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教师的教研论文对推进课程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实现教育质量的提升,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然而,现实中有不少中学教师觉得没什么东西好写。受困于“写什么”,这实际上是不知如何选题的问题。笔者结合自身论文写作的实践,就中学教师论文写作如何选题。从“选题的来源”和“选题的原则”两个方面谈些思考和看法。  相似文献   

2.
崔峦先生说:“教师‘下水’,这是最切实的指导。教师要求学生写的作文,最好自己先写一写。写与不写大不一样。”的确,下水作文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启迪学生的写作思维,提高作文教学效率,还能提升教师的写作水平。一、“下水知冷暖”老师不写下水文,怎知学生写作的困难。许多老师在写“下水文”时也是抓耳挠腮,不知如何下笔。其实你的“难”也是学生的痛苦啊!写一写同一主题的文章,你就知道指导学生习作时该如何审题、如何取材、  相似文献   

3.
祁洁 《现代语文》2010,(8):133-134
当前中小学作文教学正存在着无序的局面,学生不知如何学,教师也不知如何教,总结一下“存在着以下几大问题:一、写作教学内容缺失;二、写作指导缺位;三、写作教学观念落后;四、一些作文试题导向错误;五、写作体式要求失当”。  相似文献   

4.
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往往最让老师头疼的便是作文教学,学生觉得写作无从下手,不知如何提笔不知从哪个方面写的问题十分严重,教师在批改的时候更是不知学生所云,也不知道学生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学生写作兴趣的低下,导致写作出来的东西质量一般,因此,改革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势在必行,只有改变教育方法才能够让小学生的语文作文学习有一个质的改变。1.教师要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我们在看到现在小学作文水平普遍不高、作文质量  相似文献   

5.
良好的写作状态.是指写作主体不仅有强烈的写作欲望,有许多东西要表达,而且打开了表达的思路,知道如何表达。处在这样一种积极而活跃的状态中,写文章就会水到渠成,“从心底里自动而自然地涌出”,而不是被动地“挤”出来的。但学生一般不能自发地进入这样的状态。这就需要教师的诱发与引导,这种过程实际上正是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对话过程,是师生间生命互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读中感悟     
现今的语文阅读教学只是将现成的东西塞进学生的嘴里,恨不得嚼碎捣烂,以为这样更有助于学生消化、吸收。孰不知,由于学生的被动学习剥夺学生的感悟与思考,从而使学到的知识成为僵死的东西,谈不上阅读能力的培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就是感受的过程,“见”就是领悟。现代语文教学应当注重研究在阅读教学中怎样“感”如何“悟”。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学生必须拥有感悟的权利。学生是阅读教学中感受和领悟的主体。教师的作用应是激励、引导和评价学生的阅读活动。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自己阅读的感受或领悟完全讲解,而学生只须听取,那就剥夺了学生感悟的权利。如果教师连自己都没有认真的思考而直接把参考书上的课文分析照本宣科,这样的教学就是教师放弃自己的感悟权利,而又进一步剥夺了学生的感悟权利。  相似文献   

7.
何英 《小学语文》2012,(1):51-53
一直以来,农村小学生习作教学是一块薄弱之地。学生“怕”写:对农村丰富的写作资源视而不见,生活单调、枯燥,资源匮乏,无表达的冲动和交流的愉悦感。教师“怕”教:教师为考而教,作文教学模式僵化,不知如何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其实,农村地区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富资源,如何正视农村资源特点,帮学生找到丰富的习作活水之源呢?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收到不少青年教师来信,谈及他们迫切想提高自己作文教学能力,却不知从何下手的苦衷。现以我多年作文教学的实践谈一些体会:一、青年教师要具备两个基本能力。1.写作的能力。教师中有句口头禅:“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得有一桶水。”这个简单的道理大家都易理解。叶老曾号召语文教师写“下水文”“语文教师必须善写。善写,有一个读书,写东西的习惯。”“教师指导写作,不要空讲些作法,一定要有写作的切实经验,才能  相似文献   

9.
提高作文水平的口号提得很久很响 ,但提高作文的品质却少有人提。其实 ,作文的品质提不高 ,提高作文水平也无从谈起———应该强调一下提高作文品质的问题了。作文的品质包括这样几个方面 :观察品质、思维品质和表达品质。不要一味责备学生写作态度不端正 ,写作能力低下 ,要找出学生写作态度为何不端正、为何低下———没有东西可写 ,不知写什么 ,不知如何将要写的东西得心应手地表达出来 ,并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变“苦写”为“乐写”———“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重要一环。观察品质。“生活是创作之母” ,没…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多数学生怕写作文,原因在于提起笔来无从下手,没有东西可写,不知怎么写,总之提不起写作兴趣。如何让作文的指导充满情趣,实现学生作文心态由“要我写”向“我要写”的转变,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作文教学过程往往是 :教师指导学生写作 ,然后学生写作 ,最后教师评改 ,这样就形成了“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教师评改”的循环节。从这个循环节我们可以看出 ,传统的作文教学过程有一个明显的弊端 :那就是整个写作过程 ,主要是教师的活动过程 ,主动权始终操纵在教师手中。学生的活动虽然也有一次 ,但被教师约束在一个圈子里 ,学生始终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因而 ,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不高 ,至于教师的批改就没有兴趣看了 ,又怎能“明确教师之用意”呢 ?由于学生不能认真看教师的批改 ,致使教师的“良苦用心”对指导学生的写作实践…  相似文献   

12.
学生经过反复的写作训练之后,有时会出现“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情况。就是说,各种文体的模式套路已基本成型了,但有时一些具体的写法却掌握不好,明知这样写不妥,却又不知该如何修改。此时,教师就应给予适当的点拨,引导其进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相似文献   

13.
写作水平是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体现,如何提高初中生的写作水平,一直备受广大语文教师的关注。写作是令师生都感到比较头疼的事情,很多学生在写作文时,不知写些什么,更不知道如何写得更好。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初中写作的技巧和大家谈谈。一、搜集写作素材,让学生有话可写初中生常常感到没有什么东西可写,其根本原因就是缺乏  相似文献   

14.
一、观察是写作的前提学生写作碰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无事可写”。“无话可说”,其症结就在于缺乏有意识的观察、认识和思考。主要表现为:1.熟视无睹。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每个学生都置身于生活之中,但是由于对生活缺乏有意识的观察,没有挖掘“源头”,因此提笔写作文时,也就没有滚滚而来的“活水”。如以《校园新貌》为题作文,学生面对每天生活、学习、活动于其中的校园,却不知“新”在哪里,因此写作之前,教师要提供一些具体的题目,让学生有意识地去观察,如《花坛》、《看我们的教室多干净》、《寝室里的名言角》、《食堂…  相似文献   

15.
“作文难,难于上青天”这是相当一部分学生的真实感受。作文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也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许多学生惧怕甚至厌倦写作文。问其原因,则说是无东西可写,更不知从何下笔,脑子中或空空如也,或纷乱如麻。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作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设计一些科学、新颖和带有灵活性、启发性的教法,引导学生积极写作,真正让学生变“苦作”为“乐作”。  相似文献   

16.
周小娟 《教育》2014,(12):65-66
在教学实践中,要改变目前学生畏惧写作的状况,让学生爱上作文,迷恋于写作天地,教师就得必须注重学生的自主写作,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开放课堂,创设性地上好写作课;并且对学生作文的评改也要有独特的创意.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不知何时起,学生一听说要写作文就不耐烦地说:“唉!又要写作文.”对写作的排斥之情溢于言表,这不能不引起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的深思.  相似文献   

17.
我们通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形:在作文指导课上,教师口干舌燥地指导学生怎么写,而后当学生动笔写作时,依然有不少学生咬着笔头茫然四顾,不知从何下笔。教师就纳闷了:指导了那么久,怎么还不会写呢?通过了解发现,其实教师往往对作文“怎么写”强调得比较多,而学生更愁的是“写什么”。人们常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殊不知学生也正为无“米”做“炊”而发愁呢。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去找“米”做“炊”呢?本文根据自身实践摸索总结了几条作文的取材之道。  相似文献   

18.
作教学是小学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但这往往也是语教师最感头痈的地方。因为许多学生最厌烦的就是写作,往往觉得没啥好写,不知从何写起,害怕写作。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作教学也一样,如果学生缺乏写作的兴趣,作教学就难于达到应有的效果。如何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9.
<正>写作教学是语文教育活动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总的来说,写作教育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可以分为三个层面:一是学生没有写作意愿,甚至厌恶写作,把写作当成沉重的包袱;二是写作内容的问题,作文素材的匮乏使学生在面对一个话题或题目时常常不知如何下笔,不知该写些什么;三是如何写,即写作方法的问题。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重写作方法的训练,忽视了学生的写作意愿,写作内容从何而来。有写作的意愿和可供写作的素材、内容,是写好文章的基础。要改善作文教学中学生学的困难,教师教的艰辛的教学现状,必须先解决这两个根本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正>由于欠缺写作技巧,加上语言积累有限,初中学生写出来的作文普遍存在乏味、空洞、言之无物、没有条理性等问题。其中尤为突出的问题是学生写作兴趣较低,写出来的文章缺乏情感,没有次序。本文立足于这些突出问题,就如何利用情境教学解决这些问题,改善教师不知如何教、学生不知如何写的写作教学局面,旨在抛砖引玉,和同行们切磋如何有效实施写作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