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缘起:对民生新闻的延伸思考 2002年元旦,民生新闻栏目《都市快报》在陕西电视台都市青春频道开播,这档新闻节目让新成立的都市青春频道在西安迅速火了起来,也让陕西电视台这个省级台终于在本省GDP最大的城市落了地。和当时大多数省级地面频道一样,因为关注“民生”立足“民情”,凭借民生新闻节目,在竞争激烈的电视市场上,都市青春频道淘到了第一桶金。  相似文献   

2.
“新闻立台”是我国广播电视事业本质属性的内在要求,办好新闻节目是各级广播电视台立台强台的基础和根本。如何办好早间新闻节目,早间新闻主播如何将节目把握好、呈现好、传递好,这一切都对早间新闻主播的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民生新闻小札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韩泽 《视听界》2004,(1):28-29
近一年多来,民生新闻成为南京电视界关注的焦点。多个大型新闻节目把“民生新闻”作为改版的追求。百姓的日常生活鲜活地出现在屏幕上,使人感觉亲近。印象中,南京电视界率先亮出“民生牌”的是南京台的《直播90分》,年初一场大雪,《90分》记者“倾巢出动”,从深夜至次午,雪情、交通、危房、菜价、老人……表现了对民生的及时而广泛的关切。  相似文献   

4.
荆华 《新闻窗》2014,(4):94-94
一种在学术上难以界定、但又充满亲和力,从平民角度出发的新闻类型,被命名为——民生新闻。从《焦点访谈》到《南京零距离》、《新闻夜航》一直到离最近的《新闻天天看》、《24小时》等民生新闻节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收视率和社会的认知程度上发挥着一种不可缺少的作用。时间一久,“民生新闻”便被百姓们所喜爱。  相似文献   

5.
几年之前,随着江苏卫视《南京零距离》、南京电视台《标点》等节目兴起,关注百姓生活、反映百姓生活的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在收视率、社会反响和公信力上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这些新闻栏目在各台长期稳居收视率前五位。电视民生新闻把镜头对准了老百姓,解决百姓生活中最实际的困难,开创了江苏省民生类新闻节目的先河。  相似文献   

6.
人文视野中的电视民生新闻节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霆 《新闻导刊》2006,(3):39-40
论起这几年各地最为“抢眼”的电视新闻节目品种.业内人士恐怕都会想到民生新闻。的确,近几年来里,随着《天天630》(重庆台)、《阿六头说新闻》(杭州台)、《南京零距离》(江苏台)、《第七日》(北京台)等一批以反映和报道百姓日常生活为宗旨的电视新闻栏目的开办.民生新闻节目渐次在各地电视观众的视野中凸显出来。在有些城市,民生新闻节目的收视率甚至超过了同时段播出的电视剧。  相似文献   

7.
“民生新闻”作为一个新闻术语,起源于报纸,而将“民生新闻”引上高潮的却是电视。2002年1月江苏电视台《南京零距离》高举起“民本取向”的大旗,以平民的视角,播报百姓喜闻乐见的新闻,受到广大受众的欢迎和追捧,创下20.3%的高收视率。随后,全国各省市电视台井喷式地涌现了一批以民生新闻为题材的电视栏目。直到今天,民生新闻在新闻节目市场上依旧占据着绝对优势。  相似文献   

8.
自2002年《南京零距离》开播以来,南京地区一直是城市台和省级电视台电视新闻竞争的桥头堡。由于早间和午间时段央视新闻具有绝对的优势,省级台、城市台之间的新闻搏杀在晚间时段表现得最为充分。我们以南京地区晚间(17:00—24:00)主要新闻节目(2005年南京地区收视率前30名的新闻节目)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2005年南京地区新闻竞争的概况、特点,以探求中国以城市区域为中心的电视新闻竞争的现状,并做一点前瞻性分析。  相似文献   

9.
郁金红 《视听界》2005,(5):49-49
1998年11月,北京电视台的晚间23:00推出一档新闻节目《晚间新闻报道》,收视率节节攀升。节目主播的出色表现,是节目一举成名的重要原因。《晚间新闻报道》从节目策划初期就确定了“主编主播”的节目样式,即类似于西方媒体的“主持人中心制”,主播本身就是该节目的主编,她对当天记者采写的新闻按传播规律和自己个性进行串联和衔接,并有权对当天的新闻进行取舍。一般说来,实行“主编主播制”的节目,主播的个人魅力与风格同整个节目的风格是“水乳交融”的,消除了传统播音的“转述”对新闻传播的弱化。我国从最初提出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这一概…  相似文献   

10.
"民生新闻"现象探析   总被引:55,自引:0,他引:55  
近年来,以湖南经视都市频道《都市一时间》,江苏台城市频道《南京零距离》,南京台新闻综合频道《直播南京》,安徽电视台经济频道《第一时间》等节目为代表的一批关注百姓生活、反映百姓生活的新闻节目在收视率和社会反响上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电视界出现了“民生新闻”现象。  相似文献   

11.
2002年,江苏省电视台城市频道推出了一档以“民生内容、平民视角、民本取向”为口号的大型民生新闻直播节目:《南京零距离》。就是这档节目,几年来不仅在当地创造了骄人的高收视率和高收入,更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个各省、市台纷纷效仿上马民生新闻节目的浪潮。  相似文献   

12.
进入21世纪,中国新闻领域里出现的最大亮点就是民生新闻的兴起和迅速发展。新闻改变了原有的高高在上、并且板着冷面孔说教的姿态.而是由“俯视”变为“平视”,直击社会问题,贴近百姓,关注民生。从上世纪90年代厦门电视台的《特区新闻广场》和福州台的《新闻110》,到之后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的《南京零距离》,这些民生新闻栏目的推出,开拓社会新闻报道的外延,更多的有关百姓的家长里短,更多的逸闻趣事、更多的生活信息和服务类信息.进入了新闻节目。  相似文献   

13.
民生新闻,顾名思义,就是反映人民生计的新闻。与严肃的时政新闻相比,民生新闻涉及市民生活,关注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和生存状态,所以在贴近性上具有其他新闻形态不可比拟的天然优势。民生新闻所具有的“亲民”品格也让民生新闻类电视节目受到了市民大众的广泛欢迎。民生新闻的兴起在我国,民生新闻概念的最早实践者并不是广播媒体,而是报业。然而,正如1994年《华西都市报》的创办引领了中国“都市报”新浪潮一样,2002年江苏电视台民生新闻节目《南京零距离》的开播也为中国电视新闻改革开创了一片新天地,一时间内,民生新闻类节目在各地方台蓬勃…  相似文献   

14.
播音员,主持人,主播?每天主持着各种新闻节目的我们,到底归属于哪个称谓?在我国电视新闻节目领域,播音员、主持人、主播,都还没有严格的界限,职业特征显现得不够突出。近几年,随着“说新闻”的兴起和大批资讯、民生类新闻节目的上马。“主播”一词开始频繁地使用,不少电视台都把新闻播报员的出图字幕由过去的“播音员”换成了“主播”。一时间,“主播”成了讨论颇多也颇为时髦的一个词儿。  相似文献   

15.
笔者在地市台工作多年,播报了几年的时政新闻,现担任本台民生新闻节目的主持人,在工作中深感以播报时政新闻时的状态主持民生新闻节目,很难与节目风格统一。那么,在民生新闻节目中,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应以怎样的状态主持节目呢?笔者在实践中作了以下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6.
张安旺 《青年记者》2007,(18):61-62
自《南京零距离》肇始,民生新闻节目遍地开花,全国各地新闻媒体纷纷效仿,以各种名目推出自己的民生新闻节目,并且大都取得了成功。民生新闻立足大众,坚持平民视点,关注民生民情,为百姓排忧解难,体现了新闻传媒的平民化趋势,一时间民生新闻成为受众最喜闻乐见的节目内容,也成为业界学者重点关注的节目形态。尽管民生新闻在关注民生、服务百姓、缓和矛盾、化解冲突等方面也起到了很大作用,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民生新闻存在的不足和危机,笔者认为民生新闻只有向公众新闻发展才是民生新闻的必然出路。  相似文献   

17.
黄玉敏  严安平 《视听界》2014,(3):114-116
一、《新闻眼》创新的主持形态:演而讲之民生新闻节目以亲民化倾向、民生化角度成为各台收视支柱,主持人风格定位有独到之处。如《南京零距离》的孟非光头造型。民生新闻走到今天,强大的技术支撑使栏目更为生动、更有可视性,主持形式正襟危坐、板着面孔的少了,立式播报、走动播报的多了,更生动活泼。  相似文献   

18.
钱程 《记者摇篮》2008,(7):65-66
如何才能做到让本土的民生新闻节目具有个性鲜明的自身特色呢?本溪电视台2005年开办的直播类民生新闻节目《关注》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它以“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取向”的节目定位量身打造,使得地方民生新闻真正达到与时代相伴,与民生相连,与新闻同步,与理性相牵。  相似文献   

19.
黄黔光 《新闻窗》2005,(2):11-12
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定位应该“是一台节目的串联人,处于节目的主导地位,是某个节目制作群体的中心人物”。他需要丰富的知识和较高的文化素质,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具有创造性的临场发挥才能。由于民生新闻带有浓重的本土化、人本色彩,为平民百姓所关注,因此,主播在民生新闻节目中的角色定位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鸡西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阿光夜话》创办于2008年,三年来,连续两年评为黑龙江省广电协会十佳栏目,取得了良好的政治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选题原则及呈现风格《阿光夜话》虽然是一档新闻节目,但是它有别于以时政新闻为主的新闻联播节目。《阿光夜话》定位民生类新闻节目,在选题上立足于关注民生、反映民意,本着三有原则,即有情、有趣、有用,将视角放在普通人身上,关注他们的衣食住行,关注他们身边的烦恼事、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