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总体阅读思考】这篇通讯篇幅不长,语言明白如话,学生自读基本上没有文字上的障碍,故阅读时可从弄清以下问题入手。一、本文可分几部分?各部分主要写了什么?怎样归纳全文中心思想? 二、本文第一部分(引子)的第2段和第五部分最后一段在结构上各有何特点? 三、本文中语言上有何特色? 四、本文有哪些写作方法可资借鉴? 五、作者主要是通过什么手法来刻画主要人物宋福林的? 六、学习本文对人们有什么启迪? 【阅读入门指津】各题提示如下: 一、本文可分五部分:第一部分(开头两个自然段)叙述“小草沟村”的地理位置、环境、由来及其生活状况,为后文的叙写做了必要的铺垫和交代.第二部分(正文第一节)写宋福林带领“青年  相似文献   

2.
【总体阅读思考】这篇人物通讯,记叙了崔国政烈士的母亲温桂琴的事迹。它篇幅较长,内容丰富复杂,人物描写深刻,阅读时着重思考以下问题: 一、本文用序数词标出的三个部分各写了什么?每一部分的层次如何?写了什么?从三个部分的内在联系,说一下全文记叙的顺序和线索。二、文章第三部分说温桂琴“是一个普通的母亲,又是一个伟大的母亲”,如何认识这句话的作用?怎样理解“普通”与“伟大“这两个反义词表现在同一个人物身上?课文是怎样表现主人公普通而伟大的品格的?由此联想学过的课文中类似这样的母亲,还有哪几个?从她们身上我们看到的最可贵的共同之点是什么?应受到怎样的思想教育? 三举例说明本文人物描写方面的特色。  相似文献   

3.
【总体阅读思考】一、作者虽在悼念自己的文友、诗人李学鳌同志,但他又不囿于个人情感的表露,而是把这种悼念之情升华到“我们的文艺事业要依靠什么人、培养什么人”的高度,这样写的蕴涵是什么? 二、常言道:情真而辞切,写悼念文章更是如此。而作者悼念挚友却是用极为质朴的语言来抒发深深的缅怀之情的。如果把这也看作一种“反差”的话,你认为它对增强文章表达效果起着什么作用? 三、纪念文章多是只讲功劳不谈缺陷的,而作者却在充分肯定了李学鳌同志的诗歌成就的同时,又指出:他的诗“有时晓畅有余而含蓄不足,铺陈较多而缺少节制”。这样评价妥当吗?为什么? 【阅读入门指津】这是一篇悼念文章.全文共有7个自然段,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2):写自己听到了文友病逝的噩耗,以及自己  相似文献   

4.
【总体阅读思考】这篇课文收入了同一作者写的两篇科普说明文。这两篇文章在构思上,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的运用上各具特色。阅读这两篇说明文,可以采取前后对比的方法来进行,可以集中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一、在说明的顺序上,这两篇说明文各有什么特点?作者为什么要采用这样的说明序列? 二、作者在撰写这两篇说明文时,根据说明对象的各异,采取了什么不同的构思方式?前后比  相似文献   

5.
【总体阅读思考】一、这篇课文节选自瞿秋白哪一篇重要论著?它在原文中处于怎样的位置? 二、这篇课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进行论述的? 三、这篇课文在论证方法上有什么特点? 【阅读入门指津】一、节选自《<鲁迅杂感选集>序言》,是该序言的最后部分。《<鲁迅杂感选集>序言》是一篇全面论述鲁迅思想发展历程和评价其杂文的战斗意义的大块文章,全文由八个部分组成。节选的这部分,则是在对鲁迅做了全面论析的基础上引出的结论,概括、提炼出表现在鲁迅身上的“宝贵的革命传统”——鲁迅的精神。这一部分在《序言》中处于总结、收束全文的重要位置,是作者评价鲁迅的观点的升华,起着高屋建瓴、统摄全篇的作用。二、课文第一段加着重号的长句:“鲁迅从进化论进到阶级论,从绅士阶级的逆子贰臣进到无产  相似文献   

6.
[总体阅读思考] 一、阅读课文,首先要着重学习理解以邓稼先同志为代表的我国新一代科学家的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献身祖国科学事业的默默的奉献精神。二、课文分四大部分,每部分的侧重点和主要内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将这四个部分联结成一个有机整体的? 三、作者用短短的篇幅,却写了邓稼先的一生.阅读时要认真体会作者精心选择典型材料、典型事件来刻画人物的技巧方法。  相似文献   

7.
【总体阅读思考】一、《珍珠》这篇说明文说明的重点是什么? 二、《珍珠》这课书是怎样围绕说明重点选择材料的? 三、“天然珍珠的形成”,“人工养殖珍珠”、“珍珠的用途”三部分内容之间是怎样的逻辑关系? 四、每一部分说明的层次是怎样安排的? 除了以上四个问题外,还要注意文章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按以上四个问题进行阅读,就能从整体到局部地掌握文章的结构和基本内容。【阅读入门指津】一、《珍珠》这篇说明文的重点,在于告诉人们怎样人工养殖珍珠。这是作者写作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总体阅读思考】阅读本文时,可围绕下面几个问题,逐步理解其内容。一、贯穿本文的一条红线是什么?它是不是文章的中心论点?文章是围绕什么展开论述的? 二、我们为什么要艰苦奋斗?而且要永远艰苦奋斗?联系实际,谈谈自己准备如何艰苦奋斗。三、艰苦奋斗的含义和基本内容是什么? 四、在本论中,作者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这样论证有什么好处?【阅读入门指津】一、本文是一篇典型的“三段论式”议论文。它可分为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第一部分提出“艰苦奋斗精神不断催人奋进”的中心论点;第二部分以正反材料为论据,围绕中心论点,系统阐明“我们永远需要艰苦奋斗”的深刻道理;第三部分,论证论点,得出我们将会在艰苦奋斗中“排除  相似文献   

9.
【总体阅读思考】一、你上学读书的目的是什么?你是怎样读书的? 二、课文介绍的“读书四法”各是什么?这些方法对你有什么启发? 三、本文从结构上可以分为几部分?四种读书  相似文献   

10.
【总体阅读思考】一、司马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主编的《资治通鉴》是一部怎样的书?有何历史价值? 二、孙权劝学的历史背景是什么?课文有什么思想意义? 三、认真阅读课文,琢磨文中三位说话人的语言,看其各有什么特色?【阅读入门指津】  相似文献   

11.
【阅读理解提示】 (一)本文题为《解味》,用得是双关语,那么,什么是双关?本文题目内含着什么样的双关意义? (二)本文以对话为主,文章中的对话有什么特色? (三)本文在对话之外,还有精彩的议论,这些议论有什么特点? (四)除了对话与议论,本文还有对人物肖像的描写,这些描写有什么特点? (五)本文在写作练习方面能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阅读入门指津】 (一)学习这篇课文,应该掌握“双关”这种修辞方法。所谓双关,就是指用词造句时表面上是一个意思,而暗中还隐藏着另一个意思.就这篇课文来说,“解味”二字作为文章的题目,正是双关语.全文正是以一个“味”字为核心,展开记述、  相似文献   

12.
【总体阅读思考】本文以“走到一个屋子门口”到“象孩子似的得意地笑了”为主要部分。它集中地叙述潘虎从自发起义到正式投身革命的过程。阅读时,要着重理解以下几个问题: 一、课文从哪些方面写出潘虎游击队初期的自发性和盲目性?这对写潘虎有什么作用? 二、文章以什么方式来写出潘虎以往的经历?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三、文章怎样写潘虎及他所带的队伍对党的向慕和拥戴?怎样逐步展现潘虎的思想变化过程?从潘虎及他领导的队伍的发展变化,说明了什么?  相似文献   

13.
【总体阅读思考】一、这篇课文共有八个大段,每一大段前都有一句话总领全段的内容,作者是根据什么设计这些话的?如果改用小标题你看好不好? 二、有人说,救火给赖宁提供了成为英雄的机会,你认为这种看法对不对?你能用课文中的材料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吗? 三、介绍赖宁,有时作概括叙述,有时作具体叙述,课文中有哪些段落这两者结合的比较好?为什么好? 四、你认为课文中哪些材料最感动人,哪些议论最精采,哪些语句形象鲜明又意味深长?把它们标出来,反复读读,并说说自己的意见和体会。【阅读入门指津】一、课文除首尾两大段外,中间六个大段是介绍英雄少年赖宁的主体部分。如果我们把六大段段首的一句  相似文献   

14.
【总体阅读思考】一、“人民的艺术事业高于一切”这个标题概括了文章的中心思想.细读课文,说说作者是怎样围绕这个中心展开叙写、表现田桂兰的价值观的?我们应当怎样认识? 二、本文虽是人物通讯,却没有人物的肖像素描,也没有心理活动描写,更无其他渲染或映衬。想一想,作者采用什么方法表现田桂兰的思想境界、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 三、含有“导言”和“分块”标题的文章,阅读时要特别把握文章各部分的联系,看看作者是怎样将零散的材料结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的。【阅读入门指津】一、导言中“人民的艺术事业高于一切”是全文的主旨,本文三个部分紧紧地围绕这个中心展开叙写,集中表明了田桂兰的人生价值观。作者首先  相似文献   

15.
【设计理念】《左公柳》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记叙了"我们"在游览参观玉门关途中听到导游所讲述的左宗棠的爱国事迹。文章看似写柳,实则写人,借赞美柳树来赞颂左宗棠的爱国精神。本设计通过读、悟、写和想象等手段,让学生透过文字,感受到左宗棠那满腔的爱国情怀,体现出浓浓的语文味。【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理清脉络(一)激趣引入同学们,你们见过柳树吗?它是什么样子的?今天我们也来认识一棵柳树。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左公柳"。(板  相似文献   

16.
【总体阅读思考】这是一篇借古论今的杂文。借毛遂自荐的典故,驳以不表现自己为美德的传统偏见,赞当前改革大潮中那些敢于表现自己的改革者以及他们那种敢做敢为、积极进取、不避嫌疑的大无畏精神。阅读这篇杂文,首先也考虑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如何提出中心论点的?其次,应搞清是如何论证中点论点的?这样论证有什么好处?最后,应理清文章的思路脉络,画出结构示意图。  相似文献   

17.
【总体阅读思考】一、课文开头介绍明代留都金陵的概况和金陵梨园部的概况,对于介绍马伶有什么作用?二、第二段写两部竞技,马伶失败。马伶易衣遁出的原因是什么?举出课文原句回答。三、对待马伶之遁走,兴化部的态度怎样?这对表现马伶有什么作用?四、三年后马伶归来,“遍告其故侣”,所“告”的内容省略了。你能把它补写出来吗?五、马伶归来后对新安贾说的话,反映了马伶  相似文献   

18.
【总体阅读思考】一、纪昀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问微草堂笔记》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二、《刘东堂言》虽然篇幅短小,却写得相当生动。虽然有迷信成分,但立意却是可取的。学习本文,应重点掌握:课文告诉了读者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写作上有什么特长?【阅读入门指制】  相似文献   

19.
【总体阅读思考】一、写作通讯,既要求遵循真实准确的原则,又要求运用多种表现手段进行具体生动的刻画,细读课文,说一说作者是怎样把内容的真实性同描述的文学性融合在一起的? 二、作者对所写人物,无论是群象还是个别,都进行了具体生动的刻画,从而深刻地表现出了中国女排健儿们“闪光的思想底蕴”和可贵的优秀品质。试从对人物的具体描述中,准确地概括出本文的中心思想。三、本文剪材合理,详略得当。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处理? 【阅读入门指津】一、真实,是通讯的生命;真实,就是对所写的事实既不夸大,也不缩小,有什么写什么,没有就不能写。《金杯之光》的作者在写此文之前,曾  相似文献   

20.
【总体阅读思考】 1、这篇介绍海洋知识的说明文,立意深、构思巧、写法活,仔细阅读课文,说说作者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 2.说明的序列有时间式、空间式、程序式、并列式、推进式、总分式等,仔细阅读课文,你认为本文采用的是哪种说明序列?为什么? 3、木文采用了解释、举例、数字、对比、引用等说明方法,仔细阅读课文,你认为哪几种是主要的?在使用这几种说明方法时有什么特点?结合课文举例说明。 4、本文既有丰富的知识性,又有深刻的思想性,使人读后耳目一新,深受启迪。写一篇500字以内的读后感,谈谈你读后的感受。【阅读入门指津】 1、为什么说这篇说明文的主要特点是立意深、构思巧、写法活?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只要我们认真仔细地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