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概念 (1)一次函数不一定是正比例函数;正比例函数一定是一次函数;(2)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图象都是直线且正比例函数图象是过原点的一条直线。  相似文献   

2.
一、一次函数1.定义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kx+b(其中k,b为常数且k≠0).当b=0时,函数为y=kx(k≠0),称函数是正比例函数,所以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的特殊情况.2图象及其性质(1)一次函数(含正比例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不过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很特殊,图象必过原点.(2)当k>0时,y=kx的图象过第一、三象限(如图1所示);当k<0时,y=kx的图象过第二、四象限(如图2所示).  相似文献   

3.
正比例函数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函数.并且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及性质又是学习一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的基础.因此过好正比例函数这一关至关重要.在学习正比例函数时,要重点掌握以下内容.  相似文献   

4.
一、设计理念 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是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让学生经历画图、观察、猜想、思考等数学活动,初步认识具体的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特征。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在学生已经知道了研究函数图象的一般方法,以及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的基础之上的进一步学习。针对教材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环节时,着重思考的是如何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降低思维难度,减少学生对函数学习的畏惧心理,同时培养学生自信的心理品质,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5.
1教材内容的比较课例(一)、(四)采用人教版教材,另两个课例采用的是苏科版教材.按照人教版教材的安排,学生在学习“一次函数的图象”前,通过学习函数及正比例函数,已具备了必要的知识与经验,具备通过类比正比例函数的研究方法来探究一次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的能力与心理准备.  相似文献   

6.
张青 《山东教育》2008,(6):37-39
本节的主要知识点是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的意义与一次函数的图像。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建立了有序实数对与坐标平面内的点之间的对应关系,为画一次函数的图象提供了工具。前面学习的函数概念、函数的表示方法以及如何画函数的图像等,虽然都是一些一般的概念,也没有具体地对函数进行研究,但却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另外,  相似文献   

7.
<正>在《一次函数》教学结束时,笔者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整理,筛选出几个典型问题来反思一次函数的教学,以期对以后的教学有所帮助,并在此抛砖引玉.问题1k在哪里?在一次函数图象学习结束时,有一学生问:函数y=kx+b(k≠0)的图象是一条直线,其中b在直线与y轴交点的位置,但不知道k在哪里?我一愣:k在哪里?回顾一次函数的教学过程,我从特殊值开始,让学生自己动手,经历列表、描点、连线  相似文献   

8.
(1)认知分析:在学习本节知识之前,学生已经有了研究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经验与方法,明确了一次函数的概念,初步获得了“画图——看图——说话”这一主线活动的经验与体验.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就是本节课的“生长点”,它的正向迁移就是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相似文献   

9.
1关于教学目标的确定从教学目标来看,目标设计的具体、合理.本节课知识技能目标非常明确,要求学生“知道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并且会选取两个适当的点画一次函数的图象”;过程方法目标合理,让学生“经历探索画一次函数图象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和概括等能力,在经历探索画一次函数图象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数形结合思想”;从教学实录可以看出,由于教学目标具体、合理,所以教学目标得到了较好的落实,特别是通过探究让学生感受探究成功后所带来的智力满足的快乐,基本实现了本节课设计的情感态度目标,可以看出本节课教学目标达成情况良好,教学效果也是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10.
《中学生数理化》2010,(1):34-35,45
知识梳理 1.一次函数概念. 若两个变量x,Y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y=kx+6(k,b为常数,k≠0)的形式,则称y是x的一次函数.特别地,当b=0时,称y是x的正比例函数.显然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而一次函数不一定是正比例函数,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的特殊情况.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分类讨论思想在解一次函数问题中的应用,供参考.一、根据概念分类例1已知一次函数y=-3x+m不经过一象限,求m的取值范围.分析由于正比例函数是特殊的一次函数,故m分两种情况:1当m=0时,函数为正比例函数,因为k=-3<0,所以图象经过二、四象限,满足上述条件.2当m≠0时,k=-3<0,又函数图象不经过一象限,所以此函数图象经过二、三、  相似文献   

12.
亮点逐个数1 关于教学目标的确定从教学目标来看,目标设计的具体、合理.本节课知识技能目标非常明确,要求学生"知道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并且会选取两个适当的点画一次函数的图象";过程方法目标合理,让学生"经历探索画一次函数图象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和概括等能力,在经历探索画一次函数图象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数形结合思想";从教学实录可以看出,由于教学目标具体、合理,所以教学目标得到了较好的落  相似文献   

13.
农成就 《广西教育》2013,(34):40-41
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4.2.2一次函数(P115-P117)。本节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初步掌握了函数、正比例函数及一次函数的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一次函数图象的画法及性质。在学习正比例函数的画法后,学生可能会猜想一次函数的图象也是一条直线,通过描点连线后证实了这一猜想,  相似文献   

14.
一、分析教材 (一)教材地位 本小节属于《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数与代数”领域,是学生在学习了“变量之间的关系”和“一次函数”等内容的基础上,再一次进入函数领域的探讨.通过本小节的学习,学生可进一步领悟函数的概念,感受到函数是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有效模型.同时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出发,辅以一次函数为正比例函数的概念,  相似文献   

15.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1)理解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图像是一条直线;(2)熟练地做出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图像,掌握k与b的取值对直线位置的影响。2.过程性目标:(1)经历一次函数的作图过程,探索某些一次函数图像的异同点;(2)体会用类比的思想研究一次函数,体验研究数学问题的常用方法:由特殊到一般,由简单到复杂。二、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一台(或投影仪一台)。  相似文献   

16.
本章是在学习了函数基础知识、一次函数(包括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以后,进一步学习函数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二次函数是描述现实世界变量之间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二次函数图象——抛物线,是人们最为熟悉的曲线之一,同时抛物线形状在建筑上也有着广泛的应用,二次函数也是某些变量最优化问题的数学模型.和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样,  相似文献   

17.
邓文惠 《中学理科》2003,(12):39-41
1.应用题中几种类型的基本等量关系.2.一次函数的表达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图象及性质.3.二次函数的表达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图象及性质.4.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图象及性质.  相似文献   

18.
孙纪峰 《中小学电教》2012,(11):133-133
一、教材的地位 本节课主要是在学生学习了函数图象的基础上.通过动手操作接受一次函数图象是直线这一事实,在实践中体会“两点法”的简便,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以使学生借助直观的图形,生动形象的变化来发现两个一次函数图象在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合作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函数     
葛余常 《数学教学通讯》2006,(4):12-34,I0005-I0018
内容讲解 1.一次函数:形如y=kx+b(k≠0,k,b为常数)的函数。 注意:(1)k≠0,否则自变量x的最高次项的系数不为1;(2)当b=0时,y=kx,y叫x的正比例函数。 2.图象: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  相似文献   

20.
<正>函数图象的平移问题是初中函数学习中的一个要点,但学生解题时往往容易搞错.究其原因,主要是对函数没有深刻的理解,从而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下面给大家提供一种"以点带线"的平移方法,供参考.一、一次函数图象的平移1.取两点求一次函数图象的平移因为一次函数的图象是条直线,而直线是由无数多个点组成的,所以线的平移,其实就是点的平移.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因此在原直线上任取两个点,将这两个点分别按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