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道德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影响和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道德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持久和深刻的影响。完善的道德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础。道德进步是推进精神明建设,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道德能够对市场经济进行调整,是市场经济的“软”规则。要实现道德进步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统一,必须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2.
道德评价是道德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应包括道德的选择、道德评价的依据和道德评价的标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道德进行科学的评价,对于建立规范的道德体系,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法制化的道德是有相对独立形式和价值的客观存在。市场经济和文明发展客观上要求道德法制化 ,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实施法治与德治并举的治国方略迫切要求进一步加强行政、民商、刑事、立法、司法的道德法制化建设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道德状况出现了紊乱和“滑坡”的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道德规范的软约束机制造成的,因此,应从道德与法律的内在规律出发,结合道德法律化的历史和现实的实践经验,强化道德软约束,加强道德法律化建设。  相似文献   

5.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不仅是一个单位或一个国家生存、发展、振兴的需要和标志,而且是道德主体自己健康生存、全面发展、成就事业、实现自身价值的需要和标志。道德的基本定位应该是人(主体)通过行为(实践)而显现和确证的一种品性,道德的本质属性是行为对人对己的利害性和行为的自主自觉性,道德建设的根本任务是提升主体的道德品性。道德品性的养成主要有三个方面和环节:努力学习,提高道德智慧;经常自省,增强道德信念;重在实践,操守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6.
7.
道德已相伴人类走过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在现代社会的法治化过程中,道德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法治下的道德建设是指向“第三类道德”的,并具有“相适应”性、“相协调”性、“相承接”性以及普遍适用性和职业差异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道德失范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一是传统优秀伦理资源的丧失,二是西方消极思想的侵害,三是过分追求物质利益。要消除道德失范现象,从客观上来说,我国要不断加强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必须坚持经济发展和道德教育同步进行;从主观上来说,应当努力学习优秀传统文化道德知识,坚持为他人为社会服务的理念。我国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避免道德失范现象,人民才能生活在安宁、祥和和富足之中。  相似文献   

9.
道德建设始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回顾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道德建设的基本历程.通过对这一历程的分析,总结了目前道德运行方式出现的新态势,最后论述新时期道德建设的抓手.  相似文献   

10.
道德缺失是当前社会存在的一种现象,其实质是一种浮躁心理的表现,解决这一问题要靠社会的经济建设,民主和法制建设,以及公民的道德建设来实现。  相似文献   

11.
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创新点就在于它集古今中外之精华,结合当代中国之国情,提出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等全体公民应当遵循的10个基本道德规范。道德重在建设,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应该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青年大学生不仅应该刻苦学习并掌握好现代科学文化知识,还应当认真学习道德理论,积极投身道德实践,努力升华道德境界,做好实践公民道德的表率。  相似文献   

12.
随时代的发展,传统道德观念发生了激变,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不断加速,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伴随着经济的全球化,文化全球化局面已形成,其中的负面冲击不容忽视.人们的道德信仰容易逐渐西化,渐渐遗忘了中国在漫长历史过程中所积累的道德、价值等优秀传统文化.面对已出现的职业道德问题,社会公德败退等现象,解决道德危机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3.
14.
在道德建设中,既要把握政治、经济对道德的影响,以期把道德建设放到一个恰当的位置,又要把握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在加强对理想与信仰的研究中推动道德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道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关系到党风、政风、民风状态。搞好道德建设,有利于在人与人之间建立和发展平等、团结、友爱、互助的良性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6.
道德权利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道德权利是指道德主体依据道德所应享有的能使其利益得到维护的地位、自由和要求。较之于法律权利,道德权利具有作用范围大、救济手段软、与义务不完全对等的特性。道德权利表现为道德行为选择的自由权、道德主体的被尊重权、道德行为公正评价权、请求报答权等。研究道德权利,是对传统伦理学的重大补充,不仅有助于提高人们对道德权利的认识,推进新时期的道德建设,而且能适应法治建设的需要,推动法治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当前道德法律化的现实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增强道德建设的实效性,要把道德规范的宣教化服和建立一套与之相适应的制度结合起来,把褒扬和惩治结合起来,将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准则、规范,转化为现实社会中具有普遍意义的、强有力的道德法规,为社会公众行为提供实实在在的支持和督导。道德的法律化,是以他律的形式促动自律.以法制保障道德建设的一种有效方式。对于目前我国较严重的道德失范状况而言,道德法律化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社会转型时期,道德生活中出现失范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传统道德要求缺乏普遍性、执法不严、社会激励机制不健全、价值观的混乱等造成了道德滑坡。要有效地发挥道德的社会调控功能,就要采取有效对策加强道德建设,推动社会道德的进步。  相似文献   

19.
论道德回报     
道德崇的是奉献,新时期谈道德回报是不是道德的一种倒退?今天在社会上广泛推行“道德银行”载体,加强公民的道德文明建设,这是否符合社会主义的道德精神?作者通过对“道德回报”的分析和论述,目的在于回答新时期倡导“道德回报”的必然性,探索公民道德建设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管窥当前我国的道德制度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道德制度化是当前我国伦理学界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准确把握道德制度化概念、认识道德制度化过程的规律以及掌握实现道德制度化的方法、程序问题,尚需作进一步探讨,但研究不能局限于伦理学范围。道德制度化作为道德社会学研究的基本范畴,有其特定的涵义,只有依据道德社会学的理论、方法研究这一问题,才可能找到正确的答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