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孔子教育思想之精华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他所倡导的德育为重、德育为先、有教无类、终身学习、与学生和谐相处、因材施教、启发诱导等教育思想和方法对于新时期人民教师搞好教育教学工作颇有借鉴作用。根据孔子的教育思想内容,作者提出了现代教师继承和发展孔子教育思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论孔子的“仁学”与“人学”及对现代和谐社会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的思想体系是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仁”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孔子的思想可称“仁学”或“人学”。孔子的“仁学”和“人学”思想主要体现在关心人、积极入世、注重教育、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这些都是我们当今在构建和谐社会时可借鉴的宝贵思想遗产。  相似文献   

3.
和谐思想是中国先秦哲学的重要内容,对中国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孔子从人的心灵出发,强调人的修身自省在构建人与自然的统一和谐中的重要性,他的和谐思想是由心及物的外推式和谐。而老子主张自然和谐是最好的和谐,人类在社会活动中的“强作妄为”破坏了这种和谐,人类应该回归自然,回归到无为而无所不为的内敛式和谐。孔子和老子和谐思想对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不可或缺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孔子作为儒家理论的创始人,其理论体系博大精深.社会和谐思想是其理论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关于人与自然、人与人、官与民等关系以及人自身发展的有关论述.孔子的社会和谐思想.孔子关于社会和谐的思想观点,对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李玉林 《教育与职业》2012,(14):162-163
文章指出,现代终身教育思想在以下五个方面与孔子的教育思想有着历史渊源:贯穿生命始终的人生全程教育;超越学校围墙的教育;自我导向的学习方式;无所不包的学习内容;完善的人与和谐的社会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6.
心理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与基础。通过挖掘孔子的心理和谐思想,研究探析孔子的"灵性修养"实践历程与"孔颜之乐"的境界,为探索人的心理和谐之道,培养心理和谐人格提供借鉴,这对于当今实现人的心理和谐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杨光 《教书育人》2011,(6):32-33
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儒家文化源远流长,而孔子作为儒家文化的代表,他的思想更是影响着其后的思想进步与社会发展,特别是其思想理念中的和谐思想直到今天仍然影响着人类的发展。和谐思想是孔子思想中集大成者,集中体现了孔子对于人与人关系,人与自然关系,以及人与社会关系的认知。特别是当21世纪我们面临诸多矛盾与困惑的时候,面对诸多问题无从下手之时,其和谐思想为我们解决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冲突和危机带来了一线曙光。  相似文献   

8.
孔子的人本教育思想,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在教育对象上主张"有教无类",注重公平;在教育内容上,培养才能与完善人格相结合;在教学方法上,因材施教、重视启发、学思结合;在师生关系上,关爱学生、平等和谐。孔子的人本教育思想充分体现了孔子的仁学主张,具有人本哲学的性质。这对解决当今素质教育中出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孔子的“射御之教”以养生健身为宗旨,并与礼、乐之教紧密结合在一起,成为孔子全面发展人的教育中的体育内容;孔子有一套比较系统的以动静结合、形神共养为特点的养生思想与实践,如强调劳逸适度、讲究衣食起居卫生、乐于参加各种养生活动等.对孔子体育思想的论证,也是完善孔子教育思想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孔子是我国古代教育的开创者。孔子的思想体系中,教育思想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而重视人文素养教育是其教育思想的重要方面。孔子有弟子七十多人,《论语》中大部分内容都是孔子与弟子的对话,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教育思想的许多具有启发性的观点,这对我们今天探索教育发展,提升教育内涵,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都有帮助。  相似文献   

11.
孔子及其儒家学派关于“和”以及“和谐社会”的思想,归纳起来,其内容是人身心之间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儒家文化传统中的和谐思想为我们指出了实现社会和谐的途径和方法,对于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一、儒家和谐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1.儒家和谐教育思想追求天人合一的理想人格 儒家将人视为宇宙的中心,认为只有人自身的全面和谐发展,才会有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人的全面发展在儒家和谐教育思想中体现为追求天人合一的理想人格,即使人成为“圣人”,成为“大人”。  相似文献   

13.
孔子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很重视《诗》的教育,第一个提出的"诗教"思想,开创了"诗教"的先河,因此具有深远的意义。首先孔子把《诗》作为学生的基本教材,使学生在德育、智育、美育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其次是在教的原则和方法上,充分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在今天,继承和发展孔子的诗教思想,对人的和谐发展仍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思想政治教育是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途径,其目的是为了实现自身和谐、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从而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和谐包括要素和谐、内容和谐、关系和谐、过程和谐、方法和谐等。新时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谐发展的研究对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孔子是我国古代教育的开创者。孔子的思想体系中,教育思想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而重视人文素养教育是其教育思想的重要方面。孔子有弟子七十多人,《论语》中大部分内容都是孔子与弟子的对话,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教育思想的许多具有启发性的观点,这对我们今天探索教育发展,提升教育内涵,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都有帮助。  相似文献   

16.
孔子主张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提出了"君子"(合格人才)、"成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的教育目标,并将"三德"(仁智勇)作为"君子"的基本标准、"六材"(仁智勇艺礼乐)作为"成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的基本标准。从核心素养角度看,这就是孔子的学生核心素养及其结构观。孔子的这些思想是值得我们继承弘扬的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基因,也是构建和实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资源,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7.
社会和谐是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孔子的最高理想,也是广大人民时至今日一直追求的理想。孔子的和谐思想对今天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有一定的启迪和借鉴意义。孔子“和而不同”的思想为我们正确认识和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重要方法论,和谐社会是存在着矛盾和冲突,但又能正视并妥善化解矛盾和冲突的社会。孔子追求普遍和谐的思想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框架和具体思路,通过人的身心和谐、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达到整个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18.
孔子十分重视教育的目的和内容,孔子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士成为他理想的人才-有道德修养的“君子”。孔子主张“举贤才”,注重“君子”道德方面的修养;他扩大了学习的目的,更注重学生的人格修养,要求学生做“君子儒”。孔子重视的教育内容包括道德教育和知识教育,而以前为重心,“仁”与“礼”的教育是其教育思想的核心,孔子主张通过“六艺之”的学习,传递修已治人之道,孔子的教育思想为我们实现“教育人”的教学目标提供了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19.
<论语>中昭示了孔子的和谐思想和崇德思想."和"是孔子推崇和追求的价值目标,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和基础.社会和谐是孔子远大崇高的理想.孔子伦理思想的核心是重视道德价值.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孔子的和谐思想和重视道德价值的崇德思想孕育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和追求崇高,追求和谐的民族美德.  相似文献   

20.
师生关系是一种无形的潜在的教育因素,师生关系的和谐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学习孔子的教育思想,我发现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孔子成功办学的重要原因,也是他教学之所以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孔子与学生建立起的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跟他的仁学思想分不开的.孔子的仁学强调"仁者爱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克己复礼为仁"、"上忠信,徙义,祟德也",等等.认真学习和运用孔子的仁学思想,对于构建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获得教育教学的成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