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揆叙,字恺功,号惟实居士.满洲正黄旗人.为明珠次子,性德之弟.生于康熙十三年(1674年),较性德小19岁.揆叙少有诗才.学诗于清初著名诗人查慎行(号初白,字夏重,有《敬业堂诗集》,《补注东坡编年诗》等).《敬业堂诗集》第十七卷《闻恺功有塞外之行,邀余重宿郊园,赋此志别》诗云:“忆子从我游,翩翩富词章.十三露头角,已在成人行.”康熙三十五年,揆叙授翰林院侍读.历官翰林院掌院,都察院左都御史.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卒,年44.谥文端.有二子,一名永缓,官荫生;另一名永福.雍正初年,因恺功涉及生前曾拥立太子胤祀事而被夺去溢号.也因此,揆叙虽身为高官,然除国史馆本传而外,再未见有关于他的传、状、碑、志等,生平资料较少.揆叙著有《益戒堂集》十六卷、《鸡肋集》一卷、《隙光亭杂识》六卷、《后识》六卷;辑《历朝闺雅》十二卷.均为罕传本,较难得见.惟铁保纂《熙朝雅颂集》载其古近体诗共69首(古体诗16首,近体诗53首,流传较广).与揆叙同时代的徐倬在《修吉堂文稿》中有恺功诗序,内称:“夏重(查慎行)又为余言恺功虽居乌衣朱桁,而意致洒闲,常若在灞桥风雪中.诗得力于浣花(杜甫)、昌黎(韩愈)、眉山(苏武).”徐倬评揆叙诗“如九皋之鹤,唳彻于天,而霜青露白也,如紫府仙人,雪月交光,而独立于瑶台之上也.至其兴寄  相似文献   

2.
查慎行(1650-1727年),字悔余,本名嗣琏,字夏重,晚号初白老人.海宁(今属浙江)人.清初诗人.年少时机敏聪明,5岁即能写诗,10岁时写《武侯论》,被人称为“旷世才”.可他怀才不遇,屡试不第.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康熙帝东巡,经友人推荐,被召往行宫赋诗,深得康熙赏识,赐以进士出身,授翰林院庶吉士.3年后改编修,派值南书房.雍正四年(1726年),其幼弟查嗣庭主持浙江乡试,试题中有“维民所止”,被人告发说“维止”两字即“雍正”去头,劾大不敬.查嗣庭被戮尸枭首,他也被株连下狱.后虽被免罪放回,然经此浩劫乃一病不起,逾二月而亡.著有《槐簃集》、《敬业堂诗集》、《补注东坡编年诗》等.主要书斋号有槐簃、得树楼等.  相似文献   

3.
傅山与顾炎武唱和诗共有六首。第一次唱和诗两首,是在清康熙二年(1663)所作。丁宝铨《傅青主年谱》:“(康熙)二年癸卯,五十七岁:崑山顾宁人访先生于松庄,赠五律一章,先生依韵答之。”丁宝铨刻《霜红龛集》(本文引《霜红龛集》,均为丁宝铨刻本)卷九载有傅诗,并附有顾诗)《亭林诗集》卷四载有顾诗。第二次唱和诗三首,也是在清康熙二年。《傅青主年谱》没有记载,《霜红龛集》也未收这次唱和诗,《亭林诗集》卷四收有顾诗两首。第三次只是顾炎武寄侮山诗一首。《傅青主年谱》:“(康熙)十三年甲寅,六十八岁:是年顾宁人有寄先生《土堂山中诗》。”《霜红龛集》附一、《亭林诗集》卷五均载有此诗。现把这六首诗按写作时间分三组,注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查慎行酬唱诗初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清代康熙年间著名诗人查慎行的酬唱诗,不仅数量多,而且内容丰富,风格独特,是查诗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展现了查慎行与皇帝重臣间应制酬答的风貌,又反映了他与当时著名文坛学子的频繁交往与亲密歌吟,同时也勾画出他们家族间的浓郁亲情。在艺术上,查慎行的酬唱诗感情真挚,基调乐观开朗,擅用白描手法,语言质朴无华、通俗明快、含蓄隽永。对查慎行乃至文人酬唱诗进行考察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李商隐诗集版本系统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商隐诗集系由北宋人陆续搜求编次刊刻而成,时间不晚于庆历元年(1041),有《李义山诗》、《李商隐诗集》、《李义山集》三种不同名称之版本,今均不存。根据对流传的各种版本详细比勘和有关记载,现存李商隐诗集实为一个大系统之下四种不同的次版本系统,即《李商隐诗集》三卷本系统,《李义山集》三卷本系统,季沧苇抄本、朱鹤龄注本及《全唐诗》的三卷本系统,明代分体刊本系统  相似文献   

6.
于坚,1954年出生于云南。出版的诗集有《诗六十首》(1989)、《对一只乌鸦的命名》(1993)、《一枚穿过天空的钉子》(1999)、《便条集》(2002)、《诗集与图象》(2004)《于坚集》5卷(2004)。长诗有《零档案》《飞行》。多次获奖。现供职云南省文联。另有纪录片、戏剧等。这里选择他的《塑料袋》和《鼓浪屿便条》进行赏读。  相似文献   

7.
《精选陆放翁诗集》为现今可考的陆游早期重要诗歌选本,在元明两代的陆诗接受活动中发挥过重要作用。该选本是由罗椅《涧谷精选陆放翁诗集前集》十卷、刘辰翁《须溪精选陆放翁诗集后集》八卷以及《别集》一卷在坊间流传中逐渐合并而成。国内现存的《精选陆放翁诗集》版本都是由罗椅《涧谷精选陆放翁诗集前集》、刘辰翁《须溪精选陆放翁诗集后集》及刘景寅《别集》三集合刊的本子,这些本子卷帙数量相同,收诗情况一致,应属于一个版本系统。国外有和刻本,其版本情况与国内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8.
赵翼《瓯北诗话》一书的写作,至迟在嘉庆二年(1797)就已经开始准备;嘉庆六年(1801)秋天,赵翼曾将写好的唐、宋、金7家诗话给洪亮吉看,后反对他以查慎行配作8家的写作计划;但赵翼没有接受他的意见,反而添上了高启、吴伟业、查慎行三人,于嘉庆六年冬天完成10卷本《瓯北诗话》写作;并于第二年夏天刊印。而全书12卷的最后完成当在嘉庆九年(1804)。选择唐宋以来各代优秀诗人加以评述的写作体例,充分体现了赵翼一贯的发展变化的诗歌史观;尤其是通过把当代诗人查慎行、昊伟业树为经典,赵翼强调了“爱古不薄今”的诗歌史观。这样的写作安排。反映了以赵翼为代表的清乾嘉时期人对自己、自己所处时代的学成就在整个学史上获得承认的自信和渴望。  相似文献   

9.
施闰章及其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闰章(1618—1683),皖南宣城双溪人。字尚白,一字纪云,号愚山,一号媿萝居士,晚年又号蠖斋、矩斋。顺治六年(1649)进士,历官顺治、康熙两朝,曾任刑部主事、山东学政、江西参议分守湖西道,晚年奉诏纂修《明史》,官终翰林院侍读。施闰章是清初文坛、诗坛的名家、大家,与山东宋琬齐名,有“南施北宋”之誉,其诗被称为“宣城体”。所著有《学馀堂文集》二十八卷,《学馀堂诗集》五十卷,以及《蠖  相似文献   

10.
温飞卿集,《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握兰集》三卷,《全筌集》十卷,《诗集》五卷,《汉南真稿》十卷。”观此,则其诗集仅五卷。明人曾益和、清人顾予咸即据宋传本对其诗作了注释校补,康熙间顾嗣立又重校刊行,勒为诗集七卷、别集一卷,又采诸英华等为集外诗一卷,合为九卷。《全唐诗》编温集亦为九卷,收诗335首,与顾氏校注本卷帙次序合,可是其中有14首与盛、中、晚唐十一家重出互见,某些篇章在宋代已经歧异,前人虽间有辨误,但多存有疑问,今以《全唐诗》中之重出篇章,兼考唐诗诸总集及历代流传情况,求证以飞卿及诸家之行事,略作甄辨。  相似文献   

11.
《进书启》     
这篇《进书启》中的“书”,指的是《乾元诗集》该书是越南西山时代盛王郑森命其翰林官潘黎藩将他的父亲恩王郑楹(1720-1767)的诗,分类分事编辑成一部四卷的汉字诗集,《进书启》便是该书编成后,播黎藩向郑王“进书”时写的一篇章。全篇字对仗工整,  相似文献   

12.
莫友芝毕生从事诗文创作和学术研究,著述等身。尤为可贵的是,他千方百计搜求黔中地方文献,得友人资助刊印,为后人留下宝贵的文史遗产。重要成果有《黔诗纪略》(贵州明代诗歌总集)33卷,周渔璜《同野诗集》4卷,《雪鸿堂诗搜逸》3卷等。在江宁书局、苏州书局和维扬书局任总纂,主持校勘和刊印三部巨型史籍《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和《隋书》,贡献巨大,功在千秋。  相似文献   

13.
二、无名氏诗误入作家诗集 前述诸例,殆属作家诗误入无名氏集,即在采辑无名氏诗时,因失于鉴别,往往误收作家诗入无名氏集中。反之,在采辑作家佚诗时,又往往出现误收无名氏诗的现象,即常常将无名氏诗误收进作家诗集内。此例亦不少见,尤以从《文苑英华》、《乐府诗集》以及其他类编诗的总集本或选集本中辑佚作家诗时,或有兼收后题缺名者为常见。 《全唐诗》卷七八七无名氏集三载《秋日悬清光》,又重见《全唐诗》卷一二七王维集中,题作《赋得秋日悬清光》。检《文苑英华》卷一八一“省试”卷载此诗,题下缺  相似文献   

14.
陶渊明《饮酒》诗中有一句人们颇为熟悉的名句,那就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后世流行的各种版本的陶诗集子中,这句诗的文字面貌均如此。其实,该句诗的原貌并非完全如此,其中的“见”字应作“望”字,即:“采菊东篱下。悠然望南山。”追考有关陶诗的版本可证:南朝梁代萧统所编的《昭明文选》最早收录此诗,诗中作“望”字;唐初欧阳询等人所编的《艺文类聚》(卷65)摘录了此诗,诗中也作“望”字。  相似文献   

15.
近时受李教授灵年兄转托,为《中国历代僧诗全集》整理4部诗集。从平山沙门行昱所著《晴空阁诗集》,却意外地发现《曹楝亭银台兼摄两淮盐院呈赠》七律一首。诗曰: 花柳江南锦障开,天心特简摄盐台。 垂裳早辅君王德,煮海争夸相国才。 禅阅却从三昧得,诗篇况自八叉来。 当头明月无私照,旌节何时顾草莱。诗作于康熙四十四年(1705),岁次乙酉。行昱写这首呈赠曹楝亭七律诗,正值康熙御驾南巡之时。这有呈赠诗前后多首诗为证。此前有《三月初九日清江浦接驾》(2首)、《十一日驻跸高桥》、《恭和御制赐高旻寺僧纪荫诗原韵》、《乙酉闰四月初一日銮回驻跸高旻寺御前应制赋得龙出晓堂云》、《初二日御赐澄旷二字恭颂》,在呈赠诗之后还有《恭和御制塔湾行宫诗原韵》、《初六日恭送圣驾谢恩》。从前后诗题可知康熙此次乙酉南巡,涉及地名有清江浦、高桥、高旻寺和塔湾行宫,时间从三月初九至四月初六,几近一月。  相似文献   

16.
作者朱自清,字佩弦,一八九八年生于江苏东海县,因祖父、父亲在扬州仕宦定居,所以他自称是“扬州人”。幼年受的是传统的古典教育。一九二○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在大学求学时代,就开始创作新诗。一九二三年发表了长诗《毁灭》,在当时诗坛上发生很大的影响。一九二四年,出版诗集《蹝迹》,其中第一首诗是《光明》,他感到世界的黑暗,急切地追求光明,诗的结语是“你要光明,你自己去造。”表现了他的积极的生活态度。一九二五年任清华大学教授,创作开始转向散文。他自己介绍他的  相似文献   

17.
晚唐诗人李群玉,字文山,湖南澧州人。元辛文房称其清才旷逸,诗笔遒丽,名盛当时。《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李群玉诗集》三卷,后集五卷,宋临安府棚前陈宅书籍铺刊本卷同,见四部丛刊初编一六七缩印本(以下简称书棚本)。至明末,毛晋汲古阁刻《唐人八家诗》,内有《李文山诗》三卷,分体编排,已非宋椠旧貌。清初季振宜辑全唐诗时,即据汲古阁本,康熙扬州唐诗局以季氏稿本为底本,编其诗三卷,共二百六十三首,其中作品又分别见于唐人十五个作家集中,达二十首之多,真伪混淆,历时已久。今依《全唐诗》李群玉卷,辅以书棚本、汲古阁本,并旁参它书,略作甄辨。  相似文献   

18.
沈廷芳诗从查慎行,文从方苞,能诗善文,是桐城派的代表人物,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然而,史料和现有一些文章对沈廷芳生平的记载存在差异。据考证,沈廷芳生于康熙四十一年(1702),卒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畹叔、椒园均为沈廷芳的字。沈廷芳而立之年步入仕途,为官二十六载。沈廷芳一生笔耕不辍,著述颇丰,为人治学堪为后学之榜样。  相似文献   

19.
张籍现存450余首诗中有30多首重出于他人诗集,对于这些"重出"诗,佟培基《张籍诗重出甄辨》已作比较深入地考辨,本文就佟文未考定的、证据不足的两首重出诗作补充甄辨。认为《送李评事游越》确为张籍之作;《赠项斯》为王建之作,题应为"寄贾岛"。  相似文献   

20.
左鹏军 《文教资料》2000,(1):103-107
关于晚清著名爱国诗人黄遵宪的诗作,除其生前自行编定的诗集《人境庐诗草》十一卷、《日本杂事诗》定本200首之外,尚有北京大学中文系近代诗研究小组所编《黄遵宪集外诗辑》(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此外,散见于其他文献中而不为上述诗集所载的人境庐诗,近年来陆续有新的发现。郑子瑜、实藤惠秀编校之《黄遵宪与日本友人笔谈遗稿》(日本早稻田大学东洋文学研究会,1968年)中,亦保存了若干首黄遵宪集外佚诗,笔者尝作《黄遵宪使日时期佚诗钩沉》一文,刊于《文教资料》1994年第2期。在此之前,笔者曾在王稻《扶桑游记》(钟叔河主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