面综合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肩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栋梁。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和崇高信仰关乎国家和民族的前程。在各种思想潮流、宗教文化大行其道的今天,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信仰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4.
地方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培养的大学生是否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将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形式,课题组对浙江某地方高校大学生的信仰情况进行深入调研,在充分了解当前大学生信仰的总体情况的基础上,对大学生信仰中存在的问题展开深入分析,同时结合地方高校开展大学生信仰教育的实际,提出坚定大学生正确信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5.
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坚定大学生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认真思考的问题。文章分析了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想信仰的现状及问题根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信仰具有科学性、现实性、崇高性、健全性,是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主导信仰。大学生作为我国社会生活中最为活跃、最为敏感的群体,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社会生活中的每一次变化都会影响到他们的成长与发展,特别是信仰的变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与确立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通过搜集吉林省高校大学生信仰的数据,并对其进行认真整理分析,提出重新构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7.
用马克思主义信仰占领大学生的思想高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的信仰是个人、民族、国家向前发展的最强动力。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下和不断深化的改革开放进程中,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正面临着严峻挑战,在部分学生当中甚至出现了信仰危机。因此我们必须把信仰教育提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地位,用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科学性、崇高性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18.
信仰教育与当代大学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信仰在信念体系中具有总体性、支配性、普遍性的地位和作用,统摄着人们的整个精神生活。对大学生进行信仰教育就是树立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的教育。在正确把握信仰内涵的基础上,只有坚定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科学性,理性分析前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解体的原因,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科学认识当今资本主义的新发展,增强对大学生现实生活的关怀,才能坚定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人生价值目标的形成和确立可以分为两个时期,第一时期是主张“实业救国”、“科学救国”时期;第二时期是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一生,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邓小平坚定的信仰和崇高的人格。  相似文献   

20.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前行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人类科学而崇高的信仰。加强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既有利于大学生自身的成长成才,又有利于党、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进步。高校是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主渠道,也是传承红色基因的主阵地。将党的红色基因融入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有其理论必然性和现实必要性,需要三个层面协同发挥作用,即在学校层面融入红色基因、在社会层面激活红色基因、在个人层面传承红色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