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陆润庠(1841~1915)字凤石,号云洒、固叟,元和(今江苏苏州)人。同治十三年(1874)状元,历任国子监祭酒、山东学政、国子监祭酒。以母疾归苏州,总办苏州商务。光绪年间曾任工部尚书、吏部尚书,官至太保、东阁大学士、体仁阁大学士。宣统三年(1911)皇族内阁成立时,任弼德院院长。辛亥后,留清宫,任溥仪老师。民国四年卒,赠太子太傅,谥文端。  相似文献   

2.
清代的国子监,是封建统治阶级培养人才的最高学府。它既是进入仕途的桥梁,又是向科举制度的金字塔攀登的阶梯。清初,沿袭了明代的制度,南京和北京都设有国子监。顺治七年(1650),改南京国子监为江宁府学,保留了北京国子监,称为国学,亦称太学。清代的统治者对国子监是非常重视的。顺治元年(1644)就设置了祭酒、司业、监丞、博士、助  相似文献   

3.
段建民 《教师博览》2002,(12):52-52
祭酒封建王朝专门教育公卿大夫和三品以上官僚子弟的学校称国子监或国学、太学。国子监的最高长官称祭酒(祭酒原非官名,古代人宴会或祭祀时,推一年高望重的人先举杯以祭,称祭酒。隋唐以后始称国子监的主管官为祭酒),官多为从四品。司业隋后至清末,国子监设有司业官,为国子监的副长官,协佐祭酒掌国学诸生训导之政令,官为正五、六品。博士国子监的助手,官位多在正七品到正六品。为培养各类专门实用人才,从东汉到隋末,在当时的京城还建有各类专科学校,依据其专业,分别设立了律学博士、医学博士、武学博士、算学博士、书学博士等…  相似文献   

4.
<明史·孙懋传>裁陈霁为南京祭酒,这与<明实录>等史籍记载不一致.依据<明实录>整理出的1496-1521年间的南京祭酒年表并无此人,其他史籍南京祭酒年表亦无此人,但<明实录>和<国榷>等史籍都载陈霁为国子监祭酒.张邦奇撰写的墓志铭勾勒出陈霁仕官轨迹,透露了任职国子监的信息.据官私史籍与时人文集可断定陈霁为国子监祭酒.  相似文献   

5.
唐朝元和15年(公元820年),韩愈当了国子监祭酒(相当于现在国立大学校长的职位)。因那时全国只有一个国子监,所以他的职位和名望是很高的。韩愈担任祭酒以后,认真办教育,并奏请皇上,严格选择有真才实学的人到国子监任学官。他对有学识的教师十分尊重。当时国子监有一位直讲(学官名称),对礼学研究颇深,礼学课教得很好,但容貌丑陋,出身贵族的学官瞧不起他,甚至不肯与这位直讲同桌吃饭。韩愈知道后,很气愤,于是命令他的下属官员把礼学直讲请来,并说:“让我陪他吃饭。”  相似文献   

6.
翁同和     
翁同和(1830——1904),字叔平,江苏常热人,光绪帝的师傅,清末支持变法的官员.其父翁心存为道光、咸丰、同治三朝重臣,曾历任尚书、大学士等要职,翁同和于1856年(咸丰六年)会试中状元,入翰林院为修撰,同年又充任实录馆协修,1858年主持陕甘乡试,充陕西学政,不久因病回京,1862年(同治元年)充会试同考官、山西乡试正考官、日讲起居注官等.1868年被召入弘铸殿,为东西两太后及同治帝讲读,受到嘉许,1868年晋升国子监祭酒,1871年晋升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1875  相似文献   

7.
包佶行年述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佶任度支郎中当在大历七年(772)十月到大历十二年(777)间,从岭南遇赦北归后在大历十四年(779)六月到建中元年(780)二月间为晏奏起为盐铁转运使判官,建中二年冬十一月丁丑户部郎中包佶因判度支案而权领勾当诸道轻货盐铁使兼充江淮水陆运使。汴东水陆运两税盐铁使和汴东水陆运盐铁庸租使为包佶在建中三年八月与十二月分置此二职时所任,不可混为一谈。包佶任国子监祭酒时曾诏补郊庙乐章,《全唐诗》所存之包佶《祀风师乐章》、《祀雨师乐章》为任国子监祭酒、秘书监时所撰。包佶卒于秘书监任,丹阳郡公当为卒后所封。  相似文献   

8.
钱仲联(1908-2003)名萼孙,字仲联,以字行,号梦苕,又号苕隐.苏州大学终身教授.江苏常熟人,祖籍浙江湖州.著有<梦苕庵诗存>等.祖父钱振伦,道光十八年(1838)戊戌二甲进士,曾任国子监司业,扬州、淮阴书院山长.为清体仁阁大学士翁心存女婿,协办大学士翁同龢的姊夫.  相似文献   

9.
朱国祯(1558—1632),字文宁,号平涵,浙江南浔镇人。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一生中做过史官,南、北国子监祭酒,礼、户两部尚书。天启四年(1624),还一度以建极殿大学士身份出任内阁首辅,旋以珰焰,三疏引疾归。朱国祯虽官至首辅,但其政治建树不大。他一生的主要业绩是在史学方面。他留给后人的史学作品有《皇明史概》和《涌幢小品》。前者是一大部头明史著作,后者是一部主要记载明代各方面情况的史料笔记。《涌幢小品》因为版本较多,流传较广,常为后代治明史者所征引,故而大家比较熟悉。相反,《史概》因版本单一,流传不广,一直以善本书籍,沉睡  相似文献   

10.
吏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张佐辰张佐辰,崇祯十六年(1643)癸未科进士。未殿试。南明时官吏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其人其事在《明史》、《南明史》中均有所记述。钦赐一品出使泰国的外交使臣郭石渠郭石渠,字文渊,贵州思南县邵家桥凤鸣场(旧称阜民场)人。14岁中秀才,17岁以一篇《事君能致其身》的考卷中乡试第一名(解元)。清雍正五年(1727)进士。官翰林院检讨,  相似文献   

11.
国子监简介     
国子监是中国古代的教育管理机构和最高学府。也称国学或国子学。在监读书的主徒被称为监生、太学生或国子生。国子监始建于公元276年西晋时代,时称国子学,隋朝政为国子监。唐宋时期,国子监作为国家教育管理机构,总辖国子学、太学、四门学等。元代设国子学、蒙古国子学、回回国子学等等,亦称为国子监。明清国子监兼具国家教育管理机构和最高学府的双重性质。明代设北京国子监和南京国子监,主管监务人员称为祭酒,监生可以选任六品以下官员。清代国子监沿袭明代体制,“设六堂为讲肄之所”,“穴堂讲师,极一时之选”。后来逐步衰退,…  相似文献   

12.
关于凌初的交游 ,目前学术界所考知的已有汤显祖、袁中道、李维桢、冯梦祯等十数人。本文根据新发现的一些资料 ,试图对凌初的交游情况作进一步探索。朱国桢朱国桢 ,一作国祯 ,字文宁 ,号平涵 ,浙江乌程南浔人。《朱文肃公集》载《自述行略》、《明史》卷二百四十有传。生于明嘉靖三十七年 ( 1558)。 6岁开始读书 ,14岁开始应试 ,经 4次考试才考取秀才。此后一面授馆为生 ,一面应试。万历十六年( 1588)年中举 ,第二年中进士 ,为翰林院庶吉士。万历三十三年 ( 160 4 )授南京国子监司业 ,四十年 ( 1612 )任国子监祭酒。天启三年 ( 162 3)…  相似文献   

13.
甲骨文是我国殷商时代刻划在龟甲和兽骨上比较成熟的文字。可是三千多年来,人们对它不甚了解。它的发现是近代考古史上一件大事。第一个揭开甲骨文之谜的是清代王懿荣。1899年,任国子监祭酒(最高学官)的著名金石学家王懿荣,患了疟疾。他精通医道,一次从药中  相似文献   

14.
王泽清 《现代语文》2004,(11):40-40
据说明朝时期,一次,因皇上一件什么事很顺心,臣下便纷纷写诗作贺。祭酒(最高学府国子监的主管官员)先生在他的贺诗中因笔误把“雕弓”写成了“弓雕”。“雕弓”的字序不可颠倒。这时.某监生(在国子监读书的生员)一看.不觉大喜,这正是奚落老师表现自己的机会,立即吟诗一首:  相似文献   

15.
大学士是明代的核心官职。学界对大学士的排名规则以及首辅的确定缺乏深入研究。文章认为明代大学士拥有宰相的核心特征,具有宰相之实。大学士的排名遵从四个规则:排位首看加官;加官同,看殿阁;官职同,看任职先后;同时任命,看列名先后。根据这些规则,总结出了仁宗以后历任首辅名单。明代大学士排名之严格,是前代以及随后的清朝所没有的。明朝的内阁与首辅制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包国滔 《教育史研究》2006,(3):13-16,35
明代国子监在洪武中期的发展是最为充分的——从组织管理、教学质量到学生出仕、成就及影响,都达到了有明一代空前绝后的高度。这一局面的出现,既是朱元璋对国子监教育高度重视、励精图治的结果,也与国子监祭酒宋讷的努力息息相关。宋讷在整治国子监过程中所形成的治监之道,不仅促成了洪武中期国子监的鼎盛和辉煌,而且为当今如火如荼的教育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17.
明代大学士彭时,是正统十三年状元,又是有明一代164位内阁大学士之一。但是.关于彭时的生卒年,就有几种不同的记载。本以历史献为依据.对彭时的生卒问题进行了细致的辨证,得出了翔实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燕园     
燕园位于常熟古城区,为清乾隆年间东阁大学士蒋溥之子、台湾知府蒋元枢所建,初名蒋园。乾隆四十五年,蒋元枢渡海遇险,回常熟后,取“燕归来”之意,更名为燕园。  相似文献   

19.
周治 《教育文汇》2011,(3):43-43
清康熙年间,桐城人张英在京城任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有一年,他老家张姓人做屋起墙脚时与邻居吴姓人发生争执,张家人便驰书请他出面处理。  相似文献   

20.
《辅导员》2011,(13):118-118
大学士纪晓岚才高八斗,文思敏捷,乾隆皇帝出行经常让他伴随左右。有一年,乾隆皇北巡,一行人浩浩荡荡,纪晓岚也在其中随行。他们一路游山玩水,好不快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