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活中你也许有这样的感受,当你用力踢足球时,脚也会感到疼;当你用手掌向下拍打桌面时,用力越大,你的手就感到越疼;游泳时,手臂向后划水,对水有一个向后的作用力,水对人就有个向前的作用力,推动人向前游去.这些现象都说明一个道理:甲物体对乙  相似文献   

2.
罗旋 《科学课》2009,(4):38-39
(之前是由学生在地板和地毯上玩“拖人游戏”,由此引入并认识摩擦力。) 片段一:巧设游戏,感觉摩擦力 师:我们再来玩一个推手掌的游戏,请大家跟老师做动作:将手掌贴着桌面向前推,你们感觉到了什么?  相似文献   

3.
一、物理生活化、生活物理化:物理教学和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善于从实际生活中发现物理问题,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例如:在讲“重力、弹力、摩擦力”这一节课时,如果只凭几句“纯理论”的概念,想让学生将这些力的性质掌握了,那么学生只能是死记硬背。众所周知,我们日常生活中无时不存在“重力、弹力、摩擦力”。如果我们一开始首先向学生介绍一些生活中有关力的现象,如:树上苹果脱离树枝总是要竖直落到地面上;人用力向上跳,但跳的高度总是有限的,而且马上又落回地面上;雨水总是滴到地面上,而不是向上;这…  相似文献   

4.
重力、弹力、摩擦力三种力中,摩擦力是较难理解的。学生能否透彻理解和正确判断摩擦力,直接影响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人在教学中体会到,要让学生学好摩擦力,必须从下述几方面进行教学和训练。 1 产生摩擦力的条件产生摩擦力的首要条件是两物体要接触,且具有正压力;必要条件是相互接触的两物体要发生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这两个条件缺少任一条都不能产生摩擦力。如图1,甲图中虽然A物体与地面相接触,且有正压力,但无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因而无摩擦力;乙图中A物与墙壁相接触,且向下运动,但无正压力,也无摩擦力;丙图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大气压覆杯实验是将玻璃茶杯注满水,用一块薄纸板 (如香烟包装盒 )盖严杯口,一只手掌压住纸板,另一只手把杯倒置,撤去压纸板的手掌,让杯口向下、向上、向侧、向任意方向,纸板都不会掉下来,杯中水也不会流出。最近笔者对覆杯实验有两个新发现。 a.半杯水也能做成功。 向玻璃茶杯中注入半杯水,做大气压覆杯实验,照样能成功。并且让杯口向下,任意上下晃荡杯中水,任意旋转杯中水,纸板都不会掉下来,杯中水也不会流出来。 这是因为,一只手掌压住薄纸板时,纸杯向杯内凹陷,纸板与杯口又不密封,所以杯里有一部分空气跑出来,…  相似文献   

6.
摩擦力做功是学生普遍感到棘手的问题,也是物理教学中的难点.本文对此进行专题讨论,试图能起到辅导教学的作用.究竟要如何讲清这个问题,我以为关键是要把握住以下三点:第一点,要讲清楚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相似文献   

7.
集思广益狐假虎威张冠李戴精卫填海猫老师:让我们两只小手都伸开,一起来做指腕操!第1节手掌向前,从大拇指开始,一二三,用力弯!每根手指向前弯曲两下;第2节先握拳,再伸开;第3节手掌相对,指肚对指肚,用用力,往里压!  相似文献   

8.
1.劲力旋风Long Sleeper(旋转技术):翘起手臂,用腕力把溜溜球向下抛出。溜溜球抛出后,手保持水平,手掌向下。溜溜球便在绳头处不段转动(Spinning)。(如想溜溜球转得更久,可以作45度向下抛出!)手掌向上轻拉,溜溜球便自动回转。这是基本招式,要多多练习啊。不要小看这招,它是你成为高手的关键一步。  相似文献   

9.
王烨 《课外阅读》2011,(1):125-125
创设和谐情境是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首先,课堂设计要让学生学习感到“入情”、和谐自然,切忌学生被“学习”;其次,课堂设计要让学生学习感到“入理”、教学有效;最后,要创设和谐情境提高教学效益,课堂活动就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其能学想学,切忌有学生被冷落。在组织教学过程中,要面向全体学生,积极构建和谐的课堂情境。做到入情入理情理相融,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相似文献   

10.
一、选择题1、关于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的物体受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重力、桌面对它的支持力和弹力B.重力、桌面对它的支持力C.重力、它对桌面的压力D.桌面对它的支持力和它对桌面的压力2、两人共提一桶水,关于两人手臂用力情况,下列一些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个人手臂用力的数值之和一定等于桶和水的总重量B.每个人手臂用的力,数值上一定小于桶和水的总重量C.两个人手臂间的夹角越小,手臂用力也越小D.两个人手臂用力,数值上可以同时等于桶和水的总重量3、一只啤酒瓶,在下列情况下将受到摩擦力作用()A.啤酒瓶静止在粗糙水平桌面上B.啤…  相似文献   

11.
有利于巩固实验课上所学的知识比如,在测量摩擦力这一实验中,我采用的方法为:11用弹簧秤水平的拉物块,使物块匀速直线运动。12弹簧秤的读数就等于物块和桌面之间的摩擦力。在实验中,为了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我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①桌面为什么要...  相似文献   

12.
摩擦力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点、难点,也是历年高考的热点.教学中发现学生对此概念理解模糊,处理有关摩擦力问题时感到困难.为此,笔者认为摩擦力教学中应抓基础,抓根本,形成明显的思维线索,突出如下教学要点.一、要讲清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学生尚能熟练地背诵什么叫摩擦力,但忽视对摩擦力产生条件的理解,而这恰恰是全面认识摩擦力的关键,我们只有将此讲清楚,才能帮助学生掌握摩擦力概念.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有:(1)物体间直接接触;(2)接触面粗糙;(3)接触面间有弹力存在;(4)物体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这四个条件…  相似文献   

13.
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所以要根据物体运动方向来决定摩擦力的方向.这一点在解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变化的题时要特别注意.现举两例帮大家分析.例1连同载重共2000N的气球在竖直方向匀速下降,它受到的空气浮力为1900N.设空气浮力和摩擦阻力大小不变,则从气球上抛掉多少重物后气球能在竖直方向匀速上升?分析:气球在竖直方向匀速下降,则这时气球受到平衡力,也就是说它在竖直方向上受到向上的力和向下的力大小相等.对气球作一下受力分析:竖直向下的力是气球和载物的重力G=2000N;竖直向上的力有空气的浮力F浮=1900N,另外,因为气球在…  相似文献   

14.
题在水平桌面M上放置一块正方形薄木板abcd,在木板的正中央放置一个质量为m的木块,如图1所示.先以木板的ab边为轴,将木板向上缓慢转动,使木板的ab边与桌面的夹角为θ;接着以木板的ab边为轴,将木板向上缓慢转动,转动角度也为θ,在转动过程中木块没有滑动.求此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  相似文献   

15.
大爱不言弃     
<正>春天到了,有两颗种子躺在肥沃的土壤里,开始了下面的对话。第一颗种子说:"我要努力生长,要向下扎根,还要‘出人头地’,让茎叶随风摇摆,歌颂春天的到来……我要感受春阳照耀脸庞的温暖,还有晨露滴落花瓣的喜悦。"于是,它努力向上伸长,长成了一棵苗。第二颗种子说:"我没那么勇敢。我若向下扎根,也许会碰到硬石。我若用力往上钻,可能会伤到脆弱的茎。我若长出幼芽,难保不被蜗牛吃掉。我若开花结果,只怕  相似文献   

16.
摩擦力是高中阶段比较难理解且非常重要的概念,摩擦力方向判定的复杂性使学生对物体受摩擦力做功的情况更难完成内化.笔者认为要整体理解摩擦力做功问题,需要教师设置特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循序渐进地完成概念在记忆中痕迹的集聚.本文研究的摩擦力做功仅仅是对初学者关于摩擦力做功概念的教学,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摩擦力是高中力学教学的难点和重点之一 .正确认识摩擦力 ,对学生学习后面的知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且摩擦力的学习历来也是学生感到头疼的问题 .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讲清、讲透它 ,从而使学生顺利逾越“摩擦力”这个横在学生面前的“鸿沟”.摩擦力是相互接触的物体做相对运动或者有相对运动趋势时 ,产生的阻碍物体间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 .它分为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 ,高中阶段主要讨论和研究前两种 .一、静摩擦力1 .静摩擦力的定义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有相对运动趋势 ,但又没有发生相对运动的时候 ,接触面间便出…  相似文献   

18.
1 在自然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 因为动机是行为的内部动力.首先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让学生在教师营造的氛围中去积极思维,去“发现”结论和进行尝试,达到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调动学生探索情趣.例如,在教学摩擦力时,先营造一种运动的气氛,让鞋底光滑程度不同,体重不一样的学生“两人”一组,在光滑程度不同的操场上相互拉扯,让他们体验在何种情况下速度较大.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几个因素.再通过课堂演示试验,总结摩擦力的大小与其因素的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19.
马云秀 《物理教师》2009,30(6):59-61
1课堂动态生成的根基 1.1资源之一——学生的差异 下面是在高三复习课上一个问题的讨论过程.问题:一物体恰能在一个斜面体上沿斜面匀速下滑,可以证明此时斜面不受地面的摩擦力作用,若沿如图1所示方向用力向下推此物体,使物体加速下滑,则斜面受地面的摩擦力是  相似文献   

20.
摩擦力的教学 ,尽管在《教学大纲》中属较低层次的要求 (A层次 ) ,但近几年高考试题中频繁考查 .在教学中 ,学生在学习摩擦力后 ,看起来都能理解 ,但遇到实际问题时就出错 ,或者束手无策不会解决 .笔者在教学中的体会是 ,摩擦力做功的是一个教学难点 ,由于摩擦力总是成对出现的 ,遇到实际问题时不少学生对摩擦力的做功感到困惑 .对此 ,根据笔者的教学体会 ,实例说教有助于学生理解摩擦力和掌握摩擦力做功的特点 .下面通过具体实例对摩擦力做功浅谈两点教学体会 .一、静摩擦力做功的特点静摩擦力是产生在两个有相对运动趋势的物体之间 ,也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