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三、《玄秘塔碑》的结构特征(一)字形的宏观样态柳公权的楷书,在结构上汲取了欧阳询的险峻挺拔,却不取其内敛紧收,故而比起欧体来更加宽博;汲取了颜真卿的宽博圆浑,笔画却不如颜体丰肥,字内的空间由此更加开阔,显得清朗舒张。在宏观的轮廓上,柳体楷书随着字形本身的特点而呈现出不同的态势。上下结构、上中下结构的字一般偏于纵长,左右结构、左中右结构的字一般  相似文献   

2.
《青苹果(高中版)》2013,(11):F0002-F0002
柳公权(778—865)唐代著名书法家。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封河东郡公,后亦称“柳河东”。柳公权擅长楷书和行书。初学王书,后精研名家笔法,受颜真卿影响最大。柳字秀劲规整,结构谨严,笔画锋棱明显,如斩钉截铁,偏重骨力,自创一格。颜体和柳体书法被后人誉为“颜筋柳骨”,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存世书迹有《神策军碑》《玄秘塔碑》《蒙诏帖》等。  相似文献   

3.
“颜筋柳骨”说的是唐代楷书的两种书体风格,分别指柳公权的“柳体”和颜真卿的“颜体”。这两种书体将唐代的楷书艺术推向了顶峰。中唐时期的颜真卿以其“内含筋力,形体端庄,楷法尽备,笔力雄强,气魄宏伟”的书风.自成一家,深受广大初学书法者的喜爱,故有“学书先学颜”之说。下面就颜真卿及其代表作《颜勤礼碑》简单地向同学们展示一下这一书体的魅力。  相似文献   

4.
张纯 《湖南教育》2006,(12):31-31
风和日丽的春天,午后的阳光显得格外温暖,我踏着轻松的步伐来到了初一某班的教室。相互问好之后,我开始了我的开场白:生活中,我们都渴望美、追求美。美无处不在。有自然界的美,有行为习惯的美,有形象美,有精神美等。这节课我们一起回到历史的长河中,去感受隋唐时期的艺术美。首先,请同学们欣赏几幅漂亮的书画作品。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欣赏颜真卿的《颜氏家庙碑》和柳公权的《玄秘塔碑》,并讲述颜真卿少时家贫缺纸笔,  相似文献   

5.
书心     
<正>从小学高年级起,我开始学习书法,临摹柳公权的《玄秘塔碑》《神策军碑》。进入师范学校后,虽无书法教师,但我仍临池不辍,学习颜真卿的《勤礼碑》,直到工作后十余年间都在研习楷书,柳颜欧虞赵均有涉之,专精于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偶尔有作品,也只是形式的表现,有呆板拘谨的匠气,总是表现不出生动的韵味。多问、善问是我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学子》2012,(8):F0003-F0003
王怀中,男,1962年4B出生于江苏省连云港市。现主要任教小学语文。曾在学校做专职习字教师。中学时,爱上书法篆刻。书法早期学习柳公权楷书,颜真卿楷书与行书,如,临摹《玄秘塔碑》《麻姑仙坛记》《争座位稿》;再学习隶书、篆书,如,临摹《石门颂》《石鼓文》;后又学习《爨龙颜碑》《爨宝子碑》。学书法的同时学习篆刻、木刻。篆刻主...  相似文献   

7.
柳公权是我国晚唐著名书法家,后世将他的书法与颜真卿的书法并称为“颜筋柳骨”.柳楷的《玄秘塔碑》是受推崇的好范本,以其内和外拓的笔法,使其字的结构疏朗开阔,清劲方整,为了有助于赏析和学写柳楷,本文较详细地阐述了柳楷形成的渊源与艺术特色,同时揭示出柳楷不宜初学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分别代表了初唐、盛唐、晚唐三个不同时期的楷书成就.这三种楷书形态的形成既与当时的社会发展现状有关,又与当时的审美情趣有关.本文结合唐代各种艺术形态的审美趣味,分析欧体、颜体、柳体的基本特征,探讨其中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9.
颜真卿在书法上的贡献是多方面的,这里仅论述两点:一是对影响和控制书坛四百余年的“二王”书体进行了革新,自创了颜体。关于颜真卿革新成功的原因,必须看到颜氏家族自颜回以来所形成的优秀道德人格在颜体形成中的作用。二是在书法美学方面,颜真卿重举壮美大旗,其家族的优秀道德人格促进了他对壮美思想的追求,颜真卿成为书品之美与人品之美高度契合的典型。  相似文献   

10.
书法作为祖国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历来受到各族人民的喜爱。中国书法经过了三千年的漫长历史,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起,发展至今先后有金文、石鼓文以及真、草、隶、篆、行各种书体臻于完善,且各种碑帖、墨迹作品汗牛充栋,浩如烟海,不胜枚举。为了使中小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一种字体,精选教材内容,是首要问题。初学书法往往从楷书着手,在楷书上有了~定的基础才能学习其它的书体。盛唐时代,是楷书发展的高峰时代,其典型书家代表有欧阳询、虞世南、诸遂良、薛稷、颜真卿、柳公权等。其中,中期优秀书法家颜真卿所写的字点画厚重饱…  相似文献   

11.
柳公权(778-865),字诚悬,唐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自幼好学,十二能为辞赋,稍长博贯经史,元和初擢进士第.官至太子少师、弘文馆学士等,《旧唐书》有传,是晚唐时期的大书法家. 他的书法,初学王羲之,又遍习隋唐以来的楷书,融合欧阳询、褚遂良、李邕、颜真卿等各家之长,自成一家,人称柳体.柳公权比颜  相似文献   

12.
王静 《黑河教育》2013,(9):78-78
笔者从小就学习颜体书法,当时觉得颜真卿的字很有神韵,粗壮而不笨拙,刚毅而不呆板,颜真卿的字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柳公权、苏轼、黄庭坚等古代著名书法家都是在学习颜体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的。笔者从事中等职业学校美术教学后,了解到颜真卿不平凡的一生,他的人品和书品都值得我们学习,所以我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开始学习书法要从学颜开始。颜真卿,字清臣,祖籍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开元进士,曾为平原太守,故世称颜平原。历任吏部尚书、太子太  相似文献   

13.
中国历代有很多书法家,他们创造的书法字体以他们的姓氏命名。例如欧阳询的书法叫欧体,赵孟(?)的书法叫赵体,颜真卿的书法叫颜体,柳公权的书法叫柳体。而颇有名气的“宋体字”却不是以姓  相似文献   

14.
颜、柳、欧、赵被称为楷书四大家,他们的书法可谓中国书法史上楷书的典范。颜指的是颜真卿,柳指的是柳公权,欧指的是欧阳询,这三位都是唐代的楷书大家;而赵指的是赵孟頫(fu),他是元代的书法大家。前面的两位大家本刊已作过介绍,这次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赵孟烦及其赵体楷书。  相似文献   

15.
<正>颜真卿(709—784),字清臣,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名臣、书法家。颜真卿书法精妙,擅长行、楷,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又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美誉。颜真卿可谓是勤奋苦学、终成大器的典范。他3岁丧父,家境贫寒,母亲只好带着他回到了外祖父家。外祖父是位书画家,母  相似文献   

16.
颜、柳、欧、赵被称为楷书四大家,他们的书法可谓中国书法史上楷书的典范。颜指的是颜真卿,柳指的是柳公权,欧指的是欧阳询,这三位都是唐代的楷书大家;而赵指的是赵  相似文献   

17.
指导青少年写楷书,要选择一本较为理想的“蓝本”。而在我国古代众多的楷书名家中,究竟选择谁的作品为临本呢?我认为可从“楷书四大家”中考虑。我国“楷书四大家”通常是称唐代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和元代赵孟頫。人们把他们所写的楷书,称为“欧体”、“颜体”、“柳体”、“赵体”  相似文献   

18.
陈立华 《广东教育》2007,(7):212-212
颜真卿、欧阳询、柳公权为楷书历史上的三大代表书法家,他们的字体分别为颜体、欧体、柳体.自唐以后许多卓有成就的书法家都在吸取他们字体的精华,再融会贯通而形成自己独有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9.
7月21日 晴 我虽酷爱书法,但对书法知识知之甚少,今日读《颜真卿》,深有感触,大为仰慕。我最初学也最擅长的字体便是颜体,每次翻开《勤礼碑》,流连于那丰腴端庄的碑文,我便会猜想颜真卿的样子——他一定是个"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文弱书生吧。可是,走进《颜真卿》,我才发现,我心目中那个颜真卿被颠覆了。他是个淡泊名利的人。  相似文献   

20.
常见到书法作品中有错字出现,名书法家柳公权的代表作《玄秘塔碑》中就有25个明显的错字。也听过“书法无错字”之说,这句话不是说书法作品中从不出现错字,而是说书法作品中可以有错字,其错字不叫错字,叫艺术。其实,这种做法和说法都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