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钱亚萍 《海外英语》2014,(21):240-241,247
动词和小句变式之间的对应关系一直是语言学研究的热点话题。该文以概念框架为基础,根据Levin的动词分类,并以感知类动词中的两组动词为例,构建感知事件的概念框架。  相似文献   

2.
施琳 《海外英语》2012,(14):234-236
该文以概念框架理论为理论基础,为领属事件构建了作为感知运动系统和语言表达系统连接部的领属事件框架,并设法找到其涵盖的两部分:共享的概括性概念内容和各变式的特异性概念内容。并以领属类动词中的两组动词为例,来寻找动词准入变式的语义条件。  相似文献   

3.
基于语言系统的一致事实,概念内容在认知操作过程中与感知运动以及语言表达相连通并相互激活.该连通部可称作概念语义.概念结构根据其表达的特征,又可归入各种相应的概念域.研究运动动词类小句(简称运动小句)表达及其概念框架可知概念框架涵盖各变式共享的连通感知运动系统的概念内容并从概括性内容细化延伸获得特异性变式概念内容.  相似文献   

4.
程骋 《文教资料》2012,(4):34-35
本文主要在认知研究的范式下探讨英语小句,尤其关注语言系统的认知操作。投掷类事件Levin在研究投掷动词和变式对应关系方面已获得阶段性成果,但在分类上也存有问题,这些问题可以通过概念框架来解决。概念框架涵盖各变式连通感知运动系统的共性概念内容及其特异性概念语义。  相似文献   

5.
Beth Levin在《英语动词分类和变式》中把动词分为49大类。以认知功能模式的概念框架为理论基础,以Levin的搬运小类动词为研究对象,分析该类动词共有的概念语义和动词可以准入的小句变式,以及动词进入不同变式的语义条件,构建搬运事件的概念框架,同时指出Levin搬运动词分类的不足。  相似文献   

6.
动词和小句变式之间的对应关系一直是语言学的讨论热点。因此,基于Levin的动词分类,以概念框架为理论基础,构建投掷事件的概念框架,借此以讨论动词类型和变式之间的语义关系。  相似文献   

7.
丁小芳 《海外英语》2015,(1):226-227
动词和小句变式之间对应关系长期以来一直是语言理论研究和争论的热点。该文以概念框架理论为基础,构建结合事件的概念语义框架,来看Levin的动词分类是否合理,更好地了解动词的使用及其变式。  相似文献   

8.
感知动词是一种表达心理活动的动词,是人们感知世界时所产生的动作、状态和思想的描述,对感知动词的研究可以揭示出感知动词的词义和实际之间的关系。而多义性是语言的共性,可以满足人们表达的需要,英语感知动词作为典型的多义词汇,通过对其多义性的研究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英语的语言特色。本文主要研究了英语感知动词的多义性,以期为英语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框架中,以分析英汉听觉动词概念隐喻为基础,对英汉听觉动词语义扩展的异同进行了系统的对比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在“非宾格假说”的理论框架下,对中国学生英语作格动词的习得进行了研究。中国学生对作格动词误用的根本原因是对作格动词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概念界定。提出把中动语态引入现行英语语法体系、增加作格动词的输入频率和重视作格动词用法等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1.
Levin在研究任命动词和其变式对应关系方面已获得阶段性成果,但也存有遗留问题。本文作者试图根据概念框架理论来对Levin对于任命动词的分类、动词类型和变式之间的语义对应关系进行重新分析,并试图找出不合理的地方,然后重新分类。  相似文献   

12.
根据框架语义学,人脑在感知世界的过程中形成各种概念结构。这些概念结构被框架语义学称为框架。框架由各种概念构成且彼此关联,这些彼此关联概念叫做框架元素。框架及其元素是一个完整的概念系统。本文根据框架语义学的上述基本原理开展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研究,但把研究范围限定在说明文。本文试图运用框架语义学探索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新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并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相似文献   

13.
文章主要以概念框架理论为基础,分析雕割类与工具类动词的各种小句子变式,旨在发现这两类动词与其句子变式之间的语义连通关系,初步探讨语言系统建构过程中的认知过程。  相似文献   

14.
罗颖 《语文知识》2011,(2):69-71,91
本文对《汉书》中双音节感知动词的句法分布状况及表达方式和表义功能与内部差异进行考察和分析。双音节感知动词对主语的共现是强制性的,而对宾语的共现要求是较随意的;在语义功用方面,主要是表示主体当事的心理感知或感知活动。有的感知动词兼表感知和情状。  相似文献   

15.
王艳金 《考试周刊》2014,(51):66-67
一些非移动动词经常转化词义,用来表示移动的含义。究其原因,是这些动词表示的动作方式导致了移动的产生,并在构式的作用下实现了词义的转化,这个转化过程的实现能用概念框架理论加以解释,并得到一些发声动词在移动事件中用法的绝好佐证。  相似文献   

16.
阻碍学习者正确选择论文体动词的因素有两个:一是多样性问题--与学习者储备的论文体动词数量贫乏有关;二是准确性问题--与学习者错误使用论文体动词有关.本文主要针对第二个方面,从语义分析角度为一些常用论文体动词勾画出一个概念框架,以期帮助外语学习者在学术论文写作中恰当使用它们,并且为这类动词的分析、学习提供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法语是人类交流的重要语言之一 ,学好法语 ,其动词的掌握是十分重要的。法语的感知动词有着特殊的使用形式 ,因而 ,在法语感知动词引导补语从句时 ,法语学习者容易产生对句子意义的理解错误  相似文献   

18.
进入"多(么)V~"感叹格式V处的动词主要是心理动词和使令动词。心理动词的使用让整个格式带上很强的主观色彩,而使令动词的使用置感知主体于被动感知的地位,整个格式因此具有较强的客观性和体验性。此外,还有少量双音节动词和三音节动词及其复合结构,这些动词(结构)由于句法格式的强制作用,发生转喻,生发出抽象的程度义。  相似文献   

19.
名词动用这一语言现象是指把名词临时用作动词,执行动词的句法功能。文章试图从认知语义学关注的几种认知操作模式(转喻、隐喻和概念整合)入手,建立统一的认知机制分析框架,揭示这几种认知操作模式的相互作用在名词动用产生和理解过程中的运作规律。  相似文献   

20.
一、谓语是表示感知动词、说明性动词和判断动词“是”的是单句。谓语是看见、知道、感到、得到、认为、了解、希望、觉得、说明、证明、表明等感知动词、说明性动词充当的,这个句子就是单句,并且这种单句的宾语常带单句或复句形式作宾语,在这种情形下,切不可认为此句是复句。例1:我知道他又尖又猾,心狠手辣。这个句子是单句。主语“我”,谓语“知道”,是一个感知动词,宾语“他又尖又猾,心狠手辣”,而这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