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这也许是现代家庭大多数孩子的心声,我替他们说出。我一直认为,我们这个社会大多数家庭都在为子女的教育而累,大多数父母对孩子的"爱"都是疲于奔命,"爱"往往成了控制子女的理由……剖析父母的这种心态,除了人的天性之爱,还有对后代的责任感以及父母的自私心和虚荣心。父母想让孩子完成自己没有完成的夙愿,讨回自己错过的机遇,提升家庭在世俗社会中的地位,光宗耀祖,  相似文献   

2.
父母爱孩子,孩子爱父母,家庭中这种双向的爱应该是天经地义的。可现实生活中父母爱孩子,而孩子不爱父母的事屡见不鲜。长期以来,家庭中的情感教育被父母们理解偏了。父母只知道给孩子大量的爱,这种爱,一是单向的爱,只把父母的爱一味地倾注于子女身上,而如何教会子女爱父母、尊敬长辈却被忽视了;二是偏爱,对子女的爱常常偏于生理需要和物质  相似文献   

3.
马力文 《河北教育》2005,(11):11-12
传统"爱"文化中蕴含的问题 中国有句俗语,"孩子是父母身上掉下来的肉."这句俗语所蕴含的文化十分丰富,它强调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血缘关系和关系定位.父母传统的"爱"文化中,"血缘关系"是一个重要的元素,父母爱是对子女无条件的给予,中国父母讲奉献,父母可以为了子女牺牲自我;爱又不是施舍,父母随时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好恶施与或收回他们的爱,他们是爱的主宰.  相似文献   

4.
我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对我的教育很传统。虽然从来没有给我施加过压力,家里也很自由民主,但他们和当时大多数的中国父母一样含蓄而内敛,不喜欢用语言来表达对子女的爱,从不说“你真棒”或者“你真了不起”,也不会主动在外人面前夸奖自己的孩子。他们对子女的言行规范得最多,责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爱?     
爱源自家庭今天的世界,每一个人都极度忙碌,渴求更大的发展和追求更多的财富等等,以致做子女的腾不出时间去关怀父母,做父母的也没有时间彼此关心。这招致家庭生活的瓦解,直接扰乱着这个和谐的世界。能够彼此真正相爱的人,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而我在最贫困的人的身上看到这份爱。他们爱自己的子女,爱自己的家庭,他们虽然贫乏,甚至一无所有,但他们生活快乐。我曾经结识了一个印度家庭,这个家庭有8个孩子。从和这个家庭的接触中,我有一些非常感人的收获。一天,一位先生来到我们的住处。他说:“特蕾莎嬷嬷,一个有8个孩子的家庭已经断炊好几天了…  相似文献   

6.
父母爱孩子,孩子爱父母,亲情融融,家庭和睦,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人际关系在家庭中的体现。然而在现实生话中,许多家庭却存在着单爱现象,即父母把自己的爱,单向地倾注于孩子身上,而忽视了教育孩子爱父母、尊敬长辈,结果造成孩子没有爱心,缺乏情感,自私心理严重,回报意识淡薄。据对3所小学的调查,有一多半的孩子从来没有想到过要爱父母,更不知道为什么要爱父母。纵观当今一些子女不孝  相似文献   

7.
紫洋 《师道》2007,(10):60-60
人们常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孩子的成长教育,对父母来说可谓任重道远。父母都希望孩子德智体全面发展,争当"三好"。我认为,"德智体"的新内涵应该是:情商、智商和体商(即EQ、IQ和PQ)。要从孩子的3Q着手全面培养,才能使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中国文化对中国家庭的影响可谓根深蒂固,没有哪位父母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可以说,当你面对任何一个学生的父母,只要你提到孩子的教育问题,即使是陌生的两者也会产生"沟通无限"的场景,"可怜天下父母心"尽显其中。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父母几乎都有意无意地忽视了自身品行的不完善对子女的不利影响。从事教育十多年,亲历过不少子女或成功或惨败的场景,总想重提那句在教育战线上不知说过多少遍,却仍不为许多家长所动的"警世恒言":"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位老师。""子女是父母影子的缩影。"  相似文献   

9.
应培养幼儿关心父母的情感□张凤珠在我国现有家庭中,独生子女居大多数,许多父母把无限爱心倾注在子女身上,对子女关怀备至。孩子在情感上得到的是单向“输入”,却不知如何付出,也不知如何“输出”情感去关心父母和他人,其结果势必使孩子从小缺乏“爱心”,一切以我...  相似文献   

10.
晶晶 《家庭教育》2009,(10):14-14
如今,家庭教育受到普遍的重视。千家万户都知晓使子女健康成长是件大事。父母们都会全身心地去爱自己的孩子。可是,孩子总会渐渐长大,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他们是否懂得感恩?是否懂得用自己的行为来回报养育了自己的父母和家庭?  相似文献   

11.
家庭思想教育的原则与方法,是根据儿童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和社会主义教育的目的要求提出的,也是家庭德育工作的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正确理解和贯彻运用这些原则和方法,就能提高家庭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一)父母的爱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保证年龄较小的孩子是父母精心保护的对象,钟爱、保护子女是天下父母的共同心理,也是父母的神圣职责。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既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基础。马卡连柯根据他长期的教育实践经验指出:"必须拿出父母全部的爱,全部的  相似文献   

12.
在我的眼里,学生都是孩子,需要接受良好的教育和受到保护。时常听到老师体罚学生的新闻事件,而我与学生的关系就像父母与子女一样,我爱学生就像爱自己的孩子。当然,我的一片爱心也  相似文献   

13.
赵忠心 《班主任》2011,(9):25-26
爱子女是人的天性,也是教育的基础。只有爱,才会去教育;只有子女切身体验到父母之爱,才乐于接受教育,朝着父母所期望的方向努力发展。然而,爱子女是有讲究的,不是怎样爱都有积极作用。韩非子说过:"人之情性莫爱于父母。"同时又说:"皆见爱未必治也。"这意思是说,父母对子女的爱是其他任何人的爱都不能比拟的。虽然父  相似文献   

14.
<正>俗话说: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在一个家庭中,如果父母因某事而闹矛盾,作为子女的我们又该怎么做呢?是抱着"孩子不管大人事"的态度不闻不问,还是遵从"家庭和谐,我亦有责"的原则进行调解呢?答案当然是后者。因为父母关系的融洽是构建和谐家庭的基础,关乎一家  相似文献   

15.
我是一个初中三年级孩子的父亲,我认为让孩子经历挫折,能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我们的做法是: 爱孩子,但不溺爱。爱孩子,让孩子沐浴爱的春风,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相互沟通的基本条件,父母只有在爱孩子的基础上,才能对孩子实施良好的教育,其中包括挫折教育。学校离家不是很远,在外边下的雨不是很大的情况下,我是从来不给孩子送伞的。不是我不爱孩子,而是我觉得这是一件小事,孩子完全有能力应付它,不管是孩子与别人共伞回家,还是冒雨回家或借伞给路更远的同学,我都表扬  相似文献   

16.
青春期孩子的父母,都希望子女能像"英俊少年"那样一直保有阳光的形象、乐观的心态.遗憾的是,大多数青春期孩子都存在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但也有例外.  相似文献   

17.
肖红 《伊犁教育》2005,(4):45-46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每一个父母为教育子女都付出了许多。作为父母,在做这些应该做的事时,一定要让孩子感受到那份深深的爱,并让爱延续,因为爱无处不在。  相似文献   

18.
张延增 《早期教育》2000,(10):11-11
法国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崇尚爱与严的和谐统一。他们认为母亲必须对子女有着强烈的母爱,同时也必须具备严格的教养方法。孩子从小在父母严厉的管教下学习怎样待人接物等礼仪举止。家庭一般都有严格的家规,如吃饭时,父母不允许孩子随意讲话,孩子晚上不准外出,不能随意交友,父母有权指导孩子选择一起玩的小朋友等。法国的父母们很重视从小培养子女良好的生活习惯,孩子们能做的家务尽量让他们自己去做,并且让孩子知道能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是一种光荣。  相似文献   

19.
中国家长教育倡行者郑委在答《家庭》杂志记者问时说过:"如果父母把孩子的教育推给老人,这叫渎职。老人可以帮着养,育的事一定要靠父母自己。"他还说:"中国家长太爱孩子了,但也太不会爱孩子了。会爱才是真正的爱,真爱需要学习……"郑委先生真切地道出了笔者急切想对年轻父母们说的话:"学会真正爱孩子吧"。一、呵护孩子幼小的心灵"小时候不管我,现在管我有什么  相似文献   

20.
<正>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私奉献,子女对父母的爱则是孝。世界因爱而温暖,也因孝而感动。世界各地有着无数令人感动的孝子,16岁的黄凤默默支撑着整个家庭;"奔跑女孩"陆玉婷一边工作,一边学习,虽如此努力,但她的妈妈还是永远地离开了她;14岁的吴林香成了家里的顶梁柱,虽如此辛苦,可每天还是用微笑来鼓励已经绝望的妈妈。在新闻中,看到那么多的母亲离开自己的孩子,我不仅害怕,人的生命是多么的脆弱,经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