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和谐的家庭环境,家庭文化对孩子的启迪教育和熏陶影响非常重要.要努力提高家庭生活的文化含量,精心营造一个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家庭文化环境.从小培养孩子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文明习惯.  相似文献   

2.
家庭教育是一个人们关心的话题。最近我们带着少年犯罪为何呈上升趋势的话题,步入高墙深院,接触了部分少年犯,从中看到了他们的家庭在教育方面的情况。溺爱,把他送进了监狱蔡雨入监时年仅17岁,他在家中是“小皇帝”,父母拿他没法子,祖  相似文献   

3.
当我们面对这些少年犯,回溯他们的家庭生活,一组组真实的数据、一桩桩鲜活的案例告诉我们在他们还是个普通孩子的时候,父母给他们的关爱或者太少、或者偏颇,家庭对许多孩子来说并不是幸福的摇篮、温馨的港湾。在他们闲散于社会、被坏人拉拢、受黄毒侵害、产生不良心理和行为的时候,父母所表现的无可奈何和无能为力,使家庭没有成为阻止孩子走上犯罪道路的第一道防线。相反,他们成了家庭教育功能不良与缺失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4.
生活中离不开人与人的交往。交往中我们所展示的是我们的家庭和我们所受的家庭教育,我们就是家庭的形象代表。家庭是孩子社会化的起点,是孩子走向社会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从出生起就生活在家庭中,家庭的文化氛围和家庭成员的言谈举止使他耳濡目染,使他形成了带有自己家庭文化特征的行为表现和语言表达。交往中最能直观感受的就是礼仪,礼仪是家庭文化和家庭教育的直接表现。礼仪教育就是要有目的地在家庭生活中,培养孩子良好的基本行为规范,使他成为一个懂礼貌、有修养的人。见面礼仪五要点礼仪就是当别人在看着你和听…  相似文献   

5.
寄语     
正孩子是家庭的天使,带着快乐与希望降临人间。作为父母,我们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批亲密朋友。从他来到我们中间,我们就开把他当做一个重要成员,和他一起欢笑和痛苦,重温生命成长的奇迹。当孩子长大时,他开始向我们表达他的意愿、他的喜厌。我们要把孩子当做我们的朋友,一起面对每一天。作为家长老师,要接纳他的成长,不把孩子供奉在掌心之  相似文献   

6.
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但是,有些家长由于认识上的片面性,在教育上,往往只重视孩子读书、识字、做算术,生活上只注意孩子怎样吃得好、穿得好,对孩子的品德教育,则有所忽视。忽视婴幼儿品德教育的人有一种错觉,以为孩子太小,不懂事,教他如何做人处世,为时尚早。殊不知参天大树,起自幼苗,幼苗不正,难以参天。一份关于少年犯的调查报告表明:将近90%的少年犯之所以堕入泥坑,都是由于幼小时缺乏良好的家教,受到家长溺爱、娇纵所致。品德,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道德品质。通常,一个人的行动如果符合社会道德要求,就是有道德的行为,相反,就是不道德的行为。但是,道德行为并不等于品德,只有这种行为不是一次偶然的举动,而是一贯的表现,才称得上有了品德。例如,一个孩子能经常给别人做好事,不论校内外,家内外都能坚持这样做,我们就说,他有助人为乐的品德。另一个孩子,经常拿别人的东西,经常说谎话,人们就说他缺乏好的品德,是不诚实的孩子。品德是在行动中表现出来的。一个人良好的、高尚的品德不是天生具备的,  相似文献   

7.
一支粉笔     
朱孝萍 《小火炬》2008,(Z2):60-61
在我们家,害怕父亲是自然而然的。就连我们的母亲也害怕他。作为孩子,我和姐姐认为每个家庭都是那样的。每个家庭都有一个很难取悦的、捉摸不透的爸爸和一个保护孩子们的、亲爱的妈妈。  相似文献   

8.
家庭是培育孩子的地方,但培育的目的是为了把孩子送到社会上去,家庭只是孩子走向社会的起点站。如果我们把家庭营造成了一个孩子离不开的地方,它就成了“温室家庭”;如果我们把孩子塑造成了一个离不开家的人,他就成了温室中的弱苗,经不起风雨。当然,家庭的小气候可以比社会温暖一些。它应该是个避风港。这对未成年人是必要的。没有家庭的保护,把孩子一下子放到严峻的社会现实中去,那是危险和不允许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营造“家庭温室”事出有因,而且颇有道理。问题是,第一,“家庭温室”的温度不可高出学校和社会太多,否则孩子…  相似文献   

9.
在墨西哥历史上,71年来,第一位反对党人士披上总统绶带,执掌国家政权。他就是比森特·福克斯。 福克斯出生在墨西哥一个农场主家庭。他的父亲是爱尔兰后裔,母亲是西班牙人的后代,共生育了9个孩子,福克斯排行老二。福克斯生在首都,但出生后仅3天,母亲就带他到中部地区的瓜那华托州的一个庄园去了,他在那里度过了童年和少年。  相似文献   

10.
一支粉笔     
在我们家,害怕父亲是自然而然的,就连我们的母亲也害怕他。作为孩子,我和姐姐认为每个家庭都是那样的。每个家庭都有一个很难取悦的、捉摸不透的爸爸和一个保护孩子们的、亲爱的妈妈。我们认为一切本来就是如此的。  相似文献   

11.
采用量表法对100名少年犯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测查。结果表明,少年犯的心理健康水平要远远低于同龄人,但真正有心理问题的人数只占7.4%。从各因子的检出率来看,敌对因子的检出率最高,恐怖因子的检出率最低。在其影响因素上,少年犯的心理健康状况在家庭结构上表现出显著性的差异,离异家庭少年犯的强迫、敌对症状要高于单亲家庭和双亲家庭。  相似文献   

12.
道德修养与法律意识是调节人们行为的原动力.大学生的道德情操和法制观念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促进依法治校,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当前提高大学生道德修养与法律意识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孩子是我们的未来,而孩子的未来又决定于我们从小对他的培养。我们是这样对孩子进行培养的。一、培养孩子持久的乐观情绪。在城市,绝大多数的家庭都是双职工,都有一个送孩子入托儿所的问题。为了使孩子从小能适应各种环境,从孩子诞生那天起,我就注意培养孩子的乐观情绪。每当  相似文献   

14.
李昭晖 《教书育人》2012,(31):70-71
"老师,他打我!""老师,他推我"……在学校,这种打闹声音我们会经常听到,教师该如何应对呢?不责备?孩子会打得更厉害;真要责备?好像也没多大的事。其实,这和学生的年龄及生活环境有关,学生的年龄小,自控能力差,再加上现在的孩子都是家里的独子,家长深怕孩子受到欺负,总是跟孩子说"你去打,打伤了爸爸帮忙看"之类的话,使得孩子产生了喜欢攻击别人的想法。具有关资料显示,70%的少年犯在学生时期存在攻击性行为,所以,矫正  相似文献   

15.
孩子来到人间的第一站就是家庭。从此,家长便担负起抚养和教育孩子的历史使命。每一个人都要经过孩提时代,全国特级劳模年景林也不例外。他是怎样从一个普普通通的孩子成长为我国商界“一颗耀眼的明星”呢?我们不妨追溯一下给他的一生以重大影响的家庭教育。  相似文献   

16.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只有家庭的和谐,社会才能和谐!而家庭的和谐重在关爱孩子。让孩子幸福,让孩子快乐,让孩子健康成长,是我们每个做父母的心愿。构建和谐的家庭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职责,需要家庭的每一个成员都要付诸行动。在我任教班级中据我了解有好几位家庭已经破裂,父  相似文献   

17.
在目前的道德环境中,即使有家长们的大力支持,教育年轻一代成为具有较高道德修养水平的公民,亦非一件易事。不过教育家们清楚:假如缺少家长们的支持,教育者的影响将是极其有限的。即使学校能够在课堂上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可这种学校养成的道德品质,假若在家庭里得不到现有的巩固的话,也就不大可能对一个孩子的性格产生永久性的影响。为此,学校和家庭必须为共同的目标而奋斗。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  相似文献   

18.
这也许是现代家庭大多数孩子的心声,我替他们说出。我一直认为,我们这个社会大多数家庭都在为子女的教育而累,大多数父母对孩子的"爱"都是疲于奔命,"爱"往往成了控制子女的理由……剖析父母的这种心态,除了人的天性之爱,还有对后代的责任感,以及父母的自私心和虚荣心。父母想让孩子完成  相似文献   

19.
点名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在十里沟中学做教师。十里沟在苏皖交界处,是大别山系的余脉,地处偏僻,现在那里建了铁山寺国家森林公园,那时是省第二少年犯管教所的所在地。九月了,天高气爽,校园里散发着青草味儿和扑鼻而来的书香。新学期开始了,又一茬新学生象是枝条上刚发的芽。老师熟悉这些孩子是从点名开始的。这么多年过去了,学生一茬茬象出巢的小鸟,记住的不多,令人难忘的是一次特殊的点名,一个特殊的学生。他叫丁丁,是个少年犯,我们学  相似文献   

20.
正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哪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健健康康地成长?作为教师的我们,如果能以自己微薄的爱,给一个家庭带来欢乐和希望,这又是多么的令人欣慰啊!记得那是学前教育的第一天,我发现我班的一个小胖墩东东非常特别——老师在讲台,他就到处跑;叫他站到前面,他就把讲台当成自己的舞台,手舞足蹈;把他放在后面吧,他又跟你玩起了躲猫猫,一不留神就不知去哪儿了……面对这样的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