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现如今,法国很不招国人待见,提起法国大家免不了火冒三丈。不过,没办法,我正在法国学习,很多见闻都跟法国和法国人有关,今天要讲的就是一个法国青年对中国的疑惑。这个法国青年是我的朋友,名叫David,因为娶了中国姑娘,所以经常有机会去中国小住。尽管不懂汉语,但每次中国之行都让他倍感欢畅,他很直白地告诉我,他喜欢中国,但在  相似文献   

2.
法国人对图书的热爱我是知道的。大概在三四年之前吧,上海法国领事馆的总领事郁白先生来到南京,吃饭的时候闲聊,他告诉我,他就要离开中国了,最近刚刚买了一些中国书。我问他买了多少,郁白先生想了想,笑着说:“两吨。”一个买书的人用“吨”来做他图书的计算单位,老实说,我从来没有听说过。我想,这可能就是法国人了,做事和说话都要不同寻常。但是,就在不久前,我在法国参加了他们的第24届图书沙龙,我终于发现了法国人最平常的一面,最自然的一面,那就是他们对图书的喜爱。我们可以在任何一个地方看到一个手捧图书的法国人,地铁,街头,公园,咖啡…  相似文献   

3.
<正>法国人对图书的热爱我是知道的。几年之前,法国驻沪总领事郁白先生来到南京,吃饭的时候闲聊,他告诉我,他就要离开中国了,最近刚刚买了一些中国书。我问他买了多少,郁白先生想了想,笑着说:"两吨。"一个买书的人用"吨"来做他图书的计量单位,老实说,我从来没有听说过。我想,这可能就是法国人了,做事和说话都要不同寻常。但是后来,我在法国参加了他们的第24届图书沙龙,我终于发现了法国人最平常的一面,最自然的一面,那就是他们对图书的喜爱。  相似文献   

4.
法国人对图书的热爱我是知道的。大概在三四年之前吧,法国驻沪总领事郁白先生来到南京,吃饭的时候闲聊,他告诉我,他就要离开中国了,最近刚刚买了一些中国书。我问他买了多少,郁白先生想了想,笑着说:"两吨。"一个买书的人用"吨"来做他图书的计量单位,老实说,我从来没有听说过。我想,这可能就是法国人了,做事和说话都要不  相似文献   

5.
第九层在法国的第一场雪我在法国打过几次工,第一次是我到法国两个多月后,在一个日本餐厅里,为期三个月。虽然名义上是日本餐厅,但实际上是一对法国兄弟开的,店里的工作人员也并非日本人,而是几个中国和越南来的留学生,因为很少有日本人会在法国打工。  相似文献   

6.
《留学生》2006,(9)
出国之前,一位朋友听说我要去的是法国,惊叹到:"去法国呀?老浪漫的地方耶!"语气中甚是羡慕。到了法国,有当地人好奇地问我:"在中国人眼中我们是什么样子的呢?"我在尚存不多的法语词汇库中搜索一番,斟字酌句地回答他:"我想应该是——很浪漫。"没想到法国人迷惑地望着我,仿佛很不理解的样子,一点也没有预料中听了好话后的惬意。也许对浪漫的理解各有不同,有人觉得是恭维,有人觉得是含蓄的批评。也还有中国人愤愤地评价法国人的浪漫:什么"浪漫"!分明是浪得虚名,自由散漫!说起浪漫,大多数人会首先想到云端上的爱情。我却是从日常生活中一点点的小细节上积累起对法国人之"浪漫"的观感,虽然无关爱情,可那种不切实际、  相似文献   

7.
法国人对图书的热爱我是知道的。大概在三四年之前吧,上海领事馆的法国总领事郁白先生来到南京,吃饭的时候闲聊,他告诉我,他就要离开中国了,最近刚刚买了一些中国书。我问他买了多少,郁白先生想了想,笑着说:"两吨。"一个买书的人用"吨"来做他图书的计量单位,老实说,我从来没有听说过。我想,这可能就是法国人了,做事和说话都要不同寻常。  相似文献   

8.
《留学生》2006,(1)
在法国留学几年,我发现,浪漫的法国人不仅对中国的美食充满好奇,对中国的汉字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次,跟我同时留学法国的一个同学的老师,很想得到一幅汉字书法可惜这个同学不会刷毛笔字。于是,我毛遂自荐,和这个同学一起到中国人开的商店买回了文房四宝,大笔一挥,刷了个"龙"字。我看看不满意,又把这个字写了几幅,从矬子里面挑将军,选了一幅比较顺眼的拿到装裱店裱好送给了他的老师。  相似文献   

9.
毕飞宇 《新读写》2013,(7):60-62
法国人对图书的热爱我是知道的。大概在三四年之前吧,法国驻沪总领事郁白先生来到南京,吃饭的时候闲聊,他告诉我,他就要离开中国了,最近刚刚买了一些中国书。我问他买了多少,郁白先生想了想,笑着说:“两吨。”  相似文献   

10.
法国人对图书的热爱我是知道的。大概在三四年之前吧,上海领事馆的法国总领事郁白先生来到南京,吃饭的时候闲聊,他告诉我,他就要离开中国了,最近刚刚买了一些中国书。我问他买了多少,郁白先生想了想,笑着说:"两吨。"  相似文献   

11.
我在中国学习汉语,就是说我是留学生之一。在中国生活,我看有四个方面与在法国不同。第一个方面体现在我跟中国人的往来。中国人对我总是很友好,他们喜欢跟我聊天。虽然英语不是我的母语,而且我的英语说得很差,中国人一直对我试着说英语。我发现他们以为每个外国人都会说英语,像美国人一样。中国人甚至以为英语是外国人的普通话。实际上,在欧洲会说英语并且说得不错的人比较少。所以我现在一直要跟中国人说汉语。他们对我说英语的话,我就坚持说汉语。在中国,我不要练习说英语。但是我们在交谈中还有误解。中国人常常问我:“你吃了饭没有?”…  相似文献   

12.
最喜欢挤兑比利时人不屑于美国人法国人是个民族自豪感很强的民族。因为历史上战争的缘故,法国人最恨的就是德国人和英国人了,那种感觉就和中国人不喜欢日本人一样。而法国人最喜欢嘲笑的就是比利时人了。法国有很多笑话是专门用来挤兑比利时人的,他们认为比利时人总有些傻傻的。说实在话,事实上我也看不出人家比利时人有什么不对的。  相似文献   

13.
路易是我在法国打工时带的第一个孩子。去年夏天,我看到一则招babysitter的广告,立即打电话过去。孩子的妈妈问我叫什么。我因为不是法国人,找工作的时候已经碰了无数钉子,所以先报了我的法语名字——卡利纳。她接着问我姓什么。我只好实话实说,姓吴。电话那头似乎愣了一下,然后问,您是中国人吗?我觉得有些不妙,忐忑地说,是的。太好了!对方立即说,我对您很有兴趣,因为您是中国人。啊?!我的孩子对你们中国的象形文字很感兴趣。明天晚上您能到我家来吗?就这样,我找到了第一份工作——babysitter(小孩的临时保姆)。路易的妈妈米切尔是塞内加尔…  相似文献   

14.
法国总统密特朗晚年曾和友人谈到他的女儿玛扎琳:"你知道吗,她高中会考的哲学分数是16分!"老总统非常骄傲地感叹:"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高的哲学分数!"法国学校是20分制,16分相当于中国学校的80分。玛扎琳在老父过世后,成为年轻的法国作家。我曾经在公众场合被法国人质问:  相似文献   

15.
季维凡 《新读写》2009,(1):54-54
11月16日,秋雨绵绵。我将作为上海的小主人,接待来自法国的一位小女孩。你看,我俩撑着伞从远处走来——咦,怎么是个中国人?不错,她其实是位生在法国的中国女孩。但两天接触下来,我发现,虽然我们同龄又同是中国人,但她和我很不一样,她的许多言行,让我仿佛淋了几场“雨”——清醒了许多。  相似文献   

16.
鸦片战争前,广州作为中国唯一对外通商口岸,是西方人进入中国的通道,是西方人在中国“唯一有感觉的城市”,也是西方人认识中国的窗口与标本城市。鸦片战争后,法国人伊凡对广州进行了参观考察,写成《广州城内》一书,该书以法国人的见闻,描绘了1844年前后的广州形象。本文通过法国人的视角,呈现出的是鸦片战争时期广州在法国人眼中的城市形象及其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7.
一个美国人,一个法国人,还有一个中国人走在大沙漠中,走着走着,就看到前面有一个瓶子,打开瓶塞后飘出一个人来,那个人说:“我是神仙,我能满足你们每个人三个愿望!”美国人第一个抢着锐:“我第一个愿望是要很多的钱。”  相似文献   

18.
近日,有消息指出法国驻上海领事馆登记在册的法国人已有1.2万,如果算上未向领事馆申明的人,可能达到1.6万人。上海已经成为亚洲最大的法国人聚集地,而且他们的人数还在增加,在1985年,这一数据仅为71人。在中国的法国人年轻,拥有傲人的学历,并决定离开法国,寻求发展。他们不一定拥有相同的政治观点,但来到中国都是为了追求同一件事:机遇。因为他们觉得法国的机遇太少  相似文献   

19.
经典之美     
在丹·布朗的书中,有一个有趣的事件,一位美国人问一个法国人,如何看待罗浮宫门前的金字塔?这位法国人回答说:如果我说它不合时宜,说明我不爱国;如果我说它非常棒,又说明我很没品位。  相似文献   

20.
许愿     
一个美国人,一个法国人还有一个中国人走在大沙漠中,走着走着看到一个瓶子,打开瓶塞后飘出一个人来,那个人说:“我是神仙,我能满足你们每个人三个愿望!”美国人第一个抢着说:“我第一个愿望是要很多的钱。”神仙说:“这个简单,满足你!说说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