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尚书》作为上古政教之书,是礼乐教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丰富的教化思想。孟子私淑孔子,其《书》学思想自有渊源。《孟子》三章《公孙丑》《离娄》《告子》征引《尚书》文句较多,通过与今传本进行比较研究,可以窥见孟子在战国之际的社会环境中援引《书》篇内容为己说论证,由此可推知战国《书》学的面貌。  相似文献   

2.
汉代《尚书》学的发展与汉朝统治者息息相关.在汉代尊儒思想逐渐壮大的影响下,汉代《尚书》学的发展亦开始承继起周秦的发展传统,以《书》为教、引《书》为用的特征愈发明显.前汉诸帝引《书》用《书》,将《书》学思想融入其治政实践中,足见《尚书》在统治阶级心中的重要地位;而诸帝为《书》学发展所做的一系列努力,更是促进了前汉《尚书》学的迅速发展.条列前汉帝王与《尚书》之文献,可探帝王对前汉《尚书》学发展的影响及前汉《尚书》学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3.
清华简《尹诰》是一篇非常重要的出土文献。它本是《尚书》中的一篇,又称《咸有一德》,秦季失传,汉时重出孔壁,为逸《书》16篇之一。西晋永嘉之乱致使官方所藏今古文《尚书》荡然无存,东晋梅赜所献《古文尚书》却有《咸有一德》诸篇。经宋元明清学者反复探究,证明梅本《古文尚书》当为伪作。今出清华简《尹诰》进一步证明了清人辨伪成果的科学性,晚书《咸有一德》是伪非真,铁证如山,不可移易。  相似文献   

4.
在伪《古文尚书》的辨伪史上,朱熹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在吴棫之后,发表了不少关于伪《古文尚书》的疑辨意见。后来学者在论及朱熹考辨伪《古文尚书》之功时,却往往只看到朱熹大胆的疑古勇气。实际上朱子对伪《古文尚书》的证伪是非常全面具体的,本文撷取朱子《文集》和《语类》中的吉光片羽,将朱子对《古文尚书》及《序》、《传》的分析,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5.
《尚书》是上古政教之书,孔子以之为政治教科书,荀子学派实即孔门一系。《荀子》大量引《书》释《书》以论证己说,其诸多思想源出于《尚书》。富国养民思想、贵贱等次思想渊源于《书》学,公义胜私欲、先教后刑、人治思想、刑法因时变易思想等皆以《尚书》为根柢。荀子引《书》断章取义,以述为作。借助《荀子》引《书》情况,可以窥探战国时期《书》学的传播与流变,亦有助于推动研究战国《书》教传统。  相似文献   

6.
宋鉴是清代著名的考据学家,《尚书考辨》是宋鉴关于古文辨伪的重要著述。是书通过考论《尚书》篇数,明确以义理划分篇章的思想,在厘清古文《尚书》传授系统中彰显杜林学术地位,又提出在考辨中阙疑慎重的学术态度等,其考辨之目的是正古文之本、明伪书之源。这些真知灼见在清初《尚书》辨伪中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应为学界所重视。  相似文献   

7.
孟子以论辩著称,其逻辑细致缜密,其思想悠远深邃,其语言气势磅礴,其旨归耐人寻味。通观《孟子》全书,精彩的词汇,机智的辩论大部分建立在以《诗经》、《尚书》为论据的基础之上。作为两部经典,在孟子所处的那个时代,辐射到政治、文化的方方面面。从《孟子》中所引用的《诗经》、《尚书》角度,剖析孟子对《诗经》、《尚书》的解读观,以此来展现孟子对古代文论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孟子》一书中引用、论说《诗经》多达38处,主要目的在于借以充当立论依据。孟子在对《诗经》的论说中,提出了著名的"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的说《诗》观点,但是,受其引《诗》功利性目的的影响,孟子对所引诗句的具体阐释带有脱离文本而迁就应用的倾向,从而导致了孟子说《诗》理论和用《诗》实践的矛盾。  相似文献   

9.
《孟子》一书中引用、论说《诗经》多达38处,主要目的在于借以充当立论依据。孟子在对《诗经》的论说中,提出了著名的“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的说《诗》观点,但是,受其引《诗》功利性目的的影响,孟子对所引诗句的具体阐释带有脱离文本而迁就应用的倾向,从而导致了孟子说《诗》理论和用《诗》实践的矛盾。  相似文献   

10.
东汉时,现已失传的《尚书》古文本和《尚书》今文本均并行于世。许慎《说文解字》所引,有孔安国壁中古文者.有欧阳高、夏侯胜和夏候建三家今文者,亦有在不同字条下引用同一经文,一取古文一取今文者。这为研究汉代今古文《尚书》提供了珍贵材料。同时,《说文》引《书》与今本《尚书》的异同对比研究,不仅帮助我们全面认识《说文》引《书》的体式及其动因而且可以帮助我们寻绎《尚书》的历代演变及其文字歧异的大致情况,为正确评估今本《尚书》的语料价值和史料价值提供重要的佐证。《说文》实际引用今古文《尚书)149例,多取今文《…  相似文献   

11.
试论中华民族文化元典中的人文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删订的《诗》、《书》、《礼》等“六经”和与之相关的《论语》、《孟子》、《荀子》、《老子》、《庄子》等典籍都是文化元典,在其中有着丰富的人文精神遗产;在此基础上,以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儒家思想为主线,辅之以道家、墨家、法家的思想,梳理并论证中华民族文化元典中人文精神的七个方面.当今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应当吸收和继承元典人文精神的合理内容和精华,重塑能适应21世纪的人文精神,使民族的优秀文化焕发青春与活力.  相似文献   

12.
《孟子》中的一些篇章逻辑不严,存在诡辩现象,将孟子的诡辩置于论辩中进行微观分析和宏观归纳就会发现,孟子为了阐释自己的理论,以偷梁换柱、移花接木和穿凿附会、无类比附这两种手段与对手进行论辩。孟子的诡辩符合个人性格,同时,《孟子》处于语录体和论说体的过渡期,诡辩也是体制使然。  相似文献   

13.
《论语》和《孟子》排比问的语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排比问是问句的排比,《论语》和《孟子》中的排比问颇具语用价值。《论语》和《孟子》中的排比问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孟子》排比问表示疑问的话语标记比《论语》的要繁丰一些,《孟子》排比问的语用价值主要诉诸"辩"体现出来,而《论语》排比问的语用价值则主要通过"辨"实现。  相似文献   

14.
Book Reviews     
Book Reviews in this Articles: The Thames and Hudson Encyclopaedia of British Art David Bindman The Thames and Hudson Encyclopaedia of 20th-Century Architecture Vittorio Lampugnani Modern Architecture: a Critical History Kenneth Frampton Studies in Impressionism John Rewald Thames and Hudson Art History in Education: an Annotated Bibliography and History Paul Brazier The Structures of Artistic Revolutions Remi Clignet Contrasts of Form: Geometric Abstract Art 1910–1980 Magdalena Dabrowski British Art Since 1900 Frances Spalding Arts Address Book Peter Marcan Publications Index of British Studies in Art and Design Education Brian Allison Art Education and Creativity: an International Bibliography Brian Allison Ancient Egyptian Designers Eva Wilson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兴起的以顾颉刚为代表的著名历史学派——古史辨以还原上古真史为目的,解构传统《诗经》学,清除历代《诗经》学萌生的伪史并查证真史。其诗学取向与价值在于,直面《诗经》本文,解除《诗经》的经典光晕,还原《诗经》的文学面目,因而对《诗经》学作了深度刷新。但是也因游走于历史与文学之间,遗失了更为细腻的历史文化密码,也对《诗经》造成了漏解、无解、误解的阐释缺失。  相似文献   

16.
《诗经》和《孟子》都是儒家经典,而《孟子》中引用了不少《诗经》的诗句。孟子对《诗经》的理解大多不顾及诗句的本义,而是由自己的观点随意阐发。他的理解有些是符合事理的正解,但也有不少误读的成分。造成误读的原因主要是孟子好辩的性格以及他独特的解诗方法,当然也有《诗经》语义的多义性。  相似文献   

17.
孔孟没有诗学专著,他们的诗学主张主要体现于《论语》、《孟子》中,也仅仅局限于对《诗》的片言只语的评价中。孔孟思想的核心内涵是如何"成人"。这就决定了《诗》不过是他们达到"成人"目的的一个工具,也就由此决定了我们要想理解孔孟诗学的真义必须建立在"成人"这个基点上。  相似文献   

18.
继王国维先生所倡导的"二重证据法"之后,徐中舒先生提出将历史文献、考古学资料结合起来,并和民族学资料参照印证的"古史三重证"法。"古史三重证"法的成功实践,使古史研究的领域不断拓宽,古史研究的科学性大大增强,在此基础上,不断将中国古史研究进一步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19.
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其思想除了具有伦理和政治价值取向外,还具有通权达变的特点,被誉为“中国古代权变管理大师”,其思想中充满了现代权变理论的主要观点,如对权变重要性的认识,以时间为转移的权变思想,以空间为转移的权变思想,以对象为转移的权变思想,以条件为转移的权变思想,以时局为转移的权变思想。所有这些,显示出孟子思想对现代管理学具有丰富的魅力。  相似文献   

20.
顾颉刚的《诗经》研究,主要是从历史学的角度对古献资料作辨伪求真的考核,并进而研究《诗经》学术史上不同派的思想观念和治学方法。他继承了传统史学的求是精神与考辨方法,又借助于现代科学方法与手段,不仅客观地描述了《诗经》真相,而且对古今学术流派的历史价值作了公正的评论。他对《诗经》的资料辑录,是其有目的地进行学术中研究的基础。其研究成果无论是在考察角度,考辨方法上,还是在学术结论上,均对后世研究具有重要的启迪和示范作用。他编辑《古史辨》,并非是为形成某种学术派别,其目的在于开辟学术论争的园地,形成自由批评之风,进而促进学术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