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石建华 《中国广播》2006,(10):55-56
名牌节目通常指在社会上具有较大影响力和收听率、有相对稳定的受众群体和具有稳定性、连续性的节目。名牌节目的品牌创建,如同名牌节目的“名牌”创建一样,它的培育、维护和提升是一个目标性的战略实施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稳定的、具有品牌效应和影响力的主持人又起着决定性作用。因为节目作为特殊的精神产品,存创造品牌价值的过程中,“人”是第一要素。无论什么类型的节目,再好的创意、策划和内容,最终都要通过“人”去完成,而采编播这一  相似文献   

2.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纵横”节目从1994年10月1日开播以来,仅仅半年就在中央主要新闻单位名专栏、名节目评选中获名牌奖。在“新闻纵横”节目一周岁之际,中央台于1995年10月20日特别邀请了中宣部和中央主要新闻单位的领导、专家以及部分热心听众进行了交谈。现将1995年10月21、22日“新闻纵横”节目关于这次座谈会的广播录音整理刊登,供同  相似文献   

3.
《视听界》1995,(5)
一、“东方时空”、“焦点访谈”的节目开办情况我先介绍一下这两个节目开办的背景。办“东方时空”的背景很简单,就是中央电视台1993年3月1日要实行新闻滚动播出,早晨节目开始时间由8:30提前到7:00,有20分钟新闻,7:20新闻节目结束之后,要有什么样的节目来填补7:20~8:30这个空档,这就提出要办早晨节目。几个人集中到一块时,大家就想这个早晨节目究竟怎么办?其实到1993年时大  相似文献   

4.
在市场竞争中,企业注重以“老字号”、以名牌产品占领市场,他们靠的是名牌的质量在人们心目中产生的信赖和凝聚力,也就是“名牌效应”.厂家运用名牌效应并不止于此,在确保名牌产品质量的同时.往往利用深入人心的“名牌”开发系列产品和新产品,以发展更大的市场.“名牌效应”是厂家、商家重要的竞争策略,至于消费者买不买帐,“名牌”能否让消费者长久倾心,关键取决于厂家对质量是否有绝对保证,一旦消费者发现产品的质量偏离了原来所认可的名牌,这名牌就会黯然失色,就会在竞争中败下阵去.当前,在电视主持人节目竞争中打“名人…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省经济战线及包括新闻单位在内的相关行业,正在全面贯彻实施“名牌战略”,力图以创造、培植一批名牌产品、名牌企业为突破口,全面推动我省经济改革与发展。同样通过创造、培植一批名牌节目、名牌主持人、名牌记者、名牌节目策划人,也是一条全面推动广播电台的改革和发展之路。一、以“名牌战略”为重振广播的突破口,是基于广播改革发展现状的必要选择。现代传媒迅速发展的今天,作为三大主要媒体之一的广播,在媒体竞争中陷于明显的弱势和被动。在这种时代背景和危机面前,广播人被迫奋起改革,踏上了艰难的改革探索之路。首轮广…  相似文献   

6.
锐意创新图强的湖南经视人,在稳固“幸运’98”的基础上,于1998年7月17日和19日开始再次推出两道新的周末综艺‘美餐’——《故事酒吧》、《真情对对碰》。《真情对对碰》由“家庭名星赛”、“真情大复恬”、“家庭甜蜜蜜”三大板块组成。节目播出之后,好评如潮,节目的收视率平均超过40%。真情对对碰现场印象记办一档好节目,需要勤奋努力,而办一档名牌节目,则更需要大家的勤努力和巧设计。让我们走进1998年9月9日晚,湖南经济电视台《真情对对碰》录制场地,真切感受现场气氛,一起来与节目  相似文献   

7.
《上海电台“990早新闻”扩版纪实》,介绍这一名牌节目如何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在市民面前。  相似文献   

8.
涂娟 《声屏世界》2008,(11):64-65
4月9日,北京奥运会火炬在美国旧金山传递后,CNN“时事论坛”节目主持人杰克·卡弗蒂在节目中发表评论,称中国人是“一群五十年不变的暴民”、中国产品都是“垃圾”,这一言论激怒了所有中国人,中国媒体冠之“跳梁小丑”、“善放厥词的‘臭嘴’”、“聒噪之音”等称号。  相似文献   

9.
每天早晨6点半,在公园里,田间小径上,我们都会发现手拿微型收音机散步的人聚精会神地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以下简称中央台)的“新闻与报纸摘要”节目。这个节目已成为国人窥视天下事的一个“窗口”,成为百姓不可或缺的“信息快餐”。据前几年统计,约有3亿人在收听这个节目,如今据说已达6亿人。1995年,中央台“新闻与报纸摘要”节目在全国听众最喜爱的10个节目中排名第一。近日,记者就“报纸摘要”的有关情况,采访了中央台新闻部的“新闻与报纸摘要”节目编辑组。党和国家领导人关注  相似文献   

10.
山东电视台齐鲁频道的方言新闻节目“拉呱”自2005年10月31日开播以来,受到山东尤其是济南观众的喜爱,节目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迅速攀升,目前已成为该频道的一档名牌栏目。“以方言说新闻”并不是齐鲁频道的首创,早在几年前,全国各地便已涌现出为数不少的方言节目,像杭州电视台西湖明珠频道的“阿六头说新闻”、重庆卫视的“生活麻辣烫”、绍兴台的“师爷说新闻”、苏州台的“天天山海经”等方言节目不仅收视率可观,还成为各自电视台的品牌。对方言节目的兴起,赞扬者有之,反对者亦有之。不少专家学者撰文呼吁停办方言节目,各地也纷纷出台法规政…  相似文献   

11.
陆锡初 《视听界》2004,(3):26-27
自2002年起,江苏电台开展的着眼于节目运行常态的培育名牌节目活动,通过实施“培育名牌节目排行榜”和“广播节目警示榜”的新举措,为培育本台名牌节目和明星节目主持人,为全面提升日常节目播出质量闯出了一条改革创新之路,产生了明显的质量效应和社会影响。这一独辟蹊径、与时俱进的新举措、新思路,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值得总结推广。笔者有幸成为培育名牌节目评议组的新评委。新,初来乍到,与老评委相比,其认识、感情、思考必然是肤浅的; 新,易敏感、兴奋,愿抛砖引玉,谈谈参加评议归来的真实感言。  相似文献   

12.
张华 《新闻采编》2003,(6):33-34
中 央电视台名牌栏目《开心辞典》 ,在借鉴美国《谁想成为百万富翁》节目形式的基础上 ,成功地实现了本土化、成为深受观众喜爱的节目。那么《谁想成为百万富翁》又是怎样一个节目呢?本文从它节目形式的原创、栏目构思的精巧性等方面进行了探讨。《谁想成为百万富翁》是由英国执行制片米柴尔·戴维斯等人创意的一种栏日形式。1998年8月 ,此栏目的节目在英国播出。随后米柴尔·戴维斯将此栏目形式向澳大利亚、荷兰和西班牙推荐并被采用。1999年11月 ,美国著名三大电视网之一的ABC把此栏目形式引进本国 ,使用自己的名牌主持人诺根斯·菲尔滨…  相似文献   

13.
在台领导的关怀和指导下,新闻中心高扬改革的旗帜,在节目形式、内容以及管理机制等各方面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全力打造名牌节目。《阳光热线》入选全国首届新闻“十佳”栏目,《河北新闻》在尼尔森几次收听率调查中都遥遥领先,位居全台首位,成为名副其实的“龙头节目”,《今日焦点》、《全省新闻联播》等节目的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回顾这两年的品牌运营,许多有益的尝试都成为孕育名牌节目的沃土。  相似文献   

14.
电台的直播节目,作为一种大众文化的“快餐”,已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青睐。然而,有些直播节目的主持人,无论是个人的素质,还是所主持节目的形式,似乎均缺少些高品位的东西。我们知道,直播节目主持人是起穿针引线、引导节目内容发展等作用的,要使这些作用发挥得好,则必须将功夫下在直播室之外。要想在话筒前增加几分潇洒、几分机智、几分幽默,就必须平时等钻研、多积累,尤其是要全面掌握那些与节目内容有关的知识。戏谚:“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说的就是这个理儿。我看过一册关于直播节目主持人的读物,对从事此项事业的人的要…  相似文献   

15.
肖如秀 《声屏世界》2004,(11):48-48
近年来.县级电视台相继推出了电视专题节目,但由于受很多条件的限制.县级电视台要做出“上档次”的电视专题片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在历年省市优秀节目的评比中,获奖节目就更少:修水电砚台曾在这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笔者在这几年的思考和探索中感受很多.启发也很大,现就县级台怎样拍好电视专题片谈点个人的浅见。  相似文献   

16.
本着“七个台办一个台”的精神,为观众提供丰富多彩的广播电视节目。这是最近在上海召开的有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武汉,沈阳、大连七城市广播电视协作会上确定的宗旨和目标。广播电视部部长艾知生就这个问题在会上讲了话。会议认为,广播电视节目一定要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既要健康文明,又要丰富多彩;要坚持质量第一,精办节目,创办名牌节目,多出好的精神产品。会议还就各单位工作合作问题达成了几项具体协议。  相似文献   

17.
林萧 《中国广播》2007,(3):37-37
近些年,随着节目主持人个性化节目广受青睐,广播电视节目中以“我”为由头来说事成了较为普遍的现象,前一段某台一位主持人在节目开始感谢替自己上节目的另一位主持,并说了一点自己出差的感受。但后来受到了一位领导的批评,认为这是一种对听众的不尊重,“在广播中要少拿个人说事”。由此我联想到如何看待说“我”,如何把握说“我”的尺度,如何处理“小我”与“大我”的关系,这是衡量一个主持人节目高下的标准之一。一个优秀的节目主持人必须正确认识并把握好二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关于电视节目版式的“克隆”侵权问题,目前已在我国电视业界学界引起较大争论。东方卫视的《舞林大会》节目,曾在拿下巨高收视率的同时也收获了官司。2007年10月份,因涉嫌“克隆”侵犯BBC名牌节目《与星共舞》版式,其在华版权购买者世熙传媒宣称要将之告上法庭。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广播改革的力度逐步加大,体现在节目上,就是花样翻新、改头换面的频率越来越高,几乎是一年一大改,数月一小改,“节目改版”的消息时有传出。在此,我们姑且不论这个套用报刊杂志的“版”字是否合适,而是就目前在调整节目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值得注意的现象进行探讨,使广播改革朝着更加科学、有效的方向前进。笔者认为,在各家电台使出浑身解数创新节目的同时,“改版”要尽量避免进入以下的“误区”。  相似文献   

20.
珠江经济广播电台(以下简称珠江台)开播之前,广东电台就已经提出了“稀释”、“淡化”广播节目的问题,并在一些专题节目和试办的大板块节目中作过尝试。珠江台在大板块节目中,充分吸收了近年来广播改革的经验,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对广播节目进行“稀释”,使之“淡化”。开播一年来的实践说明,经过“稀释”、“淡化”的大板块节目,具有较强的可听性,引起了听众的热烈反响。本文试图就大板块节目如何进行“稀释”、“淡化”这一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以求教于广播界的前辈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