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霞 《今传媒》2012,(12):106-107
近年来,随着网络电视,数字电视、手机电视、移动电视等新电视形式的迅速发展,电视正从单一的传输渠道、收视时间、收看方式等方面解放出来。电视节目通过多种渠道和端口到达你我眼中,并以其越来越先进的性能和质量,以及覆盖等层面,征服和改变着受众接受方式。从"你播我看"到"我点我看",从纯节目形态到全节目形态,从单纯依赖广告到多元化盈利模式,新电视的出现使得传播渠道日益增多,观众将更加分散,新电视市场将呈现出日益细分的趋势。近期互联网电视的变革、数字电视市场的起伏、手机电视在不温不火中期待突破、标准的难产使得移动电视面临的困局,这些现状都表明新电视的发展会有低谷,却挡不住春天的来临。  相似文献   

2.
王丹 《声屏世界》2012,(8):76-77
蓝的天和绿的海,朋友一起来,让烦恼到九霄云外追着风也寻着爱,等着你到来,让我们一起去航海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在不到一年时间里",九合组织"从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联合造势、联合招商、联合出品……从横空出世到九合一匡成大道",九合组织"成为匹敌央视、卫视的中国电视营销"第三极"势力,在2012更是当仁不让地成为最受广告客户重视和追捧的电视媒介联播平台。  相似文献   

3.
梁波 《视听界》2013,(5):27-29
苹果、乐视等新媒体产业进军电视业,开发智能电视。在互联网技术进入电视产业的今天,电视正经历着从电子媒介到网络终端、从家庭聚会到私人媒体中心、从家用电器到奢侈品、从线性单向传播到随心互动服务、从有形物质载体到无限内容平台的变革。  相似文献   

4.
"品牌"一词在电视界中早已不陌生,自2005年至今已成为中国电视传媒界的"关键词"。在这样的背景下,电视媒体竞争逐步从内容、形式上的竞争上升到品牌的竞争,中国媒体进入品牌时代。品牌在电视媒体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笔者将从品牌学的角度,探讨电视媒体品牌与电视品牌活动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依托的螺旋式上升关系。  相似文献   

5.
在媒体蓬勃发展的时代,美国电视与中国电视同样面临着危机,但是因为中美电视发展水平的差异以及所处环境的不同,其危机的表现形式也不相同。美国电视很长时间以来是中国电视模仿学习的对象,从时间上看我们和美国电视的差距至少在三十年。就内容生产层面来说,美国电视处于"中年"危机,中国电视处于"青春期"危机;就产业化程度来看,美国电视形成了高度成熟的市场运作规则,中国电视的产业化发展才刚刚起步。文章提炼出中美电视的十大差异,通过比较中美电视文化方面的差异,为中国电视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之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2005年到2006年,"真人秀"节目在中国电视市场上可谓出尽了风头,从2005年"超级女声"的火爆到2006年"梦想中国"与"超女"的火拼,"真人秀"成了各电视媒体炙手可热的节目形式.尽管研究者对"真人秀"冠以"娱乐化"的帽子,对它的批判之声不绝于耳,但这些新兴的电视表现形式不仅没有消失,反而成为更多电视台争相模仿的对象.  相似文献   

7.
刘霞 《报刊之友》2012,(12):106-107
近年来,随着网络电视,数字电视、手机电视、移动电视等新电视形式的迅速发展,电视正从单一的传输渠道、收视时间、收看方式等方面解放出来。电视节目通过多种渠道和端口到达你我眼中,并以其越来越先进的性能和质量,以及覆盖等层面,征服和改变着受众接受方式。从“你播我看”到“我点我看”,从纯节目形态到全节目形态,从单纯依赖广告到多元化盈利模式,新电视的出现使得传播渠道日益增多,观众将更加分散,新电视市场将呈现出日益细分的趋势。近期互联网电视的变革、数字电视市场的起伏、手机电视在不温不火中期待突破、标准的难产使得移动电视面临的困局,这些现状都表明新电视的发展会有低谷,却挡不住春天的来临。  相似文献   

8.
孙武军 《声屏世界》2014,(12):41-42
<正>一在电视领域中,电视文学节目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节目类型,似乎有一个"电视文艺节目"的概念涵盖着它,又有"电视散文""电视艺术片""文艺专题"等诸多化身,还有"电视文学"和"文学电视(LTV)"这两个形态困扰着它。电视的定义是清晰的,文学的定义也是清晰的,然而电视与文学相交叉相融合,竟造成了"电视文学节目"复杂的混沌性。自电视诞生之日起,古  相似文献   

9.
电视传播价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振文 《新闻界》2009,(2):134-136
从"价值"和"电视传播"的概念出发,进行从一般到特殊的演绎,可以对电视传播价值的内在规定性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主体是人,客体是电视传播的功能属性,主客体问特殊的关系是通过电视传播活动来实现的.在此认识的基础上,可以较好地把握电视传播价值的概念内涵.  相似文献   

10.
《新闻界》2021,(3):73-83
电视的未来考古,是电视媒介考古和电视史研究的一种方法。电视媒介的技术特性,使其必须立足现在、面向未来。作为人类曾经最为亲近的"视觉机器",电视未来的失却中依然潜藏着可能。从"动态视窗"到"全知视觉",再到"交互视界",电视未来一般想象形态的流变与人类社会的媒介化进程相同构。电视的未来考古研究,即是从"过去的电视媒介"中发现与译解电视未来想象的文化密码。虚拟媒介考古学和未来考古学等理论资源,为其研究的路径及方法制定提供重要参照。作为电视史研究的新视角,以中国电视为例进行未来考古初探,有助于在回思过去中重识当下,进而开拓未来寻回的可能。  相似文献   

11.
梁明丽 《新闻爱好者》2011,(17):103-104
我国的电视娱乐节目从20世纪90年代初,从无到有,从单调到多元,从模仿到创新,已经走过了20个春秋,不仅给电视观众带来了视觉享受,而且丰富了节目形式,满足了广大观众的娱乐需求,对繁荣电视文艺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有的电视娱乐节目从形式到内容依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俗",而电视娱乐节目的脱"俗"成为广大电视观众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2.
自电视诞生到现在已经过去86年,电视技术在不断进步,技术作为电视艺术表现的一种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从电视技术的进步说起,简要论述技术对电视艺术的作用,同时技术本身也因蕴含着某种特殊的意义,而具有了审美价值。所以,技术从单纯技术可以发展为技术美学。  相似文献   

13.
苏红 《今传媒》2011,19(3):79-81
情感类谈话电视谈话节目满足了人们的感情诉求,是公众强烈精神需求的产物,从国内第一档电视情感谈话节目的出现到现在十几年的时间里,情感谈话节目经过"螺旋式"的上升,达到成熟阶段。本文试图从情感类谈话节目的跌宕起伏分析其发展变化的趋势,以及在当今电视谈话节目中的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80年代,随着我国"一五"普法宣传的提出,电视法制节目作为一种新的节目类型,开始在我国荧屏上出现。之后,伴随着我国的法制进程与电视技术的快速发展,电视法制节目从节目形态到节目内容和时段都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与拓展。从电视法制节目诞生到现在,法制节目始终是电视观众的收视热点。但是综观其节目形态、内容、采访、编辑、表达方式、镜头的设计与运用等,还存在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5.
叶志良 《新闻界》2008,(3):138-139
中国电视纪录片从诞生的1958年开始到2008年,走过了50年的历程。这50年,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叙事与中国社会文化语境的变化密切相关。50年历史的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叙事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事件实录到叙述,从意识形态化到人文化,从标准化到个性化。  相似文献   

16.
胡畔 《传媒观察》2007,(11):14-15
从余秋雨到易中天、于丹的走红,其间差不多正好是十年。这十年,见证了我国知识分子从开始介入电视媒介到如今让各种媒介形式"为自己所用"的全部过程。电视知识分子群体的出现和壮大在资源的优化配置上是有  相似文献   

17.
2010年随着"三网融合"进程的启动,中国电视产业被推向了风口浪尖,面临着重大的机遇和挑战。与此同时,各种电视节目热闹喧嚣,给电视界带来了诸多思考的空间。本文通过梳理2010年发表的核心期刊论文、重要会议综述等文献,试图整合中国电视业界及学界对电视实践的各种论述,以期描绘出2010年度中国电视研究总体状况的脉络图景。主要  相似文献   

18.
电视新闻评论的电视化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视新闻评论从借鉴报纸、广播新闻评论模式"自己走路",到充分发挥电视特色"走自己的路",经历了数十年艰难摸索之后,以其形象化论据和抽象化思辨的有机融合,成为新型的主流新闻体裁,成为电视媒介的旗帜和灵魂。  相似文献   

19.
自1993年1月我国第一档电视谈话类节目《东方直播室》开播以来,我国电视谈话类节目走过了将近18个年头。到目前为止,我国电视荧屏上应该是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多的电视谈话类节目的国家,从中央到地方各电视台都有谈话类的节目,但是存在节目质量不高的现状,原因有很多,究其主要原因,就是对谈话最本质的东西——"谈话场"认识不够。本文从"谈话场"的定义出发,分析了"谈话场"中话语主体间的相互作用、"谈话场"的开放程度和"谈话场"的氛围这三个构成要素,认为"谈话场"是决定谈话节目质量的关键所在,影响到谈话节目的成败,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对电视谈话类节目如何营造一个良好的"谈话场"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自《综艺大观》开始,我国电视综艺节目已经走过了二十多个春秋。在这二十几年的时间里我国的电视综艺节目先后经历了综艺晚会时期、游戏娱乐时期、益智博彩时期并迈入了如今的真人秀时期。从草根狂欢的素人选秀到群星闪耀的明星竞技,真人秀时期的电视综艺节目力图运用"真人"、"真事"来向公众兜售"真情",其中最直接的当属电视相亲节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