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体育活动与青少年的心理之间的关系为相互作用的双向影响的关系。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有效地进行体育活动的重要条件,通过体育活动有助于提高青少年的心理功能和增进心理健康,促进个体相应心理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要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正> 人是生理和心理的统一体,身与心的健康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着的。当今,怎样加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与保健,预防心理疾病,已成为越来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的意义 1.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是青少年时期生理、心理发展的需要 青少年时期是个人发展进程中从不成熟向成熟过渡的最重要的一个阶段。此时虽然青少年的身体已经发育成熟,但心理上却仍然继续着不成熟的水准。这一事实常被人们所忽略,总认为青少年能够采用成人的方式去控制和支配其内在冲动。实际上,伴随着青少  相似文献   

3.
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是个体整个生命周期内身心发展最为关键的阶段,肌肉力量作为反映个体健康水平的重要维度,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不同国家和机构发布的公共卫生指南在鼓励儿童和青少年积极参加有氧活动的基础上,相继提出了关于强化肌肉骨骼健康的倡议。总体而言,肌肉力量的发展与表达始终伴随着生长和成熟,本文旨在从生长发育视角,对儿童和青少年肌肉力量的自然性发展进行评述,以期为儿童和青少年人群量身定制合理的运动计划,尤其是系统的抗阻训练方案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4.
速滑训练是一个系统工程,青少年运动员心理训练也成为日常训练的一部分,合适的心理训练方法可以对青少年的运动生涯产生积极影响,运动员不良的心理状态将会影响比赛成绩,甚至终止其运动生涯.采用数理统计法、专家访谈法、阶梯访谈法对青少年速滑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方法进行研究,为青少年速滑训练提供相关依据.基于前人对心理训练方法的研究,根据青少年训练体系将训练分为基础训练阶段、准备比赛阶段、进行比赛阶段、赛后调整阶段四个方面,采用SPSS23.0以数据统计、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筛选、整理及描述性分析,以期得出在四个不同阶段,青少年心理训练中不同训练方法对成绩的影响,促进我国速滑项目后备力量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正处于青春期,青春期是人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在此期间,青少年身心都开始向成年人过渡,同时也是心理问题频发的时期。家庭是人类成长的第一环境,作为人类身心发展的重要开始,优质的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的影响十分重要。基于家庭体育视角,结合体育活动对人的心理健康发展有着积极影响这一共识,本文在编制《家庭体育调查问卷》测量工具的基础上,着重探讨家庭体育的基本特点及其与青少年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揭示亲子沟通、父母教养方式在其中的作用机制,为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发现家庭体育开展所遇到的问题提供实证依据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网络成瘾这一公共卫生问题正受到全社会广泛关注。本文对体育运动与网络成瘾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分析探讨运动干预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为完善我国儿童青少年网络成瘾防治体系提供依据。研究表明,体育运动可以通过改善个体心理健康、调节个体行为表现、改善个体大脑结构和调控激素分泌来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症状发挥作用,其中运动强度、时间、方式是影响运动干预网络成瘾效果的重要调节变量。体育运动能够有效预防和矫治青少年网络成瘾,但体育运动的强度、时间,以及对网络成瘾发挥作用的生理学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我国未来相关研究应严密实验设计,完善研究方法;增加纵向追踪研究比例;结合生物科技,深入探讨运动干预网络成瘾的生理学机制;量化研究结果,增强研究科学性。  相似文献   

7.
建成环境作为影响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与其相关的核心成果在指导后续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支持性建成环境研究,以及改善、优化儿童青少年个体的身体活动环境方面均具有重要价值。通过梳理全球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建成环境领域的核心成果,发现社区、学校、家庭的建成环境与儿童青少年个体的身体活动是全球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建成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儿童保育机构与不同国家农村地区儿童青少年支持性身体活动建成环境的构建、评估与优化,以及如何利用建成环境对残疾、超重、肥胖等弱势儿童青少年个体进行身体活动干预,将是未来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建成环境领域相关研究者的首要关注点。我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建成环境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干预主要体现在:不同场域建成环境与身体活动水平的关联性分析,国外身体活动指南与评价标准、体系的系统阐释,量化探讨建成环境对身体活动水平的影响,以及如何构建与完善身体活动健康促进框架体系。通过分析国内、外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建成环境的相关成果,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尝试从研究方法、研究设计、测量指标与试验控制等维度,提出未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建成环境研究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8.
在目前的体育教学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视身体教育。忽视心理教育的现象。青少年学生时期是人的生命历程中一个独特的阶段。它是个体身心发育过程中充满生机,最为宝贵的一个阶段,同时也是最易产生心理冲突,造成情绪障碍的年龄阶段。体育教学是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良好的情绪状态和旺盛的生命力对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与完善现  相似文献   

9.
1.分析与讨论根据1979~2000年间全国农村儿童青少年各个时期身高、体重2项生长指标的实测值,运用灰色分析GM(1,1)模型对各项指标进行建模,并通过数学拟合的方法可得到未来一个时期青少儿身高、体重生长生育的预测值,该预测值能比较科学地反映未来一定时期全国农村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变化的趋势与状态。为了进一步弄清楚我国农村青少儿未来10年生长发育变化的趋势与特点,本文将预测结果同2000年的实测值进行比较发现未来10年我国农村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变化的趋势与特点。2.生长发育继续提前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的提前,不仅表现在突增高峰年…  相似文献   

10.
自我和谐是个人心理健康的标志,和谐心理能有效地激励个体发展。基于和谐理念,探讨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和谐的内涵与层次结构。采用文献资料法、归纳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定量和定性研究相结合,提出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和谐包括情绪控制力、沟通愿景、自尊与支持、忠诚亲密、心灵自我等五个因素,反映体育大学生心理和谐的系统特征,并开发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和谐的测量工具,构建专业体育大学生心理和谐测评工具,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引导、咨询与指导,将有助于推动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评价研究。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当今青少年犯罪的形势,阐述了青少年犯罪的概念、心理特征、心理根源,然后通过问卷调查获得数据,研究分析了体育活动对犯罪心理的影响,最后对体育教学提出了几点有助于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试论体育运动对青少年的心理保健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有忠 《安徽体育科技》2004,25(2):69-69,92
青少年时期是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应充分认识到体育运动对青少年心理保健的特殊作用,并充分利用体育教学,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排除学生的各种心理障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对待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现代社会肥胖已是全球性的公共健康问题。儿童青少年时期的肥胖与其成年后的肥胖及心血管疾病风险高度相关。大量的横向和纵向研究表明,儿童青少年时期的体育活动(特别是较高强度的体育活动)量、体质(特别是有氧能力和肌肉力量)强弱均与其未来肥胖负相关。因此,儿童青少年时期增加体育活动,特别是较高强度的体育活动,增强体质,是预防未来肥胖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4.
《湖北体育科技》2019,(9):798-803
目的分析我国儿童青少年体力研究领域的研究趋势及热点,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CiteSpace 5.0.R3.SE版本对研究文献数据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处理。结果我国儿童青少年的体力活动研究领域的发展大致可以归纳为:缓慢起步阶段(1982~2000年)、低速调整阶段(2001~2009年);高速发展阶段(2010~2018年)。核心作者团队中以陈佩杰团队、陶芳标团队以及李红娟团队为代表。研究的热点问题:体力活动对儿童青少年身体健康的影响;我国儿童青少年的体力活动特征与发展趋势分析;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与久坐行为的关系;建成环境对儿童青少的体力活动的影响。结论我国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研究虽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速,已经形成一批高水平的学术期刊和科研团队,研究的热点问题能够与国际接轨,对我国儿童青少年身体健康水平的提升提供了指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15.
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自1991年以来所收录的444篇我国竞技心理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利用CitespaceV软件对我国竞技心理研究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热点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竞技心理研究发文量总体处于上升趋势,且未来仍然有增长趋势。主要载文期刊: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体育科学、中国体育科技等。主要研究学者包括张力为、张忠秋、周成林等。主要研究机构:北京体育大学、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等。心理训练、运动员、优秀运动员、心理健康、运动心理学、心理疲劳、心理素质等是我国竞技心理研究领域在过去二十余年研究的重点;心理训练、竞技体育、心理疲劳、优秀运动员、心理健康等是未来研究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总结与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多元分析的方法,探讨身体锻炼在心理应激、心理适应、应对效能的研究现状中存在的不足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领域.提出应重视身体锻炼对心理应激、心理适应、应对效能交互作用的研究,关注心理应激、心理适应及应对效能对个体参与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加强不同运动项目、不同运动频率对个体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以期丰富身体锻炼促进心理健康的理论研究,为制定科学可行的运动处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心理健康教育是时代的呼唤,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自身要求.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社会的共识.目前在学校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所采取的主要形式有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和讲座,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对个别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咨询、热线电话和心理信箱等.  相似文献   

18.
处在青春期的青少年,往往会发现自己在这段时期里心理和言行发生很多变化,比如:对别人翻看自己的东西很反感;偷偷地写日记,自己向自己倾诉内心的秘密;在与别人交往中,也不像少年时代那么坦率了等等。青少年心理和言行的这种变化,是处在青春期的青少年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心理的闭锁性现象”。所谓闭锁性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具有某种含蓄、内隐的特点,它是相对于人的外部行为表现与内部心理活动之间的一致性而言的。青少年的“闭锁心理”除上述言行表现外,还有:开始愿意有自己的房间;自己的抽屉  相似文献   

19.
不同强度锻炼的心理效应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使用锻炼感觉量表(ETI)和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等研究工具,通过实验比较的方法,旨在研究个体参与不同强度锻炼的心理效应及其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身体锻炼有助于调节身心矛盾,增强心理健康。不同年龄、性别的个体,为了取得较大的锻炼心理效应和获得更强的运动愉快感,应合理安排与选择运动强度,中等强度是大众健身锻炼较适宜的锻炼强度  相似文献   

20.
当今社会竞争日趋激烈 ,作为社会的主要劳动者———中年人 ,不仅是社会的中坚力量 ,也是家庭的中流砥柱。社会家庭两副重担在肩 ,再加上生活节奏的加快 ,致使他们精神负担加重 ,因而会出现各种心理疾病 ,这是需要认真对待的。现谈谈中年人的心理特点和中年人的心理保健问题。一、当前中年人的心理特点中年人一般指 4 0— 60岁的人群 ,他们的生理功能在这个阶段由盛转衰 ,心理能力则处在相对稳定和继续发展阶段。个体心理能力是最成熟的时期 ,心理状态相对稳定、平衡 ,其中性格和情绪的稳定比较突出 ,有着较强的独立自主性 ,能够按照自己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