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数学学习过程评价的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因此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是评价的重中之重。如何实施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是当今素质教育中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刘双友 《云南教育》2004,(26):30-31
《九年义务教育教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效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注重学习过程评价、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是新课程改进教育评价的两个重点。  相似文献   

3.
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的情感和态度;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了解每个学生的优点、潜能、不足以及发展需要,更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为此,新课程的实施“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4.
一、解读评估标准,为“绿色评价”启航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理念。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相似文献   

5.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相似文献   

6.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数学日记  相似文献   

7.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课程评价提出的基本理念是;“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在这一理念指导下,数学新课标提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总之,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数学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标准的这段要求,既指出了现代评价的意义,又给出了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评价依据。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开展,对学生的评价及如何评价越来越引起我们的重视,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相似文献   

12.
林纪捷 《广西教育》2004,(3A):12-12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本着“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理念,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大胆探索,勇于改革,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激励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根据“课标”提出的发展性评价的基本理念,我校近两年开展了小学数学教学评价课题的研究,对现行的数学教学评价进行了反思和改革,促进了教师的成长与学生的发展。现结合自己的实践谈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4.
新课标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本文通过新华区在学生数学学习评价改革中的具体做法和认识,阐述在新课程评价观下,评价命题的新思路、新方法,并从实践的层面总结了新的评价方法对学生学习及教师成长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鼓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相似文献   

16.
马霞 《甘肃教育》2007,(9X):53-53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数学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这就对教师的评价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评价的目的是教师能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效手段,下面我就新课程理念下对教师的评价方法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学生学习的自我评价是学校教育中和学生学习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人们往往注重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习惯于单凭考试成绩衡量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学生没有评价的权利,因而不能全面、综合地反映学生的发展程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所倡导的教育评价是一种发展性评价,它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突出学生个性的健康持续发展。它强调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的学习过程;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发现和挖掘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促进教师转变观念,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我们在实施新课程评价改革过程中,对数学学科发展性评语制的评价方式,进行了积极的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19.
新课标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本文通过新华区在学生数学学习评价改革中的具体做法和认识,阐述在新课程评价观下,评价命题的新思路、新方法,并从实践的层面总结了新的评价方法对学生学习及教师成长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方式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多元的、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心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