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用顺行溃变方法对猫后索核内后根初级传入纤维终末的超微结构和突触联系进行了研究。在切断C_4-T_1和L_4-S_1脊神经后根3~4天后,电镜下发现后索核内有三种溃变终末,出现最多的是电子致密型溃变,此外,也观察到了少量的神经微丝型溃变和电子透明型溃变。溃变的初级传入终末多数较大,含有圆形突触小泡。溃变初级传入终末作为突触前成分主要与后索核内的树突形成轴-树突触,而轴-体突触和轴-轴突较少。此外,还观察到溃变轴突终末参与形成突触复合体。  相似文献   

2.
本文应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逆行追踪技术与电镜相结合的方法,对猫后索核丘脑投射神经元的分市及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后索核丘脑投射神经元主要分布于后索核中段,尾侧段次之,嘴侧段最少。标记神经元均出现于HRP注射部位的对侧后索核内,主要为中等园形细胞。电镜下,神经元胞核较大,核膜光滑或有凹陷,常染色质较多,异染包质1较少,胞浆丰富,含有大量的游离核糖体,粗面内质网及线粒体。标记的丘脑投射神经元胞体和树突可以作为突触后成分与轴突形成轴一体突触和轴一树突触;标记神经元胞体还可以和突触前树突形成树一体突触;标记的树突做为中央成分与多个轴突形成汇聚型突触复合体。此外,还发现标记的胞体和树突与非标记的树突之间的非突触的粘着斑连接。  相似文献   

3.
本文应用顺行溃变的方法,首次在电镜水平对猫丘脑中央外侧内脊丘系终末的超微结构和突触联系进行了研究。在横断第四脊髓颈节一侧的外侧索和部分前索4-5天后,电镜下发现在损毁同侧的丘脑中央外侧核的中段和尾段,均有少量的溃变终末。脊丘系溃变的轴突终末有两种形式:电子致密型和电子透明型,以电子致密型多见。溃变的脊丘系终末大小形态各异,主要含大量密集的圆形突触小泡。根据小泡形状和终末大小的差异,溃变终末可分以下两型:SR型占82.5%;LR型占17.5%。溃变轴突终末主要与树突形成不对称型轴——树突触,个别的突触后树突含突触小泡。溃变轴突终末多参与形成以树突为中心的汇聚型突触复合体。在由溃变轴突终末与树突所形成的轴——树突触中,有42.5%的数量位于突触复合体内。偶尔见到溃变轴突终末参与形成的轴-轴-树突触。  相似文献   

4.
本文应用HRP逆行追踪法在电镜水平上对猫丘脑中央外侧核内皮质投射神经元的超微结构及其突触联系首次进行了研究,该核内皮质投射神经元以中型多见,胞核较大,核仁清晰,偏位,核膜有凹陷,常染色质较多,胞质内含丰富的线粒体、游离核糖体和粗面内质网,标记树突直径变化较大,从0.68μm到4.4μm,含较多的线粒体、微管及滑面内质网,未见突触小泡,标记的皮质投射神经元胞体和树突做为突触后成份,与非标记的突触前成份形成下列突触:①轴-树突触,突触前轴突终末以SR型和F型居多;②轴-体突触,突触前终末中有F型和RF型;③树-树突触;④轴-轴-树突触;⑤突触复合体,许多标记树突做为中央树突参与形成汇聚型突触复合体。  相似文献   

5.
本文应用顺行溃变和 HRP 逆行追踪相结合的方法,首次在电镜水平对猫丘脑中央外侧核内脊丘系终末与丘脑皮质投射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联系进行了研究.首次发现在丘脑中央外侧核内,脊丘系终末与该核内投射至前乙状回的神经元及投射至前上薛氏回和中上薛氏回前端的神经元之间,形成直接的轴—树突触联系。为脊髓—丘脑中央外侧核—皮质通路的确立提供了有价值的突触学证据.此外,在中央外侧核内,脊丘系终末和丘脑皮质投射神经元还分别与其它突触成份形成突触联系.本文研究结果为丘脑痛觉整合作用机制的研究,为神经外科痛治疗中的板内核损毁理论提供有价值的形态基础。  相似文献   

6.
1突触小体与突触小泡 突触小体是指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的末端膨大部分,可以与下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相接触而形成突触。 突触小泡是在突触小体内靠近突触前膜处的囊泡结构,内含神经递质,如乙酰胆碱。当神经细胞兴奋时,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并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引起下一个神经细胞兴奋或抑制剂。  相似文献   

7.
1 神经递质只能由轴突传向树突或细胞体吗? 两个神经元相互接触处叫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根据两个神经元之间互相接触的部位不同,突触可分为三类:轴突-胞体型突触,轴突-树突型突触和轴突-轴突型突触。轴突-胞体型突触,为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与另一个神经元细胞体之间的接触。轴突-树突型突触,即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与另一个神经元树突之间的接触。  相似文献   

8.
应用HRP进行追踪法在光镜水平研究了猫丘脑中央外侧核向前乙状回、前上薛氏回和中上薛氏回前端投射的神经元的形态与分布。结果表明:中央外侧核向大脑皮质的投射为同侧投射;中央外侧核向前乙状回投射的神经元集中于核的尾段,少部分位于中段,偏内侧分布,大、中、小型投射神经元均有,以中、小型为主;中央外侧核向前上薛氏回和中上薛氏回前端投射的神经元集中干中段,略向前后延伸,分布于嘴段和部分尾段。整个投射细胞群偏外侧分布,以中小型为主,少部分大型投射神经元位于最外侧。大型标记的投射神经元主要为圆形,卵圆形和多边型,中、小型标记的投射神经元呈各种形态。  相似文献   

9.
采用微电极胞内穿刺技术探查鲫鱼Mauthner细胞(M-细胞)对迷叶刺激的电反应特征。电刺激鲫鱼迷叶背面中央外侧区,可在双侧M-细胞胞体,腹侧树突和外侧树突近端记录到一种复合性兴奋性突触后电位(迷叶诱发性EPSP)。迷叶诱发性EPSP表现较短潜伏期(0.584±0.16 ms),较长持续时间(6.20±2.13 ms),幅度分级和刺激频率依从等特征,并可引起M-细胞顺向激活。多点胞内连续穿刺实验显示迷叶诱发性EPSP起源于腹侧树突远端。实验结果提示,迷叶—M-细胞通路可能包含一组长短不等的神经元链,它们依链的短或长,由近及远依次投射在腹侧树突的限定节段。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 H—600型透射电子显微镜对6例胎儿和2例正常成人大脑皮层枕极突触进行了比较性观察,结果表明在胎儿以轴—树突触占多数,成人则以轴—棘突触占绝大多数,且少部分轴—棘突触含有棘器,胎儿轴—棘突触无棘器。在胎儿及成人皮层中均以 Cray Ⅰ型突触为主,从胎儿到成人 Gray Ⅱ型突触所占比例逐渐减少,到成人达最低点.此外还观察到一些少见的突触类型,如轴—轴,树—树,树—棘等。  相似文献   

11.
本文用 H-600型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6例眙儿大脑皮层枕极245个突触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在4.5个月胎儿枕极大脑皮层未见到突触,在5个月胎儿仅观察到少量突触,以后随胎龄的增加,突触数逐渐增多。在六个月以后胎儿大脑皮层,突触数明显增多,在新观察到的245个突触中,次轴树突触占绝大多数,占胎儿突触观察总数的77.6%。其次为轴棘突触,占胎儿突触观察总数的4.5%,从五个月胎脑开始观察到轴极突触,且这些轴棘突出的后成分中均不含有棘器。另外在胎儿枕极皮层,还观察到较多的轴-体突触,占胎儿突触观察总数的3.7%。此外,尚见到少量轴-轴,树-树,树-棘突触和串,并联突触。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将10%HRP 溶液注入12例成龄描的横结肠肠壁中,研究了猫横结肠的神经支配问题,得出如下结论:①初级感觉神经起自双侧 T_8—L_5 和 L_7—S_3的脊神经节,左右无显著差异,细胞以中型为主。②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来自两侧 T_8—S_1交感节,左右标记细胞数,无显著差异。③副交感神经元标记细胞位于迷走神经背核闩的上下的外侧分。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现状分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复旦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于2004年对本校大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1)我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但仍有近20%的学生感到苦恼;(2)学生心理困扰主要集中于个人发展因素和现实生活因素两大方面;(3)学生对心理咨询的接受度仍有待提高;(4)学生应对生活中挑战与挫折时以积极应对方式为主;(5)多数学生能从周围的朋友、亲人或老师那里获得足够的心理支持;(6)学生人格因素与他们的心理健康有密切关系;(7)从心理支持、应对方式、人格因素三大方面可以很好地预测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建议:(1)加强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保健的宣传与教育;(2)积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3)加强对学生辅导员的心理学知识培训;(4)加强对学生人格的教育;(5)营造良好校园人际心理氛围;(6)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纳入心理教育主题;(7)将“心理咨询中心”更名为“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相似文献   

14.
我国学校及学术文化机关在抗日战争时期受到极大的摧残和破坏。中国共产党在极为艰难困苦的情况下,对抗日大后方陕甘宁边区的教育文化事业,尤其是师范教育事业作出了较为突出的贡献,取得了较为可喜的成绩,这无疑对现在师范教育的发展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