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喜欢听特级教师上的课,是因为课堂上那先行独特的教学理念、平等互动的教学风格、行云流水的教学结构,处处闪烁着智慧的光茫;总想模仿特级教师上的课,是因为心中存有一份美好的期待——当面对课堂上出现的大量信息资源时,能如他们一样,用敏感的心灵去捕捉,用深刻的眼光去洞察,用灵活的教学机智去重组,在处理一个个棘手的问题中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教学功底和文化底蕴。然而,“模仿秀”,谈何容易!  相似文献   

2.
徐芳 《教书育人》2005,(5):39-40
喜欢听特级教师上的课,是因为课堂上那先行独特的教学理念,平等互动的教学风格,行云流水的教学结构,处处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总想模仿特级教师上的课,是因为心中存有一份美好的期待——当面对课堂上出现的大量信息资源时,能如他们一样,用敏感的心灵去捕捉,用深刻的眼光去洞察,用灵活的教学机智去重组,在处理一个个棘手的问题中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教学功底和文化底蕴。然而,“模仿秀”,谈何容易!  相似文献   

3.
喜欢听特级教师上的课.是因为课堂上那独特的教学理念.平等互动的教学风格.行云流水的教学结构.处处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总想模仿特级教师上课,是因为心中有着美好的期待——当面对课堂上出现的大量信息资源时,能如他们一样,用敏感的心灵去捕捉,用深邃的眼光去洞察,用灵活的教学机智去重组,在处理一个个棘手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化底蕴。然而,“模仿秀”.谈何容易?  相似文献   

4.
喜欢听特级教师上的课,是因为课堂上那先行独特的教学理念,平等互动的教学风格,行云流水的教学结构,处处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总想模仿特级教师上的课,是因为心中存有一份美好的期待——当面对课堂上出现的大量信息资源时,能如他们一样,用敏感的心灵去捕捉,用深刻的眼光去洞察,用灵活的教学机智去重组,在处理一个个棘手的问题中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教学功底和文化底蕴。然而,“模仿秀”,谈何容易!尴尬一:嘎然而止的辩论特级教师吴正宪在执教《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曾经巧妙地穿插了一道判断题:“把一个圆分成两份,每份一定是这个圆的二分…  相似文献   

5.
徐芳 《河北教育》2005,(7):20-21
喜欢听特级教师上的课,是因为课堂上那先行独特的教学理念,平等互动的教学风格,行云流水的教学结构,处处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总想模仿特级教师上的课,是因为心中存有一份美好的期待——当面对课堂上出现的大量信息资源时,能如他们一样,用敏感的心灵去捕捉,用深刻的眼光去洞察,用灵活的教学机智去重组,在处理一个个棘手的问题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教学功底和文化底蕴。然而,‘‘模仿秀”,谈何容易!  相似文献   

6.
喜欢听特级教师上的课,是因为课堂上那独特的教学理念,平等互动的教学风格,行云流水的教学结构,处处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总想模仿特级教师上课,是因为心中有着美好的期待——当面对课堂上出现的大量信息资源时,能如他们一样,用敏感的心灵去捕捉,用深邃的眼光去洞察,用灵活的教学机智去重组,在处理一个个棘手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文化底蕴。然而,“模仿秀”,谈何容易?尴尬一:戛然而止的辩论[精彩回放]特级教师吴正宪在执教“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曾经巧妙地穿插了一道判断题:“把一个圆分成两份,每份一定是这个圆的二分之一,对吗?…  相似文献   

7.
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过来。”确实,好的开头是课堂成功的一半。教师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创设出好的课堂开头,达到上课一开始就能深深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点燃起学生求知欲望的火花,使他们能情绪饱满地主动地去接受新知识。  相似文献   

8.
李焱 《四川教育》2020,(5):77-78
1995年,初登讲台不久的我,迎来了一节一年级的公开课。“你的课表演得很精彩,但没有看到学生的成长……”课后,老校长的点评虽语音轻柔,却一下子敲击了我的内心,并为我的语文教学指引了方向:将舞台留给孩子,用心浇灌,静待花开。从此,我与“课”同行,在观课、磨课、评课、创课中,努力将学生放在课堂中央,踏上了一条“导学自如,和美共生”的教学探索之路。在如今的课堂上,我站在讲台一旁,有时坐在学生中间,看着他们精彩的表现,享受着他们的成长带来内心的喜悦。  相似文献   

9.
梁好 《班主任》2014,(8):57-57
正一位特级教师到偏远农村乡镇送课,全乡镇语文学科的老师齐聚一堂,准备一睹这位特级教师风采。然而,特级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却令老师仉大失所望。这节课并没有他们想象的那样精彩纷呈,有的只是他们平日课堂的那般平淡与平凡。整节课,特级教师没有什么精巧的设计、精致的课件和精深的解读,只是指导学生读课文,一遍一遍地读,读得不厌其烦。这样的表  相似文献   

10.
徐芳 《河北教育》2005,(4):20-21
喜欢听特级教师上的课,是因为课堂上那先行独特的教学理念,平等互动的教学风格,行云流水的教学结构,处处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总想模仿特级教师上的课,是因为心中存有一份美好的期待--当面对课堂上出现的大量信息资源时,能如他们一样,用敏感的心灵去捕捉,用深刻的眼光去洞察,用灵活的教学机智去重组,在处理一个个棘手的问题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教学功底和文化底蕴.然而,"模仿秀",谈何容易!  相似文献   

11.
课堂生成,既在预料之中,也在预料之外,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尤其是作文指导课,这种课堂的生成更是难以预设。面对预设之外的课堂生成,许多教师无可奈何,甚至方寸大乱。 特级教师丁卫军的"情境.无主题作文"是一堂特级教师丁卫军的“情境·无主题作文”是一堂非常成功的作文指导课。其成功,不仅表现在老师善于诱导、引导学生在一次次的作文实践中,水到渠成地理解了“情境”,在作文中较好地落实了“情境”,并借此升华了文章主题,更表现在教师对课堂出现“节外生枝”时,那种点石成金的艺术。  相似文献   

12.
特级教师高子阳执教的《读后感》写作指导课,亮点频频,犹如一堂魔术课,变化无穷,引人入胜。学生跟随教师进入魔术世界,课堂向四面八方打开,给人全方位的冲击。真可谓:“一棵树远不止是一棵树”,一堂写作指导课远不止是一堂写作指导课。  相似文献   

13.
“翻版”在词典中理解为翻印的版本,比喻照搬、照抄或生硬模仿的行为。“翻版”一词用在书籍的翻版、音乐的翻版上比较多。“翻版课”是指教师在听了一节成功的课例后,将其好的流程及其教学过程中的闪光之处运用到自己的课堂中。那么,上翻版课是否有意义?是否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14.
竺柏洋 《考试周刊》2009,(43):220-220
无论多好的教师,上课时如果学生不接受.那么无异于“对牛弹琴”,收不到好的课堂效果。让学生成为你的“课迷”,让他们喜欢听你的课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前,一些教师进行阅读教学的目标贪多求全、功能过多的现象十分明显,特别是在各种公开课中表现尤甚。上课教师似乎总想成为“融合高手”,让一堂课尽可能多地体现“课标”精神,尽可能多地展示全方位的教学预设,结果往往因承载的目标庞杂致使课堂失去亮点。正如特级教师高万同  相似文献   

16.
有些“变味”的课堂:我喜欢听课,尤其喜欢听真实的随堂课,因为《语文课程标准》的落实就是要靠一线老师一节一节真实的课堂来达成。可是,现实的情况却不容乐观,往往存在以下几种现象——1,无视《课标》。2,生硬地“套”《课标》。3,“歪曲”《课标》。课堂与课标成了两张皮。在与上课老师的课后交流中我发现:上课老师对《语文课程标准》还是“知道”的,有的老师说起《课标》来还头头是道,甚是内行。我把这些现象称为“眼高手低”,把这样的《课标》称为“纸面课标”。也就是说:老师还没能真正领会《课标》的精髓,对《课标》的理解还只是停留在“纸面”,所以一到课堂就变了味道。  相似文献   

17.
赵龙 《教育文汇》2013,(18):42-42
语文课教学怎么导入?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相似文献   

18.
乍听全国数学特级教师朱乐平的“两位数乘法练习课”,感觉它并非是一节练习课,而是一节“验证一个数学命题成立与否的”新授课,可仔细一琢磨,  相似文献   

19.
中学物理教学中的“课眼”侧重体现在“生长点”上,主要是让学生能够在“课眼”的引领下,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积极进行思维.物理教学中的“课眼”可以是一个概念,可以是一条规律,也可能是一种方法.教师提炼出“课眼”进行教学是给学生一种引导,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并能最高效率地解决问题.在课眼的引领下,学生能够更好地完成教师交给他们的任务,激发他们对物理学习的热情.  相似文献   

20.
近日,对两位著名小学数学特级教师的课堂教学实录认真学习,深入探讨后发现,他们的课都有一共同点,那就是课始以“趣”引新,课中以“实”释疑,课末以“活”拓思。他们的课让我切实感受到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是一门艺术。现整理如下,借以抛砖引玉,与同仁共同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