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被就业"是某些高校为了提高就业率,采取虚设就业单位、冒充学生签名或逼迫学生签名等方式在就业协议书上进行造假的行为,它的出现给倍受关注的大学生就业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而当前大学生就业管理中存在的考核标准不科学、评价方式不恰当、就业责任不清楚等问题和缺陷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解决这一问题应从健全和完善大学生就业机制入手,通过对大学生就业的责任追究、评价考核、监督监管、问题回应等方面的修改和调整,避免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2.
全面推进大学生就业,既是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要求。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依旧十分严峻,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主要有就业市场不完善、大学生就业义务缺失、用人单位的用人观念落后(不科学)、大学生自身就业观念不成熟等。因此,以市场为导向,可通过政府出台相关政策进行扶持、深化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改革、加强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从市场需要出发强化高校人才培养等途径,探究"大学生就业难"困局破解策略。  相似文献   

3.
和谐社会建设和大学生就业工作是相互联系、彼此影响的关系.文章在和谐社会视角下分析大学生就业工作存在的就业困难群体、就业意愿与现实不符、就业结构性矛盾等"不和谐现象",从分析"不和谐现象"存在的原因出发,以因溯果,提出了促进大学生"和谐就业"的具体措施,指出必须从社会、学校和学生等三个层面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4.
由于大学生就业时代背景的变化,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毕业生面临严峻的就业问题,主要表现为毕业生逐年增加、就业率偏低、就业质量不高、就业单位性质和就业行业比较单一、自主创业举步维艰、就业观偏差等。大学生"就业难"将在较长时期内存在,其深层次原因是毕业生对社会经济转型的不适应、就业弹性下降、高校的结构性矛盾、精英就业情结、劳动力市场中的"多峰叠加"和制度性障碍等。改变"精英就业情结"将有助于化解大学生就业难。  相似文献   

5.
当前,高等教育已经普及化,大学毕业生人数众多,加之社会人才供需不平衡,就业难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大学生如何更好地就业?大学生应该从观念和行动上同时着手,正确认识就业、树立择业意识、合理择业期望、做好职业生涯设计、培养提高职业适应能力、大胆尝试就业等,而这一切都应尽早开始。大学生若有所"预",必将有所"立","闪离"、"裸辞"、"好高骛远"、"眼高手低"者必将减少,大学生将站稳职场。  相似文献   

6.
当前女大学生就业率及就业质量显著低于男生,究其原因是就业不平等问题普遍存在。有着特殊家庭环境和成长经历的理工科贫困女大学生面临"性别""地域""生理""经验""婚孕"等就业不平等,亟需社会关注。文章从政府和社会、高校及理工科贫困女大学生本人几个方面深度剖析了产生就业不平等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及高校教师对于"你觉得大学生就业率低的原因是什么?"这一问题个人原因方面的回答可以集中显现大学生"不就业"现象的原因。运用扎根理论研究范式,对在甘肃省14所高校所采集的427句大学生及高校教师对该问题的个人原因回答语句进行了三级编码分析,结果显示甘肃省大学生"不就业"原因可以集中为14个范畴。同时,以上述原因各范畴类别作为大学生"不就业"现象原因影响因子,依据核心范畴与其他范畴的关系得出各影响因子的权重及其排序。并提出解决大学生"不就业"问题,需要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  相似文献   

8.
"五险一金"是用人单位必须给予劳动者的保障性待遇,与大学生就业后的利益有密切关系。通过做调查"五险一金"对大学生就业影响,有助于我们更加了解当前大学生的就业保障状况,提高大学生的就业权利保障意识。调查结果显示:许多大学生对"五险一金"知识知之甚少,甚至根本就不知道,从而严重影响了自身权利的实现。如何提高大学生就业权利的社会保障意识是当前一个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市场信息的充分传递是市场高效配置资源的前提。就业市场上大学生就业信息的不完全,影响了大学生理性地进行学科选择、职业规划,导致高等教育人才供需不能有效衔接。知情权保障是解决主体信息不完全问题的唯一路径。我国应在立法上明确大学生就业知情权的内容,并通过政府的市场就业信息收集供给、高校就业信息服务、用人单位就业信息告知等手段保障大学生就业知情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当前女大学生就业弱势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一系列变革特别是大学生就业转向了"自主就业,双向选择"的以市场为导向的机制,逐年递增的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当前女大学生就业难,一是大学生整体就业形势严峻,二是传统的社会性别意识的影响,三是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四是女大学生自身的就业观念问题。因此,只有政府、学校、女大学生自身积极配合、共同努力,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才会得到缓解直到最终解决。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西部志愿者计划"、"三支一扶计划"、"特岗教师计划"、"大学生村官计划"等基层服务项目,有力促进了大学生就业。但大学生基层就业仍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如基层就业保障机制不健全、教育体制不完善、思想观念有差距等等,使得大学生在基层"下不去、呆不住、干不好"。因此,要切实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强就业指导服务、利用媒体公共服务等有利因素,建立基层就业长效机制,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立良好基层就业社会评价体系,有效促进大学生基层就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就业质量下滑背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注大学生就业"质量" 大学生就业质量是一个内涵非常丰富的概念.借鉴国外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和实际经验,根据国情特点,我们认为,大学生就业质量应该主要包括大学生的工作收入、工作地点、工作环境、专业对口和对工作的满意程度等内容.大学生就业率只能反映就业的量,但并不能很好地反映就业的质;而大学生就业的质量不仅能反映就业的"优劣"、结构、层次和性质,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就业的量.所以,我们研究、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一方面要积极地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另一方面还必须更加重视就业质量的理论探索,在提高就业率的基础上,努力提高就业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就业心理“四化”辅导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业心理问题,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因素之一。构建大学生就业心理"四化"辅导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学生认识就业误区,转变就业观念,促进合理就业。  相似文献   

14.
探索大学生预见就业风险认知心理特点,可为就业心理指导提供依据. 运用大学生预见就业风险认知问卷对1 295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表明大学生预见就业风险认知的特征蕴含着2个潜在变量:重要性和不可控性.女大学生对求职风险、市场需求风险和从业风险3个因素比男大学生具有更高的认知水平(P<0.01).理工科大学生对求职风险因素比文科大学生具有更高的认知水平(P<0.01);一年级和三年级大学生对求职风险因素比四年级大学生具有更高的认知水平(P<0.05).大学生预见就业风险认知具有高"重要性"、低"不可控性"的特征,不同群体大学生具有不同的预见就业风险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和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大学生就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并出现了"就业难"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要求。大学生"就业难",有专业结构上的问题,也有用人制度上的问题,更有思想观念上的问题。因此,分析当前大学生择业观的特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探寻和引导大学生顺利实现就业是大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16.
校门离企业有多远?现在大学生在就业时普遍缺乏就业力,企业总是抱怨大学生不"职业",分歧使大学生与企业间有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阻碍大学生就业.不过,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为大学生缺乏就业力操心.最近贯能管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发布了包括"就业指导、职业素质、专业技能"培训以及"就业推荐"、"人才定制"服务在内的"大学生就业力"培训『服务体系,并就大学生就业力到底缺在哪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庞大的就业群体,就业信息不对称,求职者和用人单位需求不匹配,就业帮扶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促使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在当前大学生面临的复杂就业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如何利用自身角色优势,对大学生就业工作进行精准帮扶,帮助大学生积极主动、全面地探索自己、构建自己,引导学生科学有效地探索工作世界,多角度、多途径获取工作世界的信息,实现"人职"匹配,从而在职业中获得幸福感和成就感,尤为重要。从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就业工作精准帮扶的意义、优势以及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和择业工作中精准帮扶的方法、路径等几个方面,尝试论证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和择业工作中,进行精准帮扶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郑州大学生社区工作者的就业取向、境遇及可持续问题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当前大学生社区工作者的就业取向呈多元化态势,部分人将社区就业视作"避风港"、"跳板",加上待遇差等客观因素,致使其扎根社区的意愿不强烈,倒逼其再就业。本文建议从"选、用、育、留"四方面着手完善大学生社区就业的制度体系,实现大学生社区就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被就业"拷问大学生就业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我们的社会也仿佛进入了"被"时代.诸如"被自愿","被代表"、"被自杀"等.在大学生就业方面,则出现了"被就业"."被就业",简言之,即部分大学生实际上没有就业,但在学校却被登记"已就业",而且相应就业信息,比如就业单位、报到时间、各部门公章等可谓一应俱全.就业材料不差分毫,只是与事实相去甚远."被就业"究竟是一场怎样的"闹剧"?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高等教育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就业教育是高等教育整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必须充分发挥"就业教育"在高等教育整体中的功能与作用,构建整体运作的大学生就业教育模式,对就业教育工作进行整体规划,整体推进就业教育工作,从整体上探索解决大学就业问题的方法与措施,深层次地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