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课堂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理性思考,语文课堂应成为激励学生超越具体活动形态的理性精神活动场所.应成为超乎外显活动状态的理性思考的精神家园。从语文课堂活动来看。理性思考可以使教学效率得到提高。可以使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摆脱权威与习惯的束缚,增强反思与批判意识;可以使学生增强对语文学习话动的观察与分析能力,品味活动的个人意义,在沸沸扬扬的活动中保持清醒独立,取得更大的收获。  相似文献   

2.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教育实质是对人的培养和塑造,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鲜明个性、完善品格的人。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在这样的语文课堂中,学生不仅掌握作为工具的语文知识,还能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享受创造的喜悦与满足,品味人性的灿烂和魅力,  相似文献   

3.
开展语文课堂活动具有体现语文课程属性、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矫正语文课堂教学积弊等多方面的实践价值。语文课堂活动应立足"语文",指向"课堂",着眼"活动";教学内容、教学主体、核心素养是预设语文课堂活动的三个主要向度;学习方式、思维方式、教学智慧是生成语文课堂活动的三个重要基点。  相似文献   

4.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离不开语文实践活动。课堂活动是重要的教学元素。语文课堂活动应是"语文"的,有逻辑层次的,富含创生的,十分注重内化的,应成为学生语文素养成长的沃土。  相似文献   

5.
课堂教学不能仅仅满足学生认知的培养,还要使学生的技能、情感得到发展。就我们小学语文的教育来说,更应是一个关注学生个性成长,关注学生的生命个性、生命情感和生命天性的过程,能促使课堂多向、多种类型自主交流、反馈,能为学生进行创造性活动提供必要平台。不仅如此,我们还应把语文课堂教学的文本也当成一个活的生命体来看待。这样,师生感受到的是各个生命的交流、涌动、成长。所以,在这样的课堂里,应该有以下特色:  相似文献   

6.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离不开语文实践活动.课堂活动是重要的教学元素.语文课堂活动应是“语文”的,有逻辑层次的,富含创生的,十分注重内化的,应成为学生语文素养成长的沃土.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堂应在有利于学生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课堂是学生的,应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以轻松、愉悦的教与学,使语文课有情有趣,有法有效,让每一个学生爱学语文,乐学语文?经过近二十年的教学实践和对趣味教学的不断探索,笔者总结出“生趣教学”法,让语文课堂更加充满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的本质与生态的内涵是水乳交融的。动态性、生成性、扎实性是语文生态课堂的基本特征。生态课堂具有平衡特质,必须是生活化的课堂,教师具有正确的学生观、教学观是生态课堂平衡的关键。平衡的标志是学生自己“生产”知识。生态课堂还应把握几个基本维度:以童心为本,使语文课堂散发出应有的灵气;以合作为纲,使语文课堂呈现出应有的思维品质;以反思为魂,使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平台。  相似文献   

9.
目前的语文课堂,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非生活化”倾向,语文课堂教学没有介入学生的生命活动。这样的课堂不利于学生潜能的开发和人格的完善与发展,这样的课堂也培养不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因此,语文课堂教学决不能局限于教材、课堂,必须和生活紧密相连,追求“语文教学生活化”和“学生生活语文化”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10.
徐秀林 《课外阅读》2011,(12):313-313
教学活动是师生间的双边活动,要想实现课堂高效,作为课堂活动的主导者,必须关注课堂主体——学生的活动状态,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学的自觉实践,实现教学和谐,让语文课堂中时时涌动生命的活力。笔者在语文教学中,积极尝试转变教学方式,在打造“高效课堂”方面做了一点有益探索和思考,努力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活”起来,让语文学习充满无穷的魅力,并且取得了一点效果,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1.
生活就是语文学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因此,语文课堂应和现代儿童的社会生活相融,语文教学应和现代儿童的生活经验结合,语文活动应和现代儿童的心灵相通,将学生从抽象、虚拟的课本堆中解脱出来,这样才能使语文真正从“应试语文”“课堂语文”走向“生活化的语文”。赋于语文教育以生活情趣和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是要让学生进入一个最优美、最典范、充满营养、使之高度吸收的语文环境中。语文课堂学习是学生生命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课堂理应充满勃发的生命活力。学生带着自己的经验、知识、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教学,并成为课  相似文献   

13.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也是学生积极投入到语文学习活动中的保障。新时期的语文教师应如何让学生认识到语文课程存在的重要性,该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呢?灌输式教学法是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的,也是不利于语文课堂的顺利实现的。在新课改下,要改变这一现象,就要通过组织多种活动"说服"学生,使学生认识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并确保学生在多种活动的推动下真正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人。  相似文献   

14.
当前的语文课堂,应实现从教"语文知识"的课堂向培养"语文素养"的课堂转变,而促使学生进入深度学习的状态,是生长学生思维不可或缺的元素。教学时,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内容,加强注重文本的内容理解,发展学生的语文表达,使学生思维得以激活。语文课堂,就是不断丰富学生的语言形式,提升语文表达能力,激活语文思维,生长语文智慧,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生命场。  相似文献   

15.
覃艳 《广西教育》2012,(33):74+83
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教师不建构"大语文观"是很难达到素质教育要求的。课堂有巨大的潜力,教师应以课堂教学为龙头,上活语文课,带动语文学习的各环节,创设良好的母语学习环境,让学生获得良好的语文素养。在语文课堂中展现精彩的语文活动,能激活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创设良性学习环境。"活动"是学生自己动口、动手、动脑的训练,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笔者通过多年的实践,在语文课堂中  相似文献   

16.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尊重师生生命活动的多样性和教学环境的复杂性,从而构建起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智慧的语文新课堂。  相似文献   

17.
课堂中的语言艺术应是每一位语文老师在教学生涯中始终都需要不懈追求的.语言是语文教师的生命,要使生命充满活力,使语文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语文教师就必须以渊博的学识来丰富自己的语言,用美的语言粘住更多的学生,让语文课堂闪亮生辉.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堂应在有利于学生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课堂是学生的,应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以轻松、愉悦的教与学,使  相似文献   

19.
课堂活动就是教学的重要形式,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重要途径。语文课堂中要让语文课堂真正"活"起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上训练好听、说、读、写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吕叔湘先生曾指出:语文教学关键在于一个“活”字。“话”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的法宝。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能让学生对知识的探索、能力的提升达到最佳状态。如何激活语文课堂教学?笔者认为: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的活力,语文教师应积极创设调动学生学习激情的情境。多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注重教材的拓展延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