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多普勒效应是高考大纲新增的内容,笔者以为这是由于多普勒效应与我们日常的生活、生产及科技联系紧密,而且是高中生能够掌握的内容。另外,引入它又能拓展和深化学生对波的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因为是新增的内容,所以也为我们留下了探究的空间。  相似文献   

2.
多普勒效应是近年来课本新增的内容,今年第一次高考考查,是机械振动机械波唯一考查的知识点.由于多普勒效应用到相对运动知识,所以也是课本的一个难点,下面通过今年的高考试题谈谈多普勒效应.  相似文献   

3.
多普勒效应问题最近几年来高考中物理新增内容,并且多普勒效应也是波的特性之一,但平时谈及的较少,故出现时觉得较陌生。为加强理解,应着眼于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1842年,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发现,当波源和观察者有相对运动时,观察者感受到波源的频率会发生变化.人们把这种现象叫做多普勒效应.高中物理新教材《机械波》一章新增了《多普勒效应》一节内容,教材经过对“两种情形”简要的分析,概括得出:当波源与观察者有相对运动时,如果二者相互接近,则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增大;如果二者相互远离,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减小.检查教学效果时发现,学生对结论的记忆是深刻的,但对两种情形的理解却是肤浅的,有的甚至于把两种情形混为一谈.为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多普勒效应,本文拟对其“两种情形”作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5.
人教版高中《物理》第二册(试验修订本·必修)第十章“机械波”中新增了有关多普勒效应的内容,从更新教材内容、改变学生知识结构及更好的落实素质教育等方面都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为了更好的在教学中落实这部分内容,现将本人在近两届高一“多普勒效应”的教学设计及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多普勒效应是为纪念奥地利物理学家及数学家克里斯琴·约翰·多普勒(Christian JohannDoppler)而命名的,他于1842年首先提出了这一理论.多普勒效应的主要内容为:物体辐射的波长因为波源和观测者的相对运动而产生变化.在教学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第十二章第五节《多普勒效应》一节时,为了让学生直观认识多普勒效应,课堂上,笔者用音乐手机演示了多普勒效应.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7.
多普勒效应描述了参照系变换下简谐波频率的变化,在力学和光学中都有相关内容.在力学教学中运用力学相对性原理分析多普勒效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物理思想,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为进一步学习光的多普勒效应以及狭义相对论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高中《物理》(试验修订本第二册 )中 ,增加了必学内容——多普勒效应 .在日常生活和工程技术方面 ,多普勒效应的应用非常广泛 ,如测定遥远天体相对地球的运动速度 ,人造地球卫星的运动情况 ,流体的流动 ,潜艇的速度 ,还可应用于报警 ,检查车速 ,医学诊断等 .笔者在此对声波的多普勒效应讨论简介如下 :一、什么是多普勒效应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有过这样的经验 ,在铁路旁听行驶中火车的汽笛声 ,当火车鸣笛而来时 ,人们会听到汽笛声的音调变高 .相反 ,当火车鸣笛而去时 ,人们则听到汽笛声的音调变低 .像这样由于波源或观察者相对于介质有相对运动时 ,观察者所接收到的波频率有所变化的现象就叫做多普勒效应 .这种现象是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 ( 1 80 3~ 1 853)于 1 84 2年首先发现的 ,因此以他的名字命名 .二、多普勒效应的演示实验在上述火车鸣笛的例子中 ,实际上火车鸣笛的频率并没有改变 ,而是由于声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 ,使人耳接收到声音的频率发生了变化 ,所以人耳听到汽笛的音调发生了变化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 ,我们可以用水波代替声波 (都是机械波 ) ,做如下演示实验 .图 1在盛有清水的大水槽...  相似文献   

9.
“多普勒效应”是高二《物理》必修加选修课的内容,多参考资料介绍多普勒现象时都用“火车鸣笛事例”加以阐述:“当我们站在火车站的站台上,火车拉响汽笛急驶而过时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当火车朝我们开来时,汽笛声调变高一频率增大;当火车离我们远去时,汽笛声调变低——频率减小.”众所周知,这是个典型的多普勒效应事例,  相似文献   

10.
多普勒效应是当波源或者观察者相对于介质运动时,观察者接收的频率发生了变化的现象.要理解多普勒效应,必须先知道波源的频率与观察者接收频率的区别,这是学习多普勒效应的关键.下面谈谈多普勒效应的数学分析.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于证明,光波(电磁波)多普勒效应实际是声波多普勒效应在相对论效应下的光学极限。光波多普勒效应只是波源和观察者相对速度的函数,表明光在真空中传播时媒介物是多余的,对我们进一步认识光速在狭义相对论框架中的地位,提供了又一例证。  相似文献   

12.
多普勒效应是当波源或者观察者相对于介质运动时,观察者接收的频率发生了变化的现象.要理解多普勒效应,必须先知道波源的频率与观察者接收频率的区别,这是学习多普勒效应的关键:下面谈谈多普勒效应的数学分析.  相似文献   

13.
1教材分析 多普勒效应是机械波一章第九节的内容.学生学习了机械波的形成和传播,了解了波的干涉、衍射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波的这一重要的特性.本节内容是新教材增加的内容,大纲要求是A(较低层次要求),但是从培养学生能力方面,本节又是非常好的素材.多普勒效应不仅存在于机械波,也存在于光波、电磁波中,在医疗、交通、航天等许多领域都有应用,学习它渗透了STS(科学、技术、社会)的精神.  相似文献   

14.
高中物理阶段在对波的学习中,波的现象如干涉、衍射和多普勒效应是必须学习和了解的内容,但现有实验设备和技术手段难以达到很好的效果,尤其是对多普勒效应现象的观察很不方便,这让刘杰老师产生了制作一种便于观察这些现象的  相似文献   

15.
本在于证明,光波(电磁波)多普勒效实际是声波多普勒效应在相对论效应下的光学极限,光波多普勒效应只是波源和观察相对速度的函数,表明光在真空中传播时媒介物是多余的,对我们进一步认识光速在狭义相对论框架中的地位,提供了又一例证。  相似文献   

16.
一、问题的提出当一列火车鸣着汽笛迎面驶来时,我们听到的汽笛声的声调会变高;当火车鸣着汽笛远离我们时,我们听到的汽笛声的声调则会变低。这就是多普勒效应,是由奥地利科学家多普勒于1842年发现的。医学中测量血管内的血液流量计,就是根据多普勒效应设计的。  相似文献   

17.
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使观察者感到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做多普勒效应现象.这是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首先发现的.教材(人教版高中物理第二册)为了降低难度,对多普勒效应现象只作了定性的论述,然而,学生还是迫切地想知道:"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究竟变为多少?".如果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对多普勒效应现象进行定量的分析,既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又有助于学生对这一现象的深刻理解.本文就如何运用图示手段定量研究多普勒效应现象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18.
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使观察者感到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做多普勒效应现象.这是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首先发现的.教材(人教版高中物理第二册)为了降低难度,对多普勒效应现象只作了定性的论述,然而,学生还是迫切地想知道:"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究竟变为多少?".如果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对多普勒效应现象进行定量的分析,既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又有助于学生对这一现象的深刻理解.本文就如何运用图示手段定量研究多普勒效应现象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19.
以能力立意是高考数学命题的指导思想,在知识网络的交汇处设计试题是高考数学命题的特点和方向.概率统计作为高中数学的新增内容,是新教材改革的一大亮点,在2005年高考中,设计了许多背景与我们日常生活非常贴近的统计综合题,较好地挖掘传统内容与新增  相似文献   

20.
多普勒效应是为纪念奥地利物理学家克里斯琴·约翰·多普勒而命名的,他于1842年首先提出了这一理论,其主要内容为: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使观察者感到波频率变化的现象.在声波上体现为我们所听到的声音是否变得尖锐,一个常被使用的例子是火车的汽笛声,当火车接近观察者时,其汽笛声会比平常更刺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