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柳宗元于永州十年,留下了大量的可圈可点的诗,但是,在其繁富的牢笼百态的字中.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他那萦绕心间的忧愤苦闷和那无奈的怅然愁绪,然而,《法华寺西亭夜饮》却一反常态,写出了柳示元心中难得的一种有如陶谢情怀的豪放之慨。因此,这一首诗对研究柳宗元的情怀心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林则徐谪戍伊犁时所写的戍边诗抒发了爱国情思和感时忧愤,形象地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热爱祖国的精神、不避艰险的精神、艰苦奋斗的精神、旷达乐观的精神。  相似文献   

3.
谢青春 《现代语文》2010,(6):141-142
在浩如烟海的古诗中,有那么一朵浪花,没有世态的炎凉,没有心中的忧愤,它是那样的清新活泼,那样的令人陶醉,它就是古诗中天真烂漫的童趣诗。  相似文献   

4.
摘要:刘益善是湖北乡土诗的代表性诗人,与饶庆年并称为“湖北乡土诗双璧”。奠定其诗坛地位的是他的“乡村忧愤诗”系列,具有浓郁的批判现实主义色彩,但他晚近出版、早期创作的《向警予之歌》却又展现了其诗风浪漫主义的一面。总结刘益善的诗歌创作,有利于梳理湖北诗歌尤其是乡土诗的整体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16,(98):13-14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田园诗人,陶渊明不仅由仕而隐,而且亲自躬耕,留下大量淳朴恬美的诗作。其人其诗其精神,被后世人们所向往并高举,甚至在一定意义上成为士大夫在官场失意时退守的精神家园。然而,作者研究发现,透过陶渊明诗歌的静穆和谐,隐藏的是他内心的深切忧愤。这忧愤与贫富无关,与功名无关,是对人生终极生死问题的无解、无奈。  相似文献   

6.
陶渊明的《饮酒》组诗共20首,在陶渊明诗集中占有较大比重,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本文主要从思想性这一方面赏析了《饮酒》诗。对《饮酒》组诗思想性的分析,主要从两个方面论述:陶渊明在《饮酒》诗中抒发出理想无法实现的忧愤;表达出对黑暗现实和颓靡世风的深恶痛绝。  相似文献   

7.
诗由情生.亦能以情动人。深入其中我们感受到了工部的深沉、太白的昂扬、乐天的忧愤、易安的悲戚……情感的注入使古典诗歌焕发出独特的生命色彩。而理解文学作品的思想感情.是阅渎文学作品的终极目的。  相似文献   

8.
陶渊明诗歌的风格是多样的,平淡自然是其主要特点,同时还有淳厚与豪放的一面。其诗在平淡中蕴藏着人生的真谛,充满了情趣和理趣;在平淡外,抒发忧愤,寄托心志,还有“金刚怒目的一面”。  相似文献   

9.
李白和杜甫都写有大量的咏月诗,二人的咏月诗有同有异,其同,月亮意象都承载着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之情,对社会现实的忧愤之情,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其异,对于李白,月亮是诗人主体精神的象征,对于杜甫,月亮是其审美观照的对象性存在。咏月诗从一个特殊视角,展示了两位伟大诗人不同的性格特征和诗歌风格。  相似文献   

10.
李白和杜甫都写有大量的咏月诗,二人的咏月诗有同有异,其同,月亮意象都承载着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之情,对社会现实的忧愤之情,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其异,对于李白,月亮是诗人主体精神的象征,对于杜甫,月亮是其审美观照的对象性存在。咏月诗从一个特殊视角,展示了两位伟大诗人不同的性格特征和诗歌风格。  相似文献   

11.
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三人是“建安文学”的杰出代表,他们的诗歌具有共同的“建安风骨”特色,但同时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曹操的诗慷慨悲凉、雄劲、质朴和古直,有一种雄浑壮闸的悲壮美;曹丕的诗委婉含蓄,秀美细腻,具有宁静、柔扣之美;曹植前期的诗歌乐观开朗,昂扬豪迈,清刚健美,而后期隐曲深沉甚至哀伤忧愤,情绪低徊。本文从社会环境、个人地位和经历对作者作品风格具有决定性影响的角度出发,对“三曹”诗歌风格的差异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2.
曾岚 《云南教育》2003,(10):35-35
小学语文第六册中的《宿建德江》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所作。这是一首抒写羁旅之思的诗。作者怀着一腔忧愤南寻吴越。此刻,他孑然一身,面对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舟,触景生情千愁万绪不禁纷至沓来。这首诗是情景相生、思与境自然和谐流露的佳作,可谓风韵天成、淡中有味、含而不露的艺术精品。教学这首诗,可按下面四个层次进行。一、媒体创境,整体感知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能力,可利用多媒体或其他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领悟诗意的具体环境,以达到入情、入境、入画的效果。借助多媒体再现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月色朦胧、孤舟摇曳…  相似文献   

13.
柳宗元离别诗《别舍弟宗一》是柳宗元生平遭际转折时期的重要作品,也是作者一反写诗时“清峭”传统,转为“忧愤”风格的转型作品。此诗在柳宗元整个诗歌作品中有着典范意义,它成了柳公生平遭际乃至诗歌探索转型时期的代表作品,对研究柳宗元的文学探索和心态活动等有典型作用,也对学界研究中唐诗歌有反哺折射之功效。  相似文献   

14.
柳宗元离别诗《别舍弟宗一》是柳宗元生平遭际转折时期的重要作品,也是作者一反写诗时"清峭"传统,转为"忧愤"风格的转型作品。此诗在柳宗元整个诗歌作品中有着典范意义,它成了柳公生平遭际乃至诗歌探索转型时期的代表作品,对研究柳宗元的文学探索和心态活动等有典型作用,也对学界研究中唐诗歌有反哺折射之功效。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古诗词中,有这样一朵浪花,没有尔虞我诈,没有世态炎凉,没有心中忧愤,没有世间争斗,它是那样清新活泼,那样令人陶醉,那样无忧无虑,字里行间渗透着和谐与美好,它就是童心如花、天真烂漫的童趣诗.  相似文献   

16.
词作为宋代文学的代表,涌现了大批优秀的词人和词著,在烟波浩翰的词著中,陆游和他的词似乎不值一提。一般人认为他的诗歌代表了他的全部创作,故后人一般评他的诗,称他为传大的爱国诗人。但我认为,他的词虽少,仅有《放翁词》一卷,但抒发爱国热情可与诗歌相辉映。如果说,陆游的诗大多是表达了金戈铁马、许身报国的豪情壮志,那么,他的词则更多地是抒发了报国无门的忧愤之怒和词人不甘屈服的高洁之气。这一切集中体现在他的隐居词中。  相似文献   

17.
杜甫的形象不只是忧愤深广,也有喜悦的一面.杜诗言喜者,大致有以下五个方面为国而喜;为民而喜;因家人而喜;因友人而喜;因生活而喜.杜甫的"言喜诗"常常是悲喜交集,喜忧参半,反映出时代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怨政诗主要抒写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怨责,《诗经》、楚辞中大量的批判性反映社情政况的篇章构成了先秦时期怨政诗的主体。在先秦怨政诗中,有平民讥刺国君、嘲讽权贵的嬉笑怒骂,其间充满了道义审判的优越感;有贵族焦虑国事、痛心朝政的严辞厉语,其间充满了命运攸关的忧愤感。先秦怨政诗毫无矫饰地表达不同阶层的价值理念和利益诉求,确立了中国古代怨政诗反映社会政治生态状况的基本模式,凸显了中国古代怨政诗维护公共价值及诉求阶层利益的社会功能,是中国古代诗歌积极干预社会的优良传统的重要起点。  相似文献   

19.
张九龄是开元年间声名卓著的政治家,也是一位颇具影响的诗人。张九龄的“诗品醇,继承了屈赋以来抒发忧愤的传统,直接表现个人的思想情绪,表达了对功业的强烈追求和对自身存在价值的深沉反思;在反映社会生活上继承了古乐府民歌”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怨刺精神;而且不仅表现为情感的郁勃,更显示出艺术技巧的高超。他开启了盛唐“诗缘情而绮靡”的先河。  相似文献   

20.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是汉乐府诗的特点。歌者或是倾诉感慨时事的忧愤,或是抒发人生短暂的感叹,或是展现思念的悲苦、爱情的不幸,大都具有很浓郁的悲情色彩。通过对汉乐府诗歌的分析,探讨其悲情主题的表现及其风格特征,能够进一步探求其悲情主题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